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率模块与散热器集成连接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98970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604355.0

    申请日:2023-05-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电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功率模块与散热器集成连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制作多孔复合材料烧结膜;再将功率芯片通过复合材料烧结膜烧结至上基板和/或下基板的表面镀银区上,并热压烧结;然后在上基板、下基板的对应位置焊接功率端子和控制端子,获得上基板烧结组件和下基板烧结组件并将两者扣合,热压烧结形成双面冷却功率模块;最后将功率模块与散热器通过复合材料烧结膜热压烧结连接并塑封形成集成件。通过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完成的功率模块与散热器集成连接,其连接层质量好,切能够减小热阻,增加连接层的导热率。

    无基板直冷式功率模块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8167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300999.1

    申请日:2024-09-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基板直冷式功率模块,包括:导体散热器,导体散热器的顶面为安装面;功率芯片,设置于导体散热器的安装面,功率芯片的底面设有漏极电极,功率芯片的顶面两端分别设有源极电极和栅极电极,功率芯片的漏极电极与导体散热器的安装面之间通过第一焊层连接;漏极引出结构,与导体散热器连接,用于漏极电极的电性引出;源极引出结构,与源极电极连接,用于源极电极的电性引出;栅极引出结构,与栅极电极连接,用于栅极电极的电性引出;塑封体,包覆功率芯片、漏极引出结构、源极引出结构、栅极引出结构和导体散热器。本发明能够降低功率模块的热阻,提高散热效率,并降低模块寄生电感和电阻。

    一种薄膜电容器的结构及散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20452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210124433.2

    申请日:2022-0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薄膜电容器领域,公开了一种薄膜电容器的结构及散热方法,包括薄膜电容,所述薄膜电容内设置有薄膜电容芯体、薄膜电容热管理模块、温度传感器与半导体制冷片,所述薄膜电容芯体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薄膜电容热管理模块连接,所述薄膜电容热管理模块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薄膜电容芯体相连。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膜电容器的结构及散热方法,通过在薄膜电容器内设置薄膜电容热管理模块、半导体制冷片及温度传感器等组件,实现调节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功率以降低薄膜电容的工作温度,优化半导体制冷片能耗,提高薄膜电容的可靠性。

    永磁同步电机转矩波动抑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997199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15236.3

    申请日:2024-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矩波动抑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状态方程建立永磁同步电机谐波数学模型;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状态方程和查找表法构建车载高速永磁同步电机闭环控制模型;基于永磁同步电机谐波数学模型计算车载高速永磁同步电机闭环控制模型的αβ轴偏置电流;基于αβ轴偏置电流建立αβ轴直流偏置抑制PI控制模型;基于αβ轴直流偏置抑制PI控制模型无静差抑制永磁同步电机闭环控制模型的相电流直流偏置,进而抑制因相电流直流偏置导致的周期性转矩波动。本发明通过以αβ轴的直流偏置PI抑制替代dq轴电流的QPR控制,实现抑制高速下的相电流直流偏置引起的转矩波动,同时改善三相电流平衡度。

    一种单管功率器件的冷却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6446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44068.7

    申请日:2023-07-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单管功率器件的冷却装置,包括单管功率器件、至少一个散热器与硅油液体,所述单管功率器件设置在散热器上方,所述单管功率器件与散热器相接触的一面上设有热界面柔性材料,所述单管功率器件与散热器通过硅油液体进行散热。本发明提供的无绝缘垫片的冷却装置,除掉单管功率器件与散热器之间的陶瓷垫片,通过若干小型的散热器代替整体散热器,将不同电位的单管功率器件设置在不同的散热器上,防止短路现象的发生,且冷却装置整个壳体内部充满用来冷却的绝缘油,不同的散热器之间互不接触,互相绝缘,每个散热器上的多个单管器件表面直接接触散热器,既缩短了散热路径,又降低了导热热阻,提高了散热速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