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0608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694878.3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不规则三角网的道路横坡测量方法,通过将待测量道路的道路轴线和道路边线拟合至地形图中,依据地形图构建一个不规则三角网模型,该不规则三角网模型上已经有了道路平面上任意一点的三维坐标,用该坐标计算得出道路轴线至道路边线的坡度,既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度,也能够降低计算的工作量,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工作量较大和存在一定误差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822439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44510.6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伟 , 胡智敏 , 丁伟亮 , 林能佑 , 邬龙刚 , 潘嵩崧 , 刘光明 , 文海涛 , 伍炜豪 , 李张震 , 黄小福 , 李萌 , 宁鑫淼 , 曾冬雷 , 莫然 , 毛启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管施工负载结构及系统,属于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负载基础和第二负载基础;第一负载基础包括装配体;装配体沿第一方向布置;第一负载基础包括传导体;传导体连接至装配体的一侧;第二负载基础包括负载体;负载体与第一负载基础连接,且负载体位于地下;负载体具有组织体一和组织体二;组织体一呈线束状分布。通过构件第一负载基础和第二负载基础,在顶管施工区域受限的情况下,为顶进装置提供强度足够和连接稳定的负载结构,确保顶管施工的顺利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22439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644510.6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伟 , 胡智敏 , 丁伟亮 , 林能佑 , 邬龙刚 , 潘嵩崧 , 刘光明 , 文海涛 , 伍炜豪 , 李张震 , 黄小福 , 李萌 , 宁鑫淼 , 曾冬雷 , 莫然 , 毛启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管施工负载结构及系统,属于管道施工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负载基础和第二负载基础;第一负载基础包括装配体;装配体沿第一方向布置;第一负载基础包括传导体;传导体连接至装配体的一侧;第二负载基础包括负载体;负载体与第一负载基础连接,且负载体位于地下;负载体具有组织体一和组织体二;组织体一呈线束状分布。通过构件第一负载基础和第二负载基础,在顶管施工区域受限的情况下,为顶进装置提供强度足够和连接稳定的负载结构,确保顶管施工的顺利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86966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283882.0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管道铺设用对拉结构,属于蒸汽管道铺设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承载结构抗风荷载能力较弱的技术问题。至少包括:承载结构,承载结构沿蒸汽管道的铺设路径形成铺设区域;连接结构,与承载结构两端连接;对拉组件,设置于承载结构的两侧;对拉组件至少具有:表示第一矢量的参数A;表示第二矢量的参数B;表示承载结构的长度的参数C;A/C的取值范围是:0.1至0.5;B/C的取值范围是:0.1至0.3。通过限定对拉组件第一矢量与长度的比值、第二矢量与长度的比值,使得其对承载结构中段的作用力表现越大,即中段受到对拉组件的第一作用力F1或第二作用力F2越强烈,能够满足中段受到风力荷载偏移量较大的约束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786946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591714.X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8/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坑支护结构防沉降体系计算方法,包括:S1.确定所述基坑支护结构的若干个受力单元;S2.对所述受力单元进行受力分析,所述受力分析至少包括重力分析、预应力分析、阻力分析中的一种;S3.基于预设条件,确定防沉降结构尺寸。支护桩加锚索是目前基坑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支护方案之一,而在软土地区持力层往往埋深较大,若不采取沉降控制措施则会增加工程造价。通过设置防沉降板可以有效控制沉降以达到减少设计桩长的目的。如何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设计经济合理的防沉降板尺寸成为了工程的重难点。通过该计算方法设置防沉降板可减少支护桩设计桩长,节省工程造价;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设计经济合理的防沉降板尺寸。
