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34090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0826347.5
申请日:2017-09-1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8/24 , H01M8/247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7D7/0288 , B67D99/00 , F17C11/005 , H01M2/1066 , H01M8/0269 , H01M8/04201 , H01M8/2404 , H01M8/2475 , H01M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装载卸载辅助系统。装载卸载辅助系统包括:保持器,所述保持器保持多个单体电池,使得单体电池能够从保持器分离;以及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使保持器上下移动。保持器在单体电池以预定间隔在直线上排列的状态下保持多个单体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2047480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0980119426.6
申请日:2009-08-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32 , Y02E60/5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需要降低单电池的气体流路中的气体压力损失。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具有由网眼金属板形成气体流路的单电池构造,其中,连接网眼金属板(28)的网眼的结合部(BO),其一部分在缩短结合长度的位置立起,成为连接部(ST)的一部分。因此,由网眼金属板(28)的网眼形成的开口(30),从FD方向看,前后的开口(30)在TD方向重合的面积扩大。于是,在TD方向重合的开口(30)的FD方向的相连而构成的、气体流路的断面积扩大。结果,气体(GF)不会反复进行微细的回转地在气体流路中流动,可减少气体的压力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02687322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0980162220.1
申请日:2009-12-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89 , H01M8/0206 , H01M8/0247 , H01M8/0267 , H01M8/0271 , H01M8/0273 , H01M8/0276 , H01M8/04029 , H01M2008/1095
Abstract: 燃料电池包括:具有电解质膜和配置在电解质膜的两面的电极层的膜电极接合体,以及通过对金属板加工而形成的、夹着膜电极接合体配置的第1及第2分隔件。分隔件在与膜电极接合体相对的位置的外侧位置具有构成与膜电极接合体的面方向大致垂直的反应气体流路的开口。第1分隔件具有折返部分,该折返部分是形成开口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金属板以开口的膜电极接合体侧的边为弯折线向膜电极接合体侧折返而形成的。折返部分具有将反应气体流路与在折返部分和第1分隔件之间形成且与膜电极接合体的端面连通的内部流路空间连通的连通孔。第2分隔件不具有折返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2047480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0980119426.6
申请日:2009-08-2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32 , Y02E60/5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需要降低单电池的气体流路中的气体压力损失。本发明的燃料电池,具有由网眼金属板形成气体流路的单电池构造,其中,连接网眼金属板(28)的网眼的结合部(BO),其一部分在缩短结合长度的位置立起,成为连接部(ST)的一部分。因此,由网眼金属板(28)的网眼形成的开口(30),从FD方向看,前后的开口(30)在TD方向重合的面积扩大。于是,在TD方向重合的开口(30)的FD方向的相连而构成的、气体流路的断面积扩大。结果,气体(GF)不会反复进行微细的回转地在气体流路中流动,可减少气体的压力损失。
-
-
公开(公告)号:CN102687322B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0980162220.1
申请日:2009-12-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4089 , H01M8/0206 , H01M8/0247 , H01M8/0267 , H01M8/0271 , H01M8/0273 , H01M8/0276 , H01M8/04029 , H01M2008/1095
Abstract: 燃料电池包括:具有电解质膜和配置在电解质膜的两面的电极层的膜电极接合体,以及通过对金属板加工而形成的、夹着膜电极接合体配置的第1及第2分隔件。分隔件在与膜电极接合体相对的位置的外侧位置具有构成与膜电极接合体的面方向大致垂直的反应气体流路的开口。第1分隔件具有折返部分,该折返部分是形成开口的位置的至少一部分金属板以开口的膜电极接合体侧的边为弯折线向膜电极接合体侧折返而形成的。折返部分具有将反应气体流路与在折返部分和第1分隔件之间形成且与膜电极接合体的端面连通的内部流路空间连通的连通孔。第2分隔件不具有折返部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