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983595A

    公开(公告)日:2007-06-20

    申请号:CN200610141645.2

    申请日:2006-1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栅电极和虚拟栅电极之间产生短路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进行下述工序:在半导体基板(1)上夹持栅极绝缘膜(3a)而形成栅电极(4a)、夹持虚拟栅极绝缘膜(3b)而形成虚拟栅电极(4b)、夹持元件分离用绝缘膜而形成虚拟栅电极(4c)的工序;在栅电极(4a)露出且虚拟栅电极(4b)、(4c)没有露出的状态下在半导体基板(1)上形成金属膜的工序;和对半导体基板(1)实施热处理且对栅电极(4a)的至少上部进行硅化物化的工序。由于栅电极(4a)被硅化物化,但虚拟栅电极(4b)、(4c)没有被硅化物化,因此抑制产生栅电极(4a)和邻接的虚拟栅电极(4b)之间的短路。

    半导体装置,其工作方法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401A

    公开(公告)日:1995-11-08

    申请号:CN94118396.3

    申请日:1994-1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0218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装置包括具有基底部分、栅极、源极和漏极的MIS晶体管;产生加于MIS晶体管基底部分的偏压的基底偏压产生电路;设置于MIS晶体管的基底部分和基底偏压产生电路之间、且两端电位在MIS晶体管工作和非工作时发生变化的电阻。MIS晶体管的基底偏压在工作时变浅,而非工作时变深,以自调整形式发生变化。因而,在工作时阈值降低、动作高速,而在非工作时,基底偏压变深而降低截止电流。可构成高速且功耗低的半导体装置。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83451C

    公开(公告)日:2010-01-20

    申请号:CN200610093872.2

    申请日:2006-06-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目的在于:在使用了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的MISFET中,在不使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劣化的情况下,提高MISFET的特性。夹着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4A在衬底1的活性区域上形成有栅极电极5。在栅极电极5的侧面形成有绝缘性侧壁7。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4A从栅极电极5的下侧连续形成到侧壁7的下侧。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4A中的侧壁7的下侧区域的厚度小于高介电常数栅极绝缘膜4A中的栅极电极5的下侧区域的厚度。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52854A

    公开(公告)日:2010-02-17

    申请号:CN200880010966.6

    申请日:2008-12-22

    Inventor: 平濑顺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半导体装置包括第一MIS晶体管(LTr)和第二MIS晶体管(HTr)。第一MIS晶体管包括:形成在第一活性区域(1a)的第一沟道区域(3a)、由形成在第一沟道区域上的高介电常数绝缘膜构成的第一栅极绝缘膜(4a)以及具有接着第一栅极绝缘膜的上表面形成的第一导电部(12a)与第二导电部(13a)的第一栅电极(20A);第二MIS晶体管包括:形成在第二活性区域(1b)的第二沟道区域(3b)、由形成在第二沟道区域上的高介电常数绝缘膜构成的第二栅极绝缘膜(4b)以及具有接着第二栅极绝缘膜的上表面形成的第三导电部(12b)与第四导电部(13b)的第二栅电极(20B)。第三导电部的膜厚比第一导电部薄,且由与第一导电部相同的组分材料形成。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6135A

    公开(公告)日:1994-12-07

    申请号:CN94102229.3

    申请日:1994-03-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08 H01L27/105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半导体器件中,把由绝缘部分隔开的集成电路外围部分限定为虚拟单元区,其中心部分限定为有源单元区。在有源单元区形成DRAM、SRAM、EEPROM、掩模ROM等存储单元。在集成电路区设置多个由隔离区限定的单元形成区,其内设置具有场效应管的各有源单元和有一不起半导体元件作用的元件的虚拟单元。该元件至少包括栅极和至少从与场效应半导体元件相同的结构中除去一个PN结。全部虚拟单元均可无PN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