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55187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497011.6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类裂纹状石墨烯量子点薄膜作为基底的沸腾装置,与聚光光伏系统和热能利用系统集成。沸腾装置外置底部设置聚光光伏电池模块;沸腾装置内部设有沸腾工质;沸腾装置顶部通过蒸汽管连接发电机,发电机通过蒸汽管连接冷凝器,冷凝器通过液流管连接沸腾装置一侧端。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类裂纹状石墨烯量子点薄膜作为基底的沸腾装置,提供大量沸腾气泡形核位点和在高热通量条件下高效补充液体,具备优异沸腾散热性能,对聚光光伏系统进行高效散热,大幅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温度,提高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并且散出的热量进入到热能利用系统,通过驱动发电机发电和冷凝储能的形式将余热进行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0944493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1911250688.8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气液相变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器件包括形成密闭空腔的金属管壳、设置在金属管壳中间位置并浸润有液体工作介质的多孔介质层,以及设置在金属管壳外部一端并连接所述多孔介质层的充液口,在金属管壳外部的另一端可设置热源器件,所述液体工作介质受热后可发生气液相变,所述多孔介质层将金属管壳的密闭空腔隔开形成两个蒸汽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效解决了传统的单一金属或陶瓷散热材料难以同时兼顾高导热、热膨胀率可控、高综合机械性能的要求,该发明为高功率密度器件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4686928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289887.5
申请日:2022-03-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毛细铝管内壁均匀阳极氧化的装置及其工艺,装置包括控制端、阳极氧化端和固定端,控制端由水浴、循环水泵、流量计、电源设备构成;阳极氧化端由固定装置、紧固装置、毛细铝管、定位装置、阴极丝构成,支撑支架和固定装置将铝管垂直悬吊,裸露的阴极丝穿过铝管,定位装置和紧固装置将丝拉直并精准固定在铝管正中央,形成均匀电场。工艺步骤包括:脱脂、碱洗、除灰、清洗后,将铝管固定在上述装置中通过控制温度、流速、电流实现硬质阳极氧化,最后封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毛细铝管内壁均匀阳极氧化的装置,并可以实现对温度、流速、电流的调控来影响氧化膜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38580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662585.3
申请日:2021-06-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Al箔作为中间材料层的65%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焊接方法,待焊母材经表面预处理、表面清洁后,在待焊母材表面涂抹乙二醇二丁醚,将中间材料层夹在两个待焊母材的焊接界面之间,中间材料层与焊接母材的焊接界面接触形成接触面,两个焊接母材以搭接方式焊接放入石墨模具中,待焊接件组装完成;将待焊组件放入真空扩散焊炉中升温加压进行焊接,相互接触的表面,在高温压力的作用下,被连接表面相互靠近,局部发生塑性变形,在一定保温时间后中间材料层原子逐渐向待焊母材扩散而形成整体的可靠连接。本发明在合适的焊接温度和施加压强下,无需辅助钎料即可完成焊接,焊接接头力学性能良好,焊接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1725144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443772.8
申请日:2020-05-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L23/13 , H01L23/14 , H01L23/4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气液相变的高温电子封装基板材料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器件包括形成密闭空腔的基板壳体、覆盖在基板壳体内壁上并具有气体流动通道的多孔介质、以及设置在基板壳体上并连接所述多孔介质的充液口,在基板壳体的上表面处还设有功率器件,所述的多孔介质内浸润有受热后可发生气液相变的液态工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开发的新型封装基板材料可满足大功率三代半导体芯片级和模块级高温封装要求,即能在400℃高温条件下进行可靠封装,此外,还可实现封装基板壳体超薄化,降低传热热阻;可减少高温工作状态下温度分布不均匀和热膨胀系数不匹配引入的应力等。
-
公开(公告)号:CN110944493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11250688.8
申请日:2019-12-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气液相变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器件包括形成密闭空腔的金属管壳、设置在金属管壳中间位置并浸润有液体工作介质的多孔介质层,以及设置在金属管壳外部一端并连接所述多孔介质层的充液口,在金属管壳外部的另一端可设置热源器件,所述液体工作介质受热后可发生气液相变,所述多孔介质层将金属管壳的密闭空腔隔开形成两个蒸汽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效解决了传统的单一金属或陶瓷散热材料难以同时兼顾高导热、热膨胀率可控、高综合机械性能的要求,该发明为高功率密度器件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605368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57440.X
申请日:2023-01-1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M50/238 , H01M50/244 , H01M50/24 , H01M50/247 , H01M50/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使用液态金属封装的电池及制备方法,电池包括:封装外壳和包裹在封装外壳内的储能内芯,封装外壳和储能内芯均柔性可拉伸;液态金属填充入封装外壳与储能内芯间的间隙中,密封储能内芯,封装外壳的内表面设有朝向储能内芯的支撑阵列结构,和/或储能内芯外表面设有朝向封装外壳的支撑阵列结构。使用液态金属封装的储能器件在拉伸过程中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作为可拉伸电子器件的功率组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05321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55877.X
申请日:2023-01-1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液态金属的封装结构、封装方法及封装体,封装结构包括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第一弹性层和第二弹性层之间形成容纳腔,液态金属填充所述容纳腔形成中间液态金属层;所述液态金属的填充量Q满足:Q=N×S,其中,Q为液态金属填充量,单位g;S为封装面积,单位cm2;N的取值为5×10‑6‑2g/cm2。本发明通过在两个弹性层形成的容纳腔中填充适量的液态金属,形成阻隔性能优异、且柔性可拉伸的封装结构。基于所述封装结构设计,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封装方法,能够封装各种结构和尺寸的待封装物,从而提供长期稳定的封装体,扩宽了封装材料的应用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2906843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110234672.9
申请日:2021-03-0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红外线的防伪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在基底上构建防伪图案,所述防伪图案由至少两个图形单元构成,所述图形单元用于与红外线产生相互作用;在预定位置布置至少一个红外探测器;与预定位置匹配的红外光源位置;通过识别全部所述红外图案以完成对防伪图案的防伪识别;其中,红外光源位于某一红外光源位置时,所述红外光源产生的红外线与不同的图形单元相互作用生成不同颜色的红外图案,和/或红外光源位于不同的红外光源位置时,所述红外光源产生的红外线与不同的图形单元相互作用生成不同的红外图案。本发明可以降低现有的光学防伪技术中使用人造光源带来的成本、能耗等问题,同时提高防伪技术的便携性和智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56853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111267465.X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09K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态金属复合材料热性能的调控方法、以及液态金属复合材料,具体先取液态金属与固体填料置于容器中,搅拌分散,调节所加入固体填料的尺寸与形状,即完成对复合材料热性能的调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了基于不同形状和尺寸填料的液态金属复合材料的混合与制备,实现了在指定温度、压强、环境气氛、溶剂等条件下的固体填料与液态金属复合材料热性能的调控,并且此方法制备简单,调控手段通用,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可用于不同实际条件要求下的热性能材料的制备,结构的设计,以及其它多功能性液态金属基复合材料等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