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保险杠结构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34451B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0710147225.X

    申请日:2007-08-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9/18 B60R19/26 B60R2019/1886 B60R2019/262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保险杠结构(3),包括,1对溃缩盒(10)、保险杠梁(20)、能量吸收部件(30)、保险杠罩(35)。上述溃缩盒(10),其车宽方向内侧的内侧壁(18)的前后方向刚性,高于其车宽方向外侧的外侧壁(17)的前后方向刚性。采用本发明的车辆保险杠结构,当完全正面碰撞在小于规定速度的状态下发生时,上述1对溃缩盒不发生溃缩,碰撞能量通过能量吸收部件或保险杠梁的弯曲而被吸收,另一方面,当正面偏置碰撞在大于等于规定速度的状态下发生时,溃缩盒可切实充分地予以溃缩,以吸收碰撞能量。

    车辆的车身结构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77589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0582885.6

    申请日:2020-06-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使车辆轻量化并能增大车辆侧向碰撞时的碰撞载荷的吸收量的车辆的车身结构。车辆(1)的车身结构包括:车身骨架构件(2),形成车辆侧部中上下车用的前侧开口部(3);前侧门(5),能使该前侧开口部(3)开闭并关闭;其中,前侧门(5)具有:门板部(60);复数个加强部(71~74),安装于门板部(60)的外周部,并且从车宽方向上看与车身骨架构件(2)重叠;加强部(71~74)由板状材料构成。

    车辆的车身结构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77588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0582884.1

    申请日:2020-06-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使车辆轻量化并能增大车辆侧向碰撞时的碰撞载荷的吸收量的车辆的车身结构。其中,侧门具有:门板部,覆盖上下车用的开口部且从车宽方向上看外周部与开口部形成车身骨架构件(中央立柱等)重叠;加强部(后侧加强部(72)等),从车宽方向上看,在该门板部的外周部中的下部与车辆前侧的部分之间的角部、以及下部与车辆后侧的部分之间的角部中的至少一者处与所述开口部形成车身骨架构件重叠,并相对于从车宽方向外侧输入至该侧门的碰撞载荷加强该角部;所述加强部在该加强部中的所述角部的内侧的部分具有弯曲部(72a),从车宽方向上看,该弯曲部(72a)形成为向该角部的外侧凸出的弯曲形状。

    车辆的车身结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77587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0581389.9

    申请日:2020-06-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使车辆轻量化并能增大车辆侧向碰撞时的碰撞载荷的吸收量的车辆的车身结构。所述车身结构具备:车身骨架构件(2),形成车辆侧部中上下车用的前侧开口部(3);前侧门(5),能使该前侧开口部(3)开闭并关闭;其中,车身骨架构件(2)包括侧梁(10),前侧门(5)具有:门板部(60),包括从车宽方向上看与侧梁(10)重叠的内件下部(65);加强部(71~73),安装在门板部(60)的外周部中包括内件下部(65)在内的连续的三边的部分,并且从车宽方向上看与车身骨架构件(2)重叠。

    车身前部结构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632929B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210027651.0

    申请日:2012-02-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8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身前部结构包括:前纵梁(31);铰链柱(1);挡板梁(30),位于比前纵梁(31)在车宽方向更外侧的位置且从铰链柱(1)向前方延伸;悬架支撑塔(9),向车宽方向内侧隆起,并且车宽方向外壁面上部接合于挡板梁(30),车宽方向内壁面下部接合于前纵梁(31);纵分支支撑件(37),从前纵梁(31)竖立设置,并且沿悬架支撑塔(9)的内表面设置而与悬架支撑塔(9)一起形成闭合剖面(38);变形抑制部件(39),将纵分支支撑件(37)与挡板梁(30)连接。由此,能够抑制在车辆正面碰撞时因挡板梁(30)向车宽方向外侧变形而导致前围板(2)侵入车室内。

    车辆的车身结构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277585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010581300.9

    申请日:2020-06-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使车辆轻量化并能增大车辆侧向碰撞时的碰撞载荷的吸收量的车辆的车身结构。车辆的车身结构具有使由车身骨架构件(2)形成的上下车用的开口部(3)开闭的前侧门(5)。前侧门(5)具有:门板部(60);加强部(71~74),安装于门板部(60)的外周部并且从车宽方向上看至少一部分与车身骨架构件(2)重叠;其中,当车辆侧向碰撞时的碰撞载荷输入至前侧门(5)时,加强部(71~74)加强门板部(60)以维持门板部(60)与车身骨架构件(2)的结合状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