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7081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538504.8
申请日:2023-05-11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机旋变初始位置在线诊断校准方法,通过对比完全弱磁区电机输出的电动电压利用率和和发电电压利用率来进行初始位置校准。具体地,车辆行驶时获取实测转速及当前电机控制器的直流采样电压,并读取预存的基准电压及基准转速进行转速折算,当折算转速大于基准转速时,获取加减速时的电机相电压,并结合基准电压求取减减速工况下的两个电压利用率,根据两个电压利用率的比对关系,判断电机初始位置是否准确,并对不准确的电机初始位置进行调整。本发明无需增加任何硬件成本,且不限定行驶工况,能够自适应地对电机初始位置进行在线修正,并识别电机旋变松动风险,降低车辆因电机初始位置变动引发的控制问题和行车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5972919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1539269.8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L1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种电动汽车驻坡及退出驻坡的方法,通过获取刹车开度与刹车扭矩的标定二维表,并锁存设定条件下的刹车开度;判定设定条件下是否使能驻坡控制标志;当检测到使能驻坡控制标志时,输出驻坡时转速闭环控制的给定转速;采用转速闭环控制实现电机驻坡控制;接收到复位驻坡控制标志时,自动退出驻坡控制,切换为转矩控制。本技术方案能够快速增加驻坡输出扭矩能有效缩短驻坡距离,平顺的切换退出驻坡控制,无泄力感,无退出驻坡时的整车后遛感。提前进入驻坡控制,快速实现驻车且无抖动,有效缩短驻坡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11594567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10460021.7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F15/02 , F16F15/067 , B60L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集成式电驱动桥控制器减震装置,包括包括安装座、安装滑块、减震弹簧结构以及至少两个阻尼结构,安装座内形成安装腔,安装腔的侧壁贯设有避让开口,安装滑块具有相对设置的安装端以及连接端,连接端沿上下向活动安装于安装腔内,安装端自避让开口伸出至安装腔外,减震弹簧结构包括沿上下向分设于连接端与安装腔内壁之间的两个减震弹簧,两个至少阻尼结构沿安装滑块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一阻尼结构包括沿上下向相互滑动配合的阻尼槽以及阻尼块,阻尼槽以及阻尼块中,其中之一设于连接端,另一设于安装座的内壁,减少了电驱动桥控制器的震动,保护了电驱动桥控制器内的元器件,具有较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678832B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810421472.2
申请日:2018-05-04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润滑系统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正时链系统,正时链系统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凸轮轴和第一链轮;第一链轮上配置有正时链条;第一链轮套设在第一凸轮轴的一端,并与第一凸轮轴固定连接;第一链轮内部径向对称设置有链轮油孔;第一凸轮轴内部轴向设置有凸轮轴中孔;凸轮轴中孔远离第一链轮的一端可位于发动机缸盖油道末端,作为进油口收集发动机机油;凸轮轴中孔安装第一链轮的一端的端部封闭,且第一凸轮轴上与链轮油孔位置对应处开设有过油口,凸轮轴中孔通过过油口与链轮油孔连通。本发明不设置专用润滑油喷嘴的前提下,保证正时链系统的有效润滑,也达到减轻机油泵的泵油负担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764775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111075289.X
申请日:2021-09-14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67 , H01M50/262 , H01M50/5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电池及热失控保护装置,该模块化电池包括电池支架以及多个电池,电池整齐串连在电池支架内,电池支架的外侧壁上设有总正、负极的接线口。电池包括电池本体,电池本体的一侧面设有正负极的插线柱和电池吊耳,电池吊耳和插线柱分别对称设在侧面的四边中间处。本发明为一种模块化电池及热失控保护装置,可以保证对热失控电池的精准定位及处理,最大程度的防范电池发生热失控进而引发车辆自燃的危险,最大程度的保护人员与车辆财产的安全。本发明的装置,彻底消除了电池热失控带来的车毁人亡的风险,同时电池采用模块化布置,电池与电池支架之间能够稳定连接,即使电池组发生故障,更换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模块更加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5675117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94123.9
