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场增强效应的铟镓砷太赫兹探测器

    公开(公告)号:CN102938422B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210405474.5

    申请日:2012-10-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场增强效应的铟镓砷太赫兹探测器,该探测器由磷化铟衬底上依次生长磷化铟缓型层,铟镓砷本征层,掺杂铟镓砷层和正负电极金属层构成。该探测器基于不同材料界面电场增强效应,选用组分适当的铟镓砷材料,通过有限元方法模拟计算,设计合理的天线耦合结构,通过前放电路对太赫兹信号进行放大读出,从而实现太赫兹信号的探测。具有可室温工作,探测灵敏度高,结构简单紧凑以及可大规模集成等优点,可以对太赫兹波信号进行成像检测。

    一种正入射浸没式非制冷薄膜型红外探测器

    公开(公告)号:CN103855237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410020865.4

    申请日:2014-01-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H01L31/0232 H01L31/02327 H01L3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入射浸没式非制冷薄膜型红外探测器,所述的红外探测器敏感元薄膜表面有一能会聚红外信号的锗单晶半球透镜,探测器的敏感元薄膜位于锗透镜聚光中心焦点位置。本发明设计的器件结构制备工艺简单,只需进行一次图形光刻,两次切片和两次掩膜镀金,即能将薄膜型红外探测器的电极由薄膜表面引到衬底背面,实现了红外敏感元薄膜的正入射浸没式探测,避免了背入射条件下红外辐射信号因衬底反射和吸收而造成的光损失,大幅提高了薄膜型红外探测器的响应率和探测率,降低了器件的响应时间;且所设计的器件结构利于引线和封装,可用于正入射浸没式薄膜型红外探测器的批量生产。

    一种外部二次级联差频太赫兹光源发生装置及实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54897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110252744.9

    申请日:2011-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外部二次级联差频太赫兹光源发生装置及实现方法,它首先利用1064nm主泵浦激光与其自倍频532nm激光泵浦的双波长谐振腔产生的两路近简并点双波长激光分别进行差频,产生两路高功率的8-18μm范围内的中红外激光,然后将这两路中红外激光进行差频来产生高功率的太赫兹波,通过二次级联差频的方式提高了转换效率,并设计合理可行的光学结构,利用计算机进行精准控制,从而实现一种具有功率高,单色性好,调谐范围宽,结构紧凑,可全固态集成的太赫兹光源。

    一种正入射浸没式非制冷薄膜型红外探测器

    公开(公告)号:CN103855237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410020865.4

    申请日:2014-01-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入射浸没式非制冷薄膜型红外探测器,所述的红外探测器敏感元薄膜表面有一能会聚红外信号的锗单晶半球透镜,探测器的敏感元薄膜位于锗透镜聚光中心焦点位置。本发明设计的器件结构制备工艺简单,只需进行一次图形光刻,两次切片和两次掩膜镀金,即能将薄膜型红外探测器的电极由薄膜表面引到衬底背面,实现了红外敏感元薄膜的正入射浸没式探测,避免了背入射条件下红外辐射信号因衬底反射和吸收而造成的光损失,大幅提高了薄膜型红外探测器的响应率和探测率,降低了器件的响应时间;且所设计的器件结构利于引线和封装,可用于正入射浸没式薄膜型红外探测器的批量生产。

    基于碲化镉的无角度调谐太赫兹共线差频辐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570247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19355.6

    申请日:2012-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碲化镉晶体的无角度调谐纳秒激光共线差频太赫兹辐射系统,该系统具体利用非线性光学共线差频原理及准相位匹配技术实现无角度调谐的太赫兹光辐射,其波长调谐范围为0.80THz-2.74THz。该系统不仅具有高功率、准连续、宽波段、窄线宽、室温工作等特点,同时与使用双折射晶体作为太赫兹晶体辐射系统以及基于铌酸锂晶体的参量振荡源相比较,还具有波长调谐更加简便,只需调谐可调激光器输出波长,易于增加外部近红外谐振腔,结构紧凑,易于搭建,系统稳定性高,便于实际大规模应用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