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428631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49815.3
申请日:2016-11-03
Applicant: 王德龙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电动火箭”属于航空航天及宇航领域,可使飞行器、航天运载火箭和/或宇航器不再使用化学燃料产生的动力作为推力,不受火箭等飞行器外部因素影响,随意随时飞、停,配合核能等长效电源、超导导线等,可解决长时间宇航问题。技术方案要点:动力单元导线通电后受到磁场的洛伦磁力的作用而产生动力,用一个或若干个动力单元或若干个动力单元组或若干个动力单元小组的动力作为电动火箭移动的动力,通过自动和/或手动控制系统对动力单元分时分片顺序加电,使得飞行器稳定移动。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作航空航天宇航器,潜水艇潜航器、潜地钻探器、和/或卫星的外壳及动力部分等。
-
公开(公告)号:CN104919167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480005184.9
申请日:2014-02-17
Applicant: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K9/48 , B64G1/00 , B64G1/401 , F02K9/62 , F02K9/64 , F02K9/68 , F02K9/972 , F05D2260/85
Abstract: 一种火箭发动机、火箭及火箭发动机的启动方法。火箭发动机具备:燃料流路(31~39)、触媒部(51)、涡轮机(12)、第1泵(11)、燃烧室(21)和喷嘴(22)。燃料流路(31~39)用于烃类的燃料流通。触媒部(51)设于燃料流路(31~39)的途中,用于使燃料气化。涡轮机(12)由被气化的燃料驱动。第1泵(11)利用涡轮机(12)的驱动向燃料流路(31~39)供给燃料。燃烧室(21)使从燃料流路(31~39)供给的被气化的燃料和氧化剂燃烧。喷嘴(22)将燃烧室(21)的燃烧气体送出,并与燃料流路(31~39)的一部分进行热交换来进行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08414257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176025.5
申请日:2018-03-02
Applicant: 北京空间技术研制试验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航天器的设备安装精度测量方法,包括:S1.向航天器的舱体中充入气体并保持所述舱体中的压力稳定;S2.在所述舱体中的压力稳定的状态下,对位于所述舱体上的设备的安装位置进行第一次精度测量,获取第一测量结果,完成测量后,将所述舱体中的气体排出。在地面测量过程中模仿航天器的空间压力环境,在舱体中充入气体,使航天器的舱体内外保持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从而有效保证了航天器的舱体与实际空间飞行时的状态一致,通过对航天器舱体外安装的设备的安装位置进行精度测量,避免了因为压力环境因素的不同导致的测量精度的偏差,保证舱体上设备在地面时的安装精度与在轨时的安装精度的一致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240846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414158.2
申请日:2016-06-14
Applicant: 波音公司
IPC: B64G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1/0883 , B64G1/00 , B64G1/283 , B64G1/285 , B64G2001/24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双级交通工具姿态控制系统,其包括:第一姿态控制模块,其具有被布置以提供零动量交通工具姿态控制的至少两个动量轮,每个动量轮包括使动量轮沿着交通工具的三个轴线中的两个轴线枢转的有限行程两轴万向节;第二姿态控制模块,其具有以锥体构型布置的反作用轮以沿着与至少两个动量轮的控制轴线共用的至少一个控制轴线提供交通工具姿态控制;以及控制器,其连接到第一姿态控制模块和第二姿态控制模块,该控制器被配置为协调第一姿态控制模块和第二姿态控制模块的致动以使交通工具在交通工具的三个轴线中的至少一个轴线上旋转。
-
公开(公告)号:CN106142814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537054.0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IPC: B32B37/12 , B32B37/10 , B32B38/00 , B32B17/02 , B32B17/06 , B32B15/00 , B32B17/10 , B32B5/18 , B32B7/12 , B32B33/00 , B64C1/12 , B64G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32B37/12 , B32B5/245 , B32B7/12 , B32B15/14 , B32B37/1018 , B32B38/0012 , B32B2037/1253 , B32B2038/0016 , B32B2262/101 , B32B2266/02 , B32B2605/18 , B64C1/12 , B64G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飞机复合材料制造领域,涉及一种解决泡沫塑料芯与金属蒙皮脱层的胶接方法。