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

    公开(公告)号:CN105702718B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申请号:CN201510918997.3

    申请日:2015-1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397 H01L29/0623 H01L29/0834 H01L29/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两步式导通现象的产生进行抑制的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反向导通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1)的半导体层(10)具备n型的势垒区(18),所述势垒区(18)被设置在体区(15)内,并且通过从半导体层(10)的表面(10B)延伸的柱区(19)而与发射极(24)电连接。势垒区(18)具有第一势垒部分区域(18a)及第二势垒部分区域(18b),其中,所述第一势垒部分区域(18a)到漂移区(14)的距离为第一距离(18Da),所述第二势垒部分区域(18b)到漂移区(14)的距离为与第一距离(18Da)相比较长的第二距离(18Db)。第二势垒部分区域(18b)与绝缘沟槽栅部(30)的侧面相接。

    半导体装置
    4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206699B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610362078.7

    申请日:2016-05-26

    Inventor: 添野明高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不使半导体装置的特性降低的条件下使栅极输入电量减小的技术。在半导体装置中,发射区与第一沟槽部分(611)内的栅绝缘膜(62)接触。体区(23)与第二沟槽部分(612)内的栅绝缘膜(62)接触。第二沟槽部分(612)内的栅电极(63)的端面(63b)位于与第一沟槽部分(611)内的栅电极(63)的端面(63a)相比靠半导体基板的背面(10b)侧处。

    半导体装置
    4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765582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180073082.7

    申请日:2011-08-30

    Inventor: 添野明高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极管区(11)和IGBT区(13)被形成在同一半导体基板上的半导体装置。二极管区具备多个第一导电型的阳极层(115、116),所述多个第一导电型的阳极层(115、116)露出于半导体基板(100)的表面且被相互隔离。IGBT区具备多个第一导电型的体接触层(135),所述多个第一导电型的体接触层(135)露出于半导体基板的表面且被相互隔离。阳极层具备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一阳极层(116)。第一阳极层(116)至少被形成在接近IGBT区的位置处,第一阳极层(116)各自的半导体基板平面方向上的面积,大于最接近二极管区的体接触层(135)的半导体基板平面方向上的面积。由此,由于从第一阳极层(116)注入有较多的空穴,因此能够降低第一二极管区(11a)的正向电压。能够抑制因从体接触层(135)注入的空穴减少而使二极管区的正向电压上升的情况,以及,热损耗增大的情况。

    半导体装置
    4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84625B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080066640.2

    申请日:2010-05-07

    Inventor: 添野明高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397 H01L29/0696 H01L29/10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在二极管和IGBT被形成在同一半导体基板的主区域内的半导体装置中,为了得到稳定且足够大的检测IGBT电流,检测区域具有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在俯视观察半导体基板时距主阴极区的检测区域侧的端部的距离在615μm以上。此外,为了得到稳定且足够大的检测二极管电流,检测区域具有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在俯视观察半导体基板时距主阴极区的距离在298μm以下。检测区域可以同时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半导体器件
    4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75440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280060472.5

    申请日:2012-12-06

    Abstract: 一种垂直MOSFET,其包括: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包括漏极层、漂移层、主体层和源极层;以及沟槽栅极,其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上表面穿透所述源极层和所述主体层并且到达所述漂移层。所述沟槽栅极包括栅电极;第一绝缘膜,其布置于形成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中的沟槽的底表面上;第二绝缘膜,其至少布置在所述沟槽的侧表面上,并且与所述主体层接触;以及第三绝缘膜,其布置在所述栅电极和所述第二绝缘膜之间,并且由介电常数比所述第二绝缘膜的介电常数高的材料形成。

    半导体装置
    4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04359B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0980159805.8

    申请日:2009-06-11

    Inventor: 添野明高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装置,其在同一半导体基板内形成有IGBT元件区、二极管元件区、被设置于IGBT元件区与二极管元件区之间的边界区,在IGBT元件区中的第一导电型的第一体区内设置有第二导电型的载流子累积区。在边界区中,于第一导电型的第二扩散区内,设置有延伸至与载流子累积区相接为止的第二导电型的第三扩散区。由此,能够在IGBT工作时,对载流子穿过边界区而向二极管元件区移动的情况进行抑制,从而降低通态电压。而且,能够在二极管反向恢复时,对载流子在边界区的漂移区中累积的情况进行抑制,从而降低反向恢复电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