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80419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602417.5
申请日:2021-05-31
Applicant: 温州大学
IPC: C07C49/794 , C07C49/796 , C07C49/807 , C07C49/835 , C07C49/84 , C07C49/203 , C07C49/557 , C07C49/217 , C07C45/69 , C07C67/347 , C07C69/76 , C07C201/12 , C07C205/45 , C07C221/00 , C07C225/22 , C07C319/20 , C07C323/22 , C07D295/112 , C07D209/12 , C07D307/46 , C07D333/2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学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成α,β不饱和酮的方法。该反应采用Co(acac)2或Co(acac)3、配体和AlMe3的协同催化体系,提供了一个原子经济和选择性合成α,β不饱和酮的途径,产率高,且具有底物范围广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479837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447905.5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C07C45/00 , C07C49/794 , C07C49/84 , C07C49/807 , C07C49/796 , B01J29/7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筛催化及有机合成领域,公开了一种分子筛催化苯乙炔制备苯基丙烯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为:向小型反应釜中加入苯乙炔类化合物I、醛II、分子筛催化剂,无需添加有机溶剂和其他任何助剂,在30‑90℃加热的条件下搅拌反应0.25‑6h,待反应釜降至室温后,经乙酸乙酯稀释、离心分离催化剂,得到苯基丙烯酮类化合物III。本发明所述分子筛催化剂是硅铝比分别为14、29的H‑beta。所述方法反应流程简单,催化活性及选择性高,可循环使用,环境友好,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978162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977483.6
申请日:2020-09-17
Applicant: 信阳师范学院
IPC: C07C45/27 , C07C49/786 , C07C49/813 , C07C49/788 , C07C49/782 , C07C49/794 , C07C49/76 , C07C253/30 , C07C255/56 , C07C201/12 , C07C205/45 , C07D213/50 , C07D333/22 , C07B4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炔烃和N-氟代双苯磺酰胺作为反应的起始原料,在氧化剂的作用下,通过铜催化炔烃断裂的单电子转移的机理来合成目标芳香酮化合物的新方法。该方法底物范围广,脂肪和芳香炔烃都可以作为底物来构建不同取代的芳香酮化合物。此外,该方法涉及的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物多样性、可以实现放大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153923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014872.9
申请日:2020-01-07
Applicant: 广东工业大学
IPC: C07F7/08 , C07C45/56 , C07C49/84 , C07D333/22 , C07D307/46 , C07C49/813 , C07C49/794 , C07C49/2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炔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炔酮衍生物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R1和R2分别为C1~C20的烃基、卤素、酯基、羰基、硝基、取代氨基,C5~C30的芳基或C5~C30的芳杂环基。本发明基于镍催化还原偶联的策略,使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羧酸衍生物为底物,结合炔基卤作为活性炔基化试剂,在室温条件下,获得快速构建各种不同取代的炔酮的普适性、高效方法。本发明炔酮化合物不仅可以作为实用的合成子,它可以作为呋喃、吡唑、喹啉、嘧啶等杂环化合物的前体;该转化还实现了药物如布洛芬等的后期衍生化反应,有望在具有后期修饰、新药和新型材料的开发中获得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790649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081760.9
申请日:2019-11-07
Applicant: 西北大学
IPC: C07C45/67 , C07C49/794 , C07C49/80 , C07C253/30 , C07C255/56 , C07C67/293 , C07C69/608 , C07D209/42 , C07D307/80 , C07D333/22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合成多取代α,β不饱和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一:将Ni(cod)2、氮杂环类卡宾配体、Cs2CO3和β,γ不饱和酮加入非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中,进行混合,制得混合物;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混合物加入干燥后的容器中进行反应,反应温度120~180℃,反应时间10~40小时,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制得粗产物;步骤三:提纯。该方法采用了廉价的Ni(cod)2作为催化剂,通过过渡金属来活化碳碳键,双键的异构化为该反应提供了动力,合成方法简单,底物稳定廉价,反应受底物限制性少,且底物适用性范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06488902B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580035589.1
申请日:2015-05-28
Applicant: 盐野义制药株式会社
IPC: C07C45/49 , C07C49/794 , C07D239/94 , C07D403/12 , C07D413/12 , C07B6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使用2种气体的Sonogashira羰基化反应、以及可以控制该Sonogashira羰基化反应的反应热的新型结晶及其制造方法。进一步涉及防止钯催化剂失活的配体(添加剂)。
-
公开(公告)号:CN105669418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610047752.2
申请日:2016-01-25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IPC: C07C49/794 , C07C49/796 , C07C49/84 , C07C205/45 , C07C45/74 , C07C201/12 , A61K31/12 , A61P3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α,β‑不饱和酮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以及含有该化合物的药物及应用。关于α,β‑不饱和酮化合物的对动物或人螨虫的杀灭活性目前鲜有报道。本发明以天然α,β‑不饱和酮化合物为结构模板,按照结构类似原则,设计并合成出一系列天然和非天然的α,β‑不饱和酮化合物,并首次发现此类化合物对动物或人螨虫具有显著的杀灭活性,可作为有效成分用于制备动物或人杀螨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8929213A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10963359.7
申请日:2018-08-22
Applicant: 南宁厚学致新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C49/203 , C07C45/68 , C07C45/67 , C07C49/794 , C07C49/84 , C07D213/50 , C07C49/807 , C07C317/24 , C07C315/04 , C07C49/255 , C07C49/835 , C07D277/62 , C07D27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绿色合成丙烯基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金属粉末作用下,醛类化合物和烯丙基溴发生Barbier反应,得到烯丙基醇类化合物。烯丙基醇类化合物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结构异构反应得到丙烯基酮类化合物。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合成路线短、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和原料易得等优点,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市场经济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484399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380859.8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苏州研究院
IPC: C07C67/343 , C07C69/54 , C07C45/68 , C07C49/794 , C07C49/80 , C07C49/84 , C07C49/796 , C07C49/798 , C07D307/46 , C07D333/22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末端烯烃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所述合成方法是在有机溶剂中,以膦叶立德化合物为原料,以二氧化碳为C1合成子,在还原剂条件下,反应制得末端烯烃类化合物,其中,所述膦叶立德化合物、还原剂的摩尔比为1:(1~6),二氧化碳的压力为1-3atm,该合成方法操作方便、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效率高,填补现有技术的缺陷,并且,该合成方法以二氧化碳为合成子,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有效预防温室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07935831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279884.9
申请日:2017-12-0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07C45/74 , C07C49/7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盐催化羟醛缩合反应的方法,其以卤化铜作为催化剂,在低温常压条件下催化苯甲醛和丁酮经羟醛缩合反应生成3-甲基-4-苯基-3-丁烯-2-酮。该方法原料廉价易得、条件温和、低环境污染、产物易于分离,避免了目前工业羟醛缩合反应中盐酸、氢氧化钠等强腐蚀性试剂的使用,有利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