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03898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710545713.X
申请日:2017-07-06
Applicant: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IPC: B60G17/0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7/015 , B60G2400/252 , B60G2400/41
Abstract: 一种悬架相关元件的运动数据处理模块(10),其与车辆的转向角传感器(5)和悬架高度传感器(6)以传输数据的方式连接,并且构造成:确定转向角传感器(5)与特定悬架相关元件的扭转程度之间的第一关系;采集转向角传感器(5)的检测数据;基于所述第一关系将转向角传感器(5)的检测数据转化成该悬架相关元件的扭转运动数据并且记录该扭转运动数据;确定悬架高度传感器(6)与该悬架相关元件的扭转程度之间的第二关系;采集悬架高度传感器(6)的检测数据;以及基于所述第二关系将悬架高度传感器(6)的检测数据转化成该悬架相关元件的偏斜运动数据并且记录该偏斜运动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050194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983364.4
申请日:2018-08-28
Applicant: 石海军
Inventor: 石海军
IPC: B60G17/016 , B60G17/019 , B60G1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7/0162 , B60G17/0164 , B60G17/01908 , B60G17/01933 , B60G17/021 , B60G17/025 , B60G2400/10 , B60G2400/204 , B60G2400/252 , B60G2400/41 , B60G2400/50 , B60G280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机械式主动悬架系统。解决当前主动悬架价格高昂,后期保养成本过高的问题,并使其某些方面的性能有进一步的提高。其特征是悬架中弹簧固定端通过丝杆螺母机构或蜗轮蜗杆机构与车身联接。ECU控制伺服电机驱动螺母或蜗杆旋转,使丝杆和蜗轮带动与其相联接的摆臂相对于车身产生升降运动,实现车辆底盘的高低调节。悬架中采用多级弹簧的方式来实现悬架软硬调节。ECU根据各传感器反馈的数据实时控制各电机运转,通过调节各独立悬架的升降,可抵消车身转弯外倾、刹车点头、起步抬头的动作。在不等长双横臂悬架中,一个横臂使用偏心轴与车身联接,ECU控制伺服电机驱动蜗杆蜗轮带动偏心轴转动调整车轮与地面的倾角不变。
-
公开(公告)号:CN108839532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657806.6
申请日:2018-06-25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B60G17/015 , B60G17/016 , B60G17/0165 , B60G17/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7/0155 , B60G17/0162 , B60G17/0164 , B60G17/0165 , B60G17/0528 , B60G2400/051 , B60G2400/052 , B60G2400/204 , B60G2400/41 , B60G280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车辆空气悬架控制技术中的一种四角互联空气悬架的互联状态控制方法,ECU根据前轴左空气弹簧气压、前轴右空气弹簧气压和车身侧倾角生成前轴横向互联开启信号、根据后轴左空气弹簧气压、后轴右空气弹簧气压和车身侧倾角,生成后轴横向互联信号、根据前轴左空气弹簧气压、后轴左空气弹簧气压和车身俯仰角生成左侧纵向互联信号、根据前轴右空气弹簧气压、后轴右空气弹簧气压和车身俯仰角生成右侧纵向互联信号;根据同轴或同侧空气弹簧气压差和车身侧倾角或俯仰角乘积为判断条件,合理控制四角互联空气悬架互联状态,提高车辆在不良路面下的行驶平顺性,不影响车辆在高速转弯和车辆加减速时的操纵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433831A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710281290.5
申请日:2017-04-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沖村浩太郎
