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4040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48573.8
申请日:2023-12-18
Applicant: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上智联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上海淞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受力快速脱钩装置及其挂钩方法、脱钩方法,包括脱钩装置、转接斜坡以及目标物装置,转接斜坡连接底盘与目标物装置,脱钩装置固定在转接斜坡内。脱钩装置包括挂钩、磁铁以及回位弹簧,磁铁固定在转接斜坡内,挂钩可转动固定在转接斜坡内,挂钩与磁铁磁性连接,挂钩的一端与目标物装置滑动连接,挂钩的另一端连接回位弹簧的一端,回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转接斜坡内,当目标物装置受到的外力大于磁铁的吸力时,挂钩利用回位弹簧的拉力回弹,挂钩会被收回,保护目标物装置,防止其一直受到刚性碰撞,磁铁的磁力可以调节,回位弹簧的弹力也可调节,适应多种目标物的测试,适应于多种测试场景,有利于降低测试成本,快速切换测试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29947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54806.5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上智联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IPC: G01S13/931 , G01S13/86 ,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自动驾驶测试的类蜂群目标物搭载系统及方法,包括:低速驱动平台a拖动搭载于其上的目标物按规定运行轨迹进行行驶;目标物搭载平板b通过吸附物体与低速驱动平台a进行连接;当测试车辆发生碾压目标物搭载平板b的危险状况时,目标物搭载平板b从低速驱动平台a上进行脱离;驱动机构驱动低速驱动平台a行驶,目标物搭载平板b与低速驱动平台a拖地行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速多目标物场景搭建方法,解决低速目标物场景单一的问题,单个驱动平台最多可搭建9个低速目标物;搭建出了类似蜂群效应的仿真场景,可以更好的检测自动驾驶感知和决策能力;通过吸附结构可以快速搭建多目标物的测试场景,提高了场景搭建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98478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607795.3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上智联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网联汽车全域监管的实现系统,包括数据来源模块、监管分析模块和应用模块;所述数据来源模块与监管分析模块相连接,所述监管分析模块与应用模块相连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设备数据采集监管软硬件平台;通过对安全员状态进行监视,判断安全员状态,提醒安全员,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4228847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111615654.1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动开闭式汽车尾翼,设于车辆主体上,包括左尾翼支架、右尾翼支架以及设于所述左尾翼支架和所述右尾翼支架的顶端的尾翼平面,所述左尾翼支架和所述右尾翼支架的底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车辆主体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尾翼平面上设有多个左右对称分布且形状结构完全相同的进风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能够避免相应伺服设备的增加导致的车辆增重的问题,同时根据车辆不同工况对车辆两侧的下压力进行单独调节,实现车辆在不同工况下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2884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615654.1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动开闭式汽车尾翼,设于车辆主体上,包括左尾翼支架、右尾翼支架以及设于所述左尾翼支架和所述右尾翼支架的顶端的尾翼平面,所述左尾翼支架和所述右尾翼支架的底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车辆主体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尾翼平面上设有多个左右对称分布且形状结构完全相同的进风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能够避免相应伺服设备的增加导致的车辆增重的问题,同时根据车辆不同工况对车辆两侧的下压力进行单独调节,实现车辆在不同工况下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063497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01991.3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2 , G01M17/007 , G01R1/04 ,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四轮驱动及转向底盘的远程控制循迹系统及方法,包括主机、转向底盘以及刹车模块,其中:转向底盘包括底盘控制模块、手柄、定位模块、驱动模块、转向模块;手柄对底盘控制模块发送指令;主机和底盘控制模块之间通信连接;主机向底盘控制模块发送所需行驶的轨迹;底盘控制模块将自身信息发送给主机;所述底盘控制模块分别和定位模块、驱动模块、转向模块、刹车模块通信连接;定位模块将转向底盘的实时位置发送给底盘控制模块;底盘控制模块控制驱动模块、转向模块以及刹车模块。本发明覆盖范围广,可用于自动驾驶测试场景的全覆盖。能够满足底盘远程控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发明实现了自动驾驶测试实时数据的保存。
-
公开(公告)号:CN11832882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290448.5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上智联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上智联(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驾驶泊车测试评价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通过铺设在车位线上的磁性单元与安装在车辆上的磁性感知模块之间的距离感知数据进行泊车评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效率高、准确性高、不受环境影响、可以在室内以及GPS信号较弱的区域实现精确评价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979664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062286.7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上智联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泊车功能测试系统、测试方法以及存储介质,该系统包括:上位机;手持RTK设备,与上位机通信连接,用于测量并上传车位四角的位置;车辆定位组件,安装在被测车辆上,包括GPS/RTK天线模块,通过通信天线模块与上位机通信连接;控制模块用于通过GPS/RTK天线模块检测并向上位机传输被测车辆的实时位置以及角度;上位机被配置为:接收手持RTK设备测量的车位四角的位置;根据输入的车辆参数生成被测车辆的车辆模型;获取被测车辆的位置以及角度,并计算被测车辆与车位之间的位姿偏差;位姿偏差包括距离偏差以及角度偏差。本系统以及方法实现了高精度的自动泊车精度验证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精度过低的问题;其能够适应各种车位形状的精度验证。
-
公开(公告)号:CN114454972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111618363.8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主动压差式发电尾翼,设于车辆主体上,包括左尾翼支架、右尾翼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左尾翼支架和所述右尾翼支架顶端的尾翼平面,所述左尾翼支架和所述右尾翼支架的底端分别固定于车辆主体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尾翼平面上设有多个左右对称形状结构完全相同的导流风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能够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车辆的弯道操控能力和车辆续航能力,同时降低车辆的正常行驶阻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372996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164592.1
申请日:2022-09-23
Applicant: 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泊车精度验证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车位坐标获取步骤:获取放置在车位指定位置的标定物的相对位置,得到车位的相对坐标和轮廓;车辆坐标获取步骤:使用传感器向标定物发送信号,获取基于标定物的车辆相对位置,配合车辆的轮廓参数,计算出车辆的相对坐标和轮廓;泊车偏差计算步骤:计算车辆位姿与车位位姿的偏差,得出车辆轮廓与车位轮廓之间的距离偏差和角度偏差信息。本发明实现了高精度自动泊车精度验证功能,能够适应各种车位形状的精度验证,如垂直库车位、侧方车位、斜向车位,解决了自动泊车精度验证系统使用环境的局限性,同时降低了自动泊车精度验证的操作成本,为自动泊车的功能开发工作提供了优秀的验证方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