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剂分配歧管、推进电池冷却系统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5104215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180014641.0

    申请日:2021-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推进电池冷却系统(3)的冷却剂分配歧管(1)。所述冷却剂分配歧管(1)包括:冷却剂入口(13),所述冷却剂入口被配置为从温度调节回路(11)接收冷却剂;接收区段(5),所述接收区段被配置为从至少两个推进电池冷却剂回路(c1,c2,c3,c4,c5)接收冷却剂;以及供应区段(7),所述供应区段被配置为向所述至少两个冷却剂回路(c1,c2,c3,c4,c5)供应冷却剂。所述供应区段(7)布置在所述冷却剂入口(13)和所述接收区段(5)的下游。本公开还涉及车辆推进电池冷却系统(3)和车辆(2)。

    混合动力车辆中的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477415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780041409.X

    申请日:2017-0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由内燃机(2)和电机(3)提供动力的混合动力车辆(1)的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具有第一循环冷却剂的第一回路(4),第一循环冷却剂在冷却内燃机(2)之前在第一散热器(7)中冷却,具有第二循环冷却剂的第二回路(11),该第二循环冷却剂在冷却电机(3)之前在第二散热器(19)中被冷却到与第一冷却剂相比更低的温度,以及制冷剂回路(16),冷却系统包括具有第三循环冷却剂的第三回路(20),在第三循环冷却剂冷却车辆(1)中的电能存储件(18)和驾驶室空间(33)之前,由制冷剂回路(16)的制冷器(25)中的制冷剂将该第三循环冷却剂冷却到与第二冷却剂相比更低的温度。

    用于冷却系统的恒温器装置和包括所述恒温器装置的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886433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880090748.1

    申请日:2018-0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中的冷却系统的恒温器装置(8)。恒温器装置(8)包括恒温器壳体(15),恒温器壳体(15)包围可移动地布置的阀体(16、20、34、44),阀体配置成根据其位置,将来自恒温器室(15a)的冷却剂分配到散热器旁通管线(9)和散热器(11)。恒温器装置(8)包括第一热膨胀元件(31),第一热膨胀元件响应于先导室(14a)中冷却剂的温度,提供阀体(16、20、34、44)的第一冲程,以及第二热膨胀元件(32),第二热膨胀元件响应于恒温器室(15a)中冷却剂的温度,提供阀体(16、20、34、44)的第二冲程,使得阀体(16、20、34、44)移动到由热膨胀元件(31、32)的冲程所限定的位置。先导室(14a)包括出口通道(14b),出口通道将冷却剂从先导室(14a)引导到恒温器室(15a)。

    用于燃式发动机和WHR系统的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474286B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680077973.2

    申请日:2016-1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燃料式发动机和车辆(1)中的WHR系统的冷却系统。该冷却系统包括:引导冷却剂通过散热器(8)的散热器管线(7),引导冷却剂绕过散热器(8)的散热器旁路管线(9),引导冷却剂通过WHR系统的冷凝器(18)的冷凝器管线(22),以及引导冷却剂绕过冷凝器(18)的冷凝器旁路管线(3a)。此外,冷却系统包括布置在冷凝器旁路管线(3a)中的阀(23),可以通过该阀相对于冷凝器管线(22)中的流动阻力来调节冷凝器旁路管线(3a)中的流动阻力,并因此相对于通过冷凝器管线(22)的冷却剂流率来调节通过冷凝器旁路管线(3a)的冷却剂流率;还包括被构造成对阀(23)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24),使得被引导至冷凝器(18)的冷却剂的温度和流率导致冷凝器(18)中的工作介质被冷却至期望冷凝温度/压力。

    用于燃式发动机和WHR系统的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709592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880035849.9

    申请日:2018-06-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其包括被配置成冷却燃式发动机(2)的第一回路(A)和被配置成冷却WHR系统中的冷凝器(19)的第二回路(B)。第二回路(B)包括第二散热器(16),第一入口开口(B1i)和冷凝器入口管线(18),第二回路(B)在该第一入口开口处接收来自第一回路(A)的第一位置的冷却剂,该冷凝器入口管线被配置成将冷却剂引导至冷凝器(19)和出口开口(Bo),冷却剂在该出口开口处被引导回第一回路(A)。第二回路(B)还包括第二散热器旁通管线(14)和第二阀装置(13,13’),该第二散热器旁通管线引导冷却剂绕过第二散热器(16),该第二阀装置被配置成在第二散热器(16)与第二散热器旁通管线(14)之间分配冷却剂,从而使得冷却剂混合物被接收在冷凝器入口管线(18)中,该冷凝器入口管线能够将冷凝器(19)中的工作介质冷却至期望的冷凝温度。