IPC: B60G17/015 , B60G17/0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7/0416 , B60G17/033 , B60G17/056 , B60G2400/0521 , B60G2400/0523 , B60G2400/102 , B60G2400/104 , B60G2400/106 , B60G2400/204 , B60G2400/252 , B60G2400/41 , B60G2400/51 , B60G2500/30 , B60G17/015 , B60G17/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悬架系统。课题在于提高越野通过性。ECU(100)将左右前轮以及左右后轮中的任意一方设为侧倾刚性降低对象轮,将任意另一方设为非侧倾刚性降低对象轮,将侧倾刚性降低对象轮的弹簧切换阀(62)与车身调平控制阀(61)形成为开阀状态,使侧倾刚性降低对象轮的左右的液压缸(20)相互连通,并且,将非侧倾刚性降低对象轮的至少左右一个轮的弹簧切换阀(62)以及车身调平控制阀(61)形成为闭阀状态、且将旁通阀(63)形成为开阀状态,从而使非侧倾刚性降低对象轮的至少左右一个轮的第二气体弹簧(32)与侧倾刚性降低对象轮的液压缸(20)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04159808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380012398.4
申请日:2013-02-26
Applicant: NTN株式会社
Inventor: 水贝智洋
IPC: B62D6/00 , B62D5/04 , B62D7/08 , B60G17/015 , B60G17/018 , B62D101/00 , B62D113/00 , B62D1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6/002 , B60G17/0161 , B60G17/0164 , B60G17/018 , B60G2200/4622 , B60G2400/208 , B60G2400/41 , B60G2400/64 , B60G2500/40 , B62D5/046 , B62D6/001 , B62D6/006
Abstract: 一种线控转向式操舵机构的控制装置,其设置有:轮胎横向力检测机构(41),该轮胎横向力检测机构(41)检测作用于左右车轮上的轮胎横向力;束角控制机构(6),该束角控制机构(6)为了使已检测的轮胎横向力成为目标的横向力,相互独立地控制左右车轮的束角。束角控制机构(6)在非减速时,为了左右目标横向力的总和不变化、绝对值的总和减少,设定目标横向力FLt、FRt,在减速时为了获得直行稳定性,设定目标横向力FLt、FRt。
-
公开(公告)号:CN104080629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380006748.6
申请日:2013-01-22
Applicant: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G17/015 , B60G17/0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7/018 , B60G17/0165 , B60G17/0195 , B60G17/06 , B60G2400/106 , B60G2400/204 , B60G2400/208 , B60G2400/30 , B60G2400/32 , B60G2400/33 , B60G2400/39 , B60G2400/41 , B60G2500/10
Abstract: 具备:能够变更阻尼力的阻尼力可变减振器;簧上减振控制单元,其运算对簧上振动进行抑制的阻尼力、即簧上减振控制量;簧下减振控制单元,其运算对簧下振动进行抑制的阻尼力、即簧下减振控制量;以及阻尼力控制单元,其根据上述簧上减振控制量和上述簧下减振控制量中的较大的控制量来运算阻尼力控制量,对上述阻尼力可变减振器的阻尼力进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1795880B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0980100308.0
申请日:2009-04-0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中村伦道
IPC: B60G17/015 , B60G17/0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3/16 , B60G17/0157 , B60G17/018 , B60G2202/25 , B60G2202/32 , B60G2202/42 , B60G2202/44 , B60G2400/102 , B60G2400/104 , B60G2400/106 , B60G2400/204 , B60G2400/252 , B60G2400/33 , B60G2400/41
Abstract: 一种悬架系统,其用于车辆,并包括:电磁致动器,其包括连接至簧上部分的簧上侧单元、连接至簧下部分的簧下侧单元、以及电磁电动机,所述致动器被构造为产生致动器力;连接机构,其包括支撑弹簧;以及控制器,其包括被构造为根据规定控制规则来确定目标致动器力的目标致动器力确定部分,其中,所述确定部分被构造为在利用第一传递函数和第二传递函数的情况下基于下述参数来确定目标致动器力:(a)需要作用力,其是需要通过致动器和连接机构作用在簧上部分与簧下部分之间的力;以及(b)由于簧上部分和簧下部分中的一者的位移造成的簧上侧单元和所述簧下侧单元中的一者的惯性力,其中,第一传递函数在输入致动器力时输出簧上侧单元和簧下侧单元中的所述一者相对于簧上部分和簧下部分中的所述一者的位移量,而第二传递函数在输入所述位移量时输出作为实际作用在簧上部分与簧下部分之间的力的实际作用力。