本发明方法在泡沫塑料芯和金属蒙皮之间通过铺贴高强玻璃布和涂刷环氧树脂胶液粘接,再通过真空加压实现二者间的胶接固化。本发明能解决飞机上封闭式结构中泡沫塑料芯与金属蒙皮胶接之后频繁出现的脱层问题,有力保证了零件制造的质量,很大程度的降低了此类零件的返修率和报废率,而且实施方便,适应性广,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6828974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117142.X
申请日:2017-03-01
Applicant: 张明
Inventor: 张明
IPC: B64G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转缆制动副加速器,描述了系统结构。转缆制动副加速器是一种运行于太空的航天系统,由定轴、驱动臂、纤维缆、配重、制动副等组成。中间位置的纤维缆和纤维缆段、制动副、配重等绕定轴转动,转动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转动速度达到一定的值后,插销松开,制动副由转动变为平动,最外端的制动带与运载火箭的对接火箭对接、捕获航天器。然后制动副的制动带被拉出,并制动,减少航天器与转缆制动副加速器的速度差,最后收回航天器。
-
公开(公告)号:CN105883002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382990.9
申请日:2016-05-31
Applicant: 李新亚
Inventor: 李新亚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伸缩可更换密封件的轨道舱,其由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过程中,其处于收缩状态,入轨后其可向外伸展,供宇航员生活或工作的空间显著增大;采用多重密封措施,能确保舱内宇航员的安全;其在空间服役多年后可对其上密封件进行更换,使其服役年限大大延长;构建相同规模空间站,发射可伸缩可更换密封件的轨道舱可减少发射次数,节省发射经费,节省人力物力;该可伸缩可更换密封件的轨道舱向外伸展或更换密封件的过程中,宇航员无须出舱,操作程序简单,强度小,时间短。
-
公开(公告)号:CN101466594B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0780021907.4
申请日:2007-06-13
Applicant: 空中客车德国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科德·哈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飞机或太空飞行器的尾翼结构(1),所述尾翼结构(1)邻接飞机或太空飞行器的机身部分(2),并包括用于支撑至少一个飞行器部件(40,41)的支撑结构(3),和舱壁单元(5),用于压力密闭地密封所述机身部分(2),并且能够联结到所述支撑结构(3)和所述机身部分(2),以在所述至少一个飞行器部件(40,41)与所述机身部分(2)之间形成力流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07161357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285383.5
申请日:2017-04-27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00 , G06F17/509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重构航天器的自重构方法,以明确目标构型,可重构航天器各单元细胞进行分级;初始构型自身“融化”,形成中间构型;中间构型重构,得到目标构型,完成自重构操作。将多个功能、形状不同的细胞组合,通过不同功能的细胞相互连接,以构建具有不同功能和形状的可重构航天器,这种可重构航天器的自重构操作可以适应多种环境和在轨任务。
-
公开(公告)号:CN10674206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66875.7
申请日:2016-11-25
Applicant: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IPC: B64G1/00 , B62D57/0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00 , B62D57/032
Abstract: 一种小行星微重力表面巡视机构,包括爪刺附着装置(5)、旋钻装置(6)、爬行装置(7),安装在着陆器主体(4)上。爬行装置(7)为6自由度机械臂,相间隔的3个为同一组,2组交替附着和移动,实现巡视器的转向和整体平移运动;爪刺附着装置(5)基于仿生甲虫微刺抓附技术,采用环形阵列布局,用于提供地面法向附着力,实现在粗糙硬质小行星表面附着;旋钻装置(6)安装在机械臂的末端臂,一组旋钻装置(6)以向内斜旋入方式提供地面法向附着力。本发明解决在小行星微重力环境和表面地形地质特性不确定的条件下实现小行星探测器的可靠附着和对多目标点的连续移动勘测的微重力表面巡视系统机构实现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