-
公开(公告)号:CN117094062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330458.9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站楼陆侧高效交通设计方法,包括设计过程如下:响应于使用者的设置要求,向一服务器请求获取航站楼所在地区的人口信息,基于所述人口信息,获取预期客流量;基于预设条件,根据预期客流量,获取第一交通设计要求;响应于使用者对第二交通设计要求的选择,向一服务器发送选择,由服务器建立航站楼陆侧交通模型,并向使用者展示。本发明通过航站楼陆侧高效交通设计方法,可采集第一交通设计要求、第二交通设计要求,根据第二交通设计要求进行交通模型设计,并确保满足第一交通设计要求,使交通模型满足最低交通设计要求,避免交通模型存在道路运载量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44794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47756.X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大孔径静态高效爆破辅助装置,所述爆破辅助装置包括:主体、阻塞构件;所述主体上部设有阻塞构件容置腔,所述主体、所述阻塞构件间设有至少一个卡固结构,用于将阻塞构件固定在主体内;所述主体的下部设有气囊,所述气囊内装有溶液,所述气囊密封,所述气囊用于辅助阻塞冲孔;所述气囊具有第一状态、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时气囊扩张,所述气囊挤压周围膨胀剂,增强装置与孔壁的摩擦力;所述第二状态时气囊收缩;所述主体、所述阻塞构件均为圆柱状,实现装置的爆破导向和阻塞作用;所述溶液为遇热气化类溶液,利用溶液气化吸热原理防止孔内温度过高阻碍化学反应。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6127564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689671.4
申请日:2022-12-27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城市桥梁精益建造的实现方法,所述方法如下:步骤一:建立BIM模型,利用大数据信息平台技术,融合GIS、IOT、云计算技术,在项目施工前搭建三维虚拟建造场景;基于三维场景,引导建造;步骤二:搭建支架和拱架,并检测支架和拱架的质量;步骤三:控制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桥梁项目建造的过程中通过以BIM模型为数据基础,利用信息平台技术搭建三维虚拟场景,从而实现精益建造,为项目的建造和使用增值;不仅可以应用与城市桥梁的建造过程,亦可以推广至其他建造项目;减少设计问题和施工浪费,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实现精益建造。
-
公开(公告)号:CN117869661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83882.0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管道铺设用对拉结构,属于蒸汽管道铺设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承载结构抗风荷载能力较弱的技术问题。至少包括:承载结构,承载结构沿蒸汽管道的铺设路径形成铺设区域;连接结构,与承载结构两端连接;对拉组件,设置于承载结构的两侧;对拉组件至少具有:第一参数A;第二参数B;表示承载结构的长度的参数C;A/C的取值范围是:0.1至0.5;B/C的取值范围是:0.1至0.3。通过限定对拉组件第一参数A与长度的比值、第二参数B与长度的比值,使得其对承载结构中段的作用力表现越大,即中段受到对拉组件的第一作用力F1或第二作用力F2越强烈,能够满足中段受到风力荷载偏移量较大的约束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04881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419837.3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伟 , 米孝生 , 武斌 , 胡智敏 , 张海飞 , 陈海斌 , 郭泰广 , 李晓昇 , 彭勇志 , 李家宏 , 曾冬雷 , 雷志辉 , 闻军杰 , 张泽亮 , 唐勇 , 段子祥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跨铁路曲线桥梁直顶式施工方法,属于铁路交通工程技术领域。至少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曲线桥梁的主梁成桥线形;S2:确定顶推直线轨迹线;S3:将顶推直线轨迹线分割成若干子节段;S4:根据顶推直线轨迹线和若干子节段确定顶推轨迹边缘线;S5:确定顶推包络线;S6:根据所述顶推包络线确定顶推临时墩的参数;S7:沿着所述顶推包络线在顶推临时墩进行曲线桥梁的步履式顶推,直至曲线桥梁完成安装。相较于曲梁曲顶的顶推方式,曲梁直顶的顶推方式无需不断的对曲梁横向进行纠正,由此降低施工难度,以及避免出现落梁风险;无需进行现有技术中的旋转操作,从而降低施工风险,保证施工安全。且,缩短施工工序,加快施工进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