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76320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311722459.8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湖南大学 , 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构透镜的光谱偏振成像器件及实现方法,所述光谱偏振成像器件包括第一层透明介质衬底,设置在第一层透明介质衬底上的电介质纳米结构单元,以及与电介质纳米结构单元间隔设置的成像探测器,所述电介质纳米结构单元包括多种形状非对称的结构,所述成像探测器包括第一种偏振态光线聚焦区域,与第一种偏振态光线聚焦区域相互正交的第二种偏振态光线聚焦区域。本发明通过结构相位匹配合理的设计了超构透镜的相位分布,实现偏振依赖的色散超构透镜,能在不同偏振光入射下进行分别色散聚焦,实现光谱和偏振成像。
-
公开(公告)号:CN11787263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722455.X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湖南大学 , 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
IPC: G02F1/1335 , G02F1/13363 , G02F1/29 , G02B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构表面的偏振不敏感动态光束偏折器件及实现方法,涉及微纳光学器件技术领域。依次包括底层介质衬底、金属反射层、电介质纳米柱结构阵列、第一种电介质材料层、第二种电介质材料层、向列相液晶、光致取向层、氧化铟锡透明电极以及顶层透明介质衬底,其中电介质纳米结构柱阵列包覆在第一种电介质材料层之内。本发明通过将超构表面与液晶进行集成,对液晶施加不同的电压调控液晶的折射率,从而调控超构表面出射光的相位延迟,构建出不同的相位梯度,实现光束偏折的动态可调。本发明由于不具有机械运动部件,因此可避免损耗和可靠性问题,并且该光束偏折器件功耗低、偏转效率高、体积小,易加工,具有大规模生产的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76395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22462.X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湖南大学 , 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
IPC: G06F30/27 , G16C60/00 , G06N3/084 , G06N3/046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到端逆向优化的多波长多偏振超构表面设计方法,所述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FDTD进行结构参数扫描构建纳米单元结构的相位和透过率响应数据库;S2:利用神经网络学习响应数据库,构建纳米单元结构参数与响应之间的映射关系;S3:构建可微分的空间自由传播的衍射算法,计算超构表面的衍射图像;S4:制定目标函数,通过衍射图像计算目标函数值来评价超构表面设计的质量;S5:根据链式法则,求取目标函数值相对于超构表面结构参数的梯度值;S6:根据梯度信息进行反向传播,设定合适的学习率更新超构表面结构参数;S7:不断迭代,最小化目标函数值,优化得到超构表面的结构参数矩阵。
-
公开(公告)号:CN11776056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22456.4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湖南大学 , 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
IPC: G01J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构表面的高阶庞加莱球光束偏振测定方法,涉及微纳光学、计量技术领域。利用非交错超构表面可以将入射的高阶庞加莱球光束转化为横截面上特定的光场分布图案,它们分别是在外围圆环上的两个椭圆形高斯光斑和中心区域的花瓣状光场图案;根据外围圆环上的两个椭圆形高斯光斑的位置和能量强度可以解析入射高阶庞加莱球光束的光学奇点和椭偏度角;分析中心区域的花瓣状光场图案可以获得入射高阶庞加莱球光束的偏振方位角;通过单次测量就可以获得入射高阶庞加莱球光束的偏振态。本发明具有高空间分辨率、超薄的厚度、单次测定就可以完全解析入射光的偏振态、简易且符合光子器件集成化需求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156935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967802.9
申请日:2023-08-03
Applicant: 湖南大学 , 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