申请日:2022-11-08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L1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车辆缓速控制方法,包括:判断是否满足缓速控制模式激活条件,若满足则激活缓速控制模式;在缓速控制模式下,通过设在车辆控制面板上的车速调节按钮调节设定车速;根据当前车速与设定车速的大小,电机控制系统控制电机进入转速控制模式,或退出转速控制模式进入转矩控制模式,以使车辆以不高于设定车速的车速行驶,在转速控制模式下电机输出制动扭矩;在转矩控制模式下电机停止输出制动扭矩;判断是否满足缓速控制模式退出条件,若满足则退出缓速控制模式。本发明的电动汽车车辆缓速控制方法,可在电动汽车电量充足状态下长时间长距离下坡时,通过电机控制系统控制电机,实现缓速功能,保证车辆在某恒定车速下稳定行驶。
-
公开(公告)号:CN111594567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460021.7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F15/02 , F16F15/067 , B60L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集成式电驱动桥控制器减震装置,包括包括安装座、安装滑块、减震弹簧结构以及至少两个阻尼结构,安装座内形成安装腔,安装腔的侧壁贯设有避让开口,安装滑块具有相对设置的安装端以及连接端,连接端沿上下向活动安装于安装腔内,安装端自避让开口伸出至安装腔外,减震弹簧结构包括沿上下向分设于连接端与安装腔内壁之间的两个减震弹簧,两个至少阻尼结构沿安装滑块的周向间隔设置,每一阻尼结构包括沿上下向相互滑动配合的阻尼槽以及阻尼块,阻尼槽以及阻尼块中,其中之一设于连接端,另一设于安装座的内壁,减少了电驱动桥控制器的震动,保护了电驱动桥控制器内的元器件,具有较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948915B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710198069.3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苏晓芳 , 张建操 , 穆立侠 , 张应兵 , 许涛 , 罗亚伟 , 房程程 , 徐鹏飞 , 陈帆 , 王次安 , 章家续 , 马亚坛 , 王三星 , 王超 , 方晓波 , 张傲 , 朴红花 , 杨洪震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有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和低温循环冷却系统;所述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具有大循环、小循环和延迟循环三种冷却液流路。在大循环和小循环中,冷却液经过缸盖水套后分流,一部分进入缸体水套,一部分进入暖风;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和低温循环冷却系统各自采用单独的膨胀水箱。通过为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增加电控辅助水泵并实现延迟循环、以及冷却液在缸盖水套后分流至缸体水套、暖风,能够更好的适应发动机停机后各零部件的供暖要求,解决不同部件之间冷却循环的流向问题,通过设置单独的膨胀水箱,能够降低发动机爆震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387596B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710597299.7
申请日:2017-07-20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D41/064 , F16D48/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合式电控水泵,包括水泵本体、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结构包括驱动机构、离合蹄片、离合盘与单向轴承。本发明提供的离合式电控水泵,通过专门的驱动机构直接驱动离合蹄片与离合盘面接触,实现制动功能,大大提高了制动力矩,同时,驱动机构对离合蹄片的行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当离合蹄片的表面磨损后,通过驱动机构对离合蹄片进一步驱动即可,并不影响其配合间隙,从而增长离合蹄片使用寿命;另外,通过单向轴承实现皮带轮与离合盘之间的接合与分离,单向轴承的结构使得二者吸合稳定牢固,可靠性大大提高,节能效果更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6870098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198082.9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6 , F01P3/20 , F01M5/002 , F01P5/10 , F01P7/16 , F01P11/00 , F01P2005/105 , F01P2050/22 , F02B29/0406 , F02F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有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和低温循环冷却系统;所述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具有大循环、小循环和延迟循环三种冷却液流路。在大循环和小循环中,冷却液经过缸盖水套后分流,一部分进入缸体水套,一部分进入暖风;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和低温循环冷却系统各自采用单独的膨胀水箱。通过为高温循环冷却系统增加电控辅助水泵并实现延迟循环、以及冷却液在缸盖水套后分流至缸体水套、暖风,能够更好的适应发动机停机后各零部件的供暖要求,解决不同部件之间冷却循环的流向问题,通过设置单独的膨胀水箱,能够降低发动机爆震概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