-
公开(公告)号:CN101693439B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0910206090.9
申请日:2006-10-2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萱场工业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东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03 , B60G17/06 , B60G2202/42 , B60G2400/102 , B60G2400/104 , B60G2400/106 , B60G2400/204 , B60G2400/252 , B60G2400/41 , B60G2500/10 , B60G2800/012 , B60G2800/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在配备有四个电磁减振器(30)的系统中,四个电磁减振器(30)与前/后和左/右车轮相关联设置,连接位于对角位置的两个电磁减振器中的电动机(16)的线圈以形成包括这两个线圈的闭环。结果,所产生的阻尼力的大小随着位于对角位置的两个车轮相对于车身的操作在相同方向或者相对的方向上而不同。每个电磁减振器具有电阻器,其设置成与线圈一起形成闭环,并且选择性实现其中连接任何一个线圈和任何其它线圈以形成闭环的状态或者其中将任何一个线圈不与其它三个线圈中的任何一者连接的状态。结果,选择性实现对关联运动具有适合阻尼作用的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1119879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680004836.2
申请日:2006-06-07
IPC: B60W30/02 , B60G17/0195 , B60W10/04 , B60W10/10 , B60W10/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10/10 , B60G17/0195 , B60G2400/30 , B60G2400/34 , B60G2400/39 , B60G2400/41 , B60G2400/824 , B60G2500/10 , B60G2600/1877 , B60G2600/20 , B60G2600/60 , B60G2800/162 , B60G2800/22 , B60G2800/24 , B60G2800/70 , B60G2800/916 , B60G2800/92 , B60G2800/96 , B60G2800/97 , B60G2800/982 , B60W10/04 , B60W10/18 , B60W10/20 , B60W10/22 , B60W30/02 , B60W2050/0052 , B60W2050/0063 , B60W2540/10 , B60W2550/14 , B60W2710/18 , B60W2710/20 , B60W2710/22
Abstract: 传动系控制ECU(10)设定目标驱动力(Pt),并控制车辆(1)的内燃机(2、3、4)和变速器(5)。传动系控制ECU(10)的第一处理器(11)包括驱动力调节部分(114)、滤波器(115)、模式开关(18)、环境信息获取装置(17)及转向传感器(16)。驱动力调节部分(114)基于来自驾驶员和第二处理器(12)的指令中至少一种设定目标驱动力(Pt)。滤波器(115)校正目标驱动力(Pt)以抑制车辆(1)的簧上振动。模式开关(18)设定行驶模式。环境信息获取装置(17)获取关于车辆(1)周围环境的信息。转向角传感器(16)判定行驶状况。滤波器(115)校正目标驱动力(Pt)的校正量是根据行驶模式、环境和行驶状况来调节的。
-
公开(公告)号:CN101801696A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880107065.9
申请日:2008-09-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G17/015 , B60G17/0165 , B60G21/05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7/0165 , B60G17/0182 , B60G21/0555 , B60G2202/135 , B60G2400/0522 , B60G2400/0523 , B60G2400/104 , B60G2400/208 , B60G2400/252 , B60G2400/41 , B60G2800/0122 , B60G2800/24
Abstract: 提供一种实用性高的车身侧倾抑制系统。该系统针对车辆的前轮侧和后轮侧的每一侧设置了主动稳定装置14,该主动稳定装置14被构成为在弹簧上部和弹簧下部之间产生在左右侧彼此朝向相反的侧倾抑制力并可通过执行器的工作来改变该侧倾抑制力,该系统被构成为可执行路面不平起因侧倾抑制控制202,即用于使所述稳定装置所产生的侧倾抑制力起到抑制因所述车辆所行驶的路面不平引起的车身侧倾的作用的控制。例如,如果可执行在现有的稳定装置中执行的用于抑制因车辆转弯引起的侧倾的控制200和路面不平起因侧倾抑制控制202,就会改善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