IPC: H10K71/60 , H10K50/805 , H10K50/10 , H10K6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嵌入式透明金属微网栅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将正性光刻胶均匀旋涂在洁净的透明导电玻璃上,通过光刻技术获得图案化光刻胶。利用图案化光刻胶作为二次掩膜,引入离子束刻蚀工艺将导电层选择性刻蚀出图案化沟槽。刻蚀后的样品直接用于离子束溅射工艺,利用图案化光刻胶作为三次掩膜,先后溅射金属Cr和金属Ni填充图案化沟槽。得到嵌入式透明金属微网栅电极。采用选择性嵌入非稀有金属微网栅的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商用ITO的导电性和机械稳定性,同时光刻技术的引入简化了制备工艺并降低了加工成本,制备的透明金属微网栅电极兼具高透光率和高导电性,能够满足当前新型电致变色—储能器件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165863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739310.6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湖南大学 , 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表面光场多维度复用全息的嵌套加密方法,所述加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于实现自旋、轨道角动量和偏振矢量复用的全息超表面是由不同椭圆形横截面的二氧化钛椭圆柱阵列组成。本发明基于超表面光场多维度复用全息的嵌套加密方法利用光场的多个维度协同嵌套加密,单次或者未按顺序解密无法获取有用信息,加密的安全性极强。与传统的单维度或者多个维度叠加复用加密技术相比,设计自由度更高,安全性更强,可广泛的应用于信息加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18515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582539.7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湖南大学 , 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转印光刻胶制备柔性微纳结构的方法,按质量百分比组份包括:成膜树脂,5‑20%;去离子水,70‑90%;重氮光敏剂,0.5‑5%;表面活性剂,0.1‑2%;本发明采用可转印光刻胶连续转印堆叠方案,将光刻胶结构近零应变、无损连续转移至柔性聚合物基底,实现了柔性基底上微纳结构自下而上的制造。以去离子水为显影液环境友好无污染,消除了溶剂的副作用。工艺成本低,简单可控。不仅解决了硅基光刻技术与柔性衬底上复杂微纳结构的不兼容性,可高灵活调控图形的特征尺寸和几何形状,还有利于柔性基底上复杂微纳结构的制造,尤其可以加工3D多孔跨尺度大面积结构、高精度光栅结构等等。可应用于柔性电子、集成光学、生物医疗、柔性储能等。
-
公开(公告)号:CN118466024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57693.5
申请日:2024-05-26
Applicant: 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AR‑HUD设备,包含基于折衍混合的车载HUD二维波导、光机PGU、挡风玻璃、驱动模块、环境感知模块;所述基于折衍混合的车载HUD二维波导、挡风玻璃与光机PGU为一体化结构;基于折衍混合的车载HUD二维波导与光机PGU连接,驱动模块与环境感知模块均与光机PGU连接;基于折衍混合的车载HUD二维波导,包含耦入端口、第一扩瞳区域、第二扩瞳区域、耦出端口、补偿区域和波导基底六个功能部分;本发明利用分光面阵列作为波导耦出端,利用衍射光栅对阵列波导进行第二个维度扩瞳,可以大幅度降低波导的工艺难度。本发明充分利用了阵列波导与衍射光栅的优势,并可以有效降低HUD成本,推动以波导为基础的HUD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8131382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555009.2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佛山市博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单片集成式滤光片器件及其制造设备系统,其中,所述单片集成式滤光片器件包括:透明基底,以及设于透明基底上的微镜片阵列;透明基底设计为单片集成滤光片结构;微镜片阵列包括多个排列在所述透明基底上的微镜片,每个微镜片对应于滤光片上的数据点的像素块,包括硬质透明衬底以及沉积在硬质透明衬底上的多层膜系,多层膜系构成Fabry‑Perot谐振腔;微镜片阵列中的微镜片按照透射峰值波长顺序排列;微镜片阵列的硬质透明衬底一侧固定拼装在透明基底上,形成单片集成式滤光片阵列;该技术方案,有利于单片集成式滤光片器件的大规模生产,降低了制造难度和成本,可以精准控制干涉层的厚度,提升高光谱探测的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40640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340717.6
申请日:2023-10-17
Applicant: 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
IPC: G02B1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折超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包括一片常规镜片和一片超表面镜片;所述常规镜片、超表面镜片间隔设置于探测器前侧;外界反射光线依次经过所述常规镜片、超表面镜片传播,分四个区域在探测器的后侧表面汇聚,同时生成偏振相位延迟量为π/4的四幅偏振图像。所提供的折超红外偏振成像系统,通过使用超表面镜片,并且将入射光线分成四个象限进行显示,每个象限偏振角度不同,实现了特殊环境下的红外成像,实现了较好的红外成像效果,并简化了光学系统的复杂程度,不仅便于生产制造和调节,而且节省了用于红外光学系统的价格昂贵的透射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