    冷却系统的恒温器装置和包括所述恒温器装置的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844278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780063231.9

    申请日:2017-09-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中的冷却系统的恒温器装置。恒温器装置(8)包括至少一个可移动地布置的阀体(16、20、34、44),该阀体配置成取决于其位置将来自入口(7')的冷却剂分配到两个出口(9'、10')。恒温器装置(8)包括:第一热膨胀元件(31),其配置成与经由先导回路(14)进入恒温器装置的冷却剂热接触并响应于先导回路(14)中的冷却剂的温度提供阀体(16、20、34、44)的第一行程,和第二热膨胀元件(32),其配置成与经由入口(7')接收的冷却剂热接触并响应于来自入口(7')的冷却剂的温度提供阀体(16、20、34、44)的行程,使得阀体(16、20、34、44)移动到由热膨胀元件(31、32)的行程限定的位置。

    用于废热回收系统的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109965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80061657.1

    申请日:2015-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中的废热回收系统的冷却装置。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冷却回路,其包括第一散热器(9),循环的冷却剂在第一散热器中冷却;第二冷却回路,其包括第二散热器(14),冷却剂在第二散热器中冷却至比第一散热器(9)中的冷却剂更低的温度。冷却装置包括:冷凝器入口管线(17、38),其将冷却剂从上述冷却回路中的一个引导到废热回收系统的冷凝器(19);冷却调节构件(13、16、24、38),利用该冷却调节构件并借助另一个冷却回路中的冷却剂能够调节冷凝器(19)的入口管线(17、38)中的冷却剂的温度;传感器(37),其检测与冷凝器(19)中的工作介质的冷却效果相关的参数;以及控制单元(24),其配置成接收与上述参数有关的信息,用以估测冷凝器(19)中的工作介质的适当冷却效果,并控制冷却调节构件(13、16、24、38)以便冷凝器入口管线(17)中的冷却剂提供估测出的冷凝器(19)中的工作介质的适当冷却效果。

    用于废热回收系统的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02514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580061747.0

    申请日:2015-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冷却回路,其包括第一散热器(9),其中循环的冷却剂被冷却至第一温度(T1);第二冷却回路,其包括第二散热器(14),循环的冷却剂在该第二散热器中被冷却至低于第一温度(T1)的第二温度(T2);以及第三冷却回路,其包括第三散热器(25),冷却剂在该第三散热器中被冷却至低于第二温度(T2)的第三温度(T3)。冷却装置包括:冷凝器入口管线(17),其将冷却剂从第二散热器(14)引导到废热回收系统的冷凝器(19),冷却剂在冷凝器中冷却废热回收系统的工作介质;以及冷却调节构件(13、16、24、38),利用冷却调节构件并借助第一冷却回路中具有较高温度(T1)的冷却剂和/或第三冷却回路中具有较低温度(T2)的冷却剂能够调节第二冷却回路中的流向冷凝器(19)的冷却剂的温度和/或流动。

    用于冷却剂系统的恒温器
    4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282618B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180062809.1

    申请日:2011-12-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23/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基于冷却剂的系统中使用的恒温器(8),其包括:设置有外边缘部分(10)的恒温器盘(9);在完全关闭状态下将恒温器盘(9)密封的密封圈(11);以及石蜡元件(12),其在冷却剂的当前温度的基础上调节恒温器盘(9)的位置。本发明通过下述实现,边缘部分(10)相对于恒温器盘(9)的轴向移动方向形成预设的角度(α),从而导致随着恒温器(8)更多地打开,流动截面逐渐变大;并且边缘部分(10)的高度延伸成对应于石蜡元件(12)和/或恒温器盘(9)沿轴向方向的调节范围(6)的至少50%、优选80-85%。

    用于在车辆中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380285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280009463.3

    申请日:2012-0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车辆中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管路回路(35);泵(36),其用于使媒介在所述管路回路中循环;至少一个蒸发器(31、32、38),在所述至少一个蒸发器中使媒介从热源(4、28)吸收热能,从而使媒介气化;涡轮机(39),其适于被气化的媒介驱动,以便产生机械能;以及冷凝器设备(24、42),在所述冷凝器设备中使媒介放出热量从而使媒介冷凝。所述冷凝器设备包括:第一冷凝器(24),在所述第一冷凝器中媒介将热量向在所述冷却循环回路中循环的冷却剂放出;和第二冷凝器(42),其相对于媒介在管路回路(35)中的流动方向定位在第一冷凝器(24)的下游,媒介在所述第二冷凝器中将热量向处于周围环境温度下的空气中放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