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5709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563663.0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理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公共应急避难场所布局方法,包括基于规划图建立可视化模型;对可视化模型中的空间进行编号,得到多个空间点;采集规划图的GIS信息,并将GIS信息录入可视化模型中;选定多个空间点作为出发源,确定与应急避难时间对应的路程;分别以多个出发源为点,以出发源对应的路程作为半径画圆,得到多个位置极限距离;将多个位置极限距离的交汇密集处作为到达点;获取与到达点距离位置最近的避难场所;将避难场的位置信息在可视化模型上显示,为逃生人员选择了的最近的避难场所,解决了常规规划布局模式未充分考虑人员就近救急的避难要求,给人们的安全避难带来隐患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567920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673931.8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S5/02
Abstract: 一种地下空间的三维定位方法,包括:移动客户端向位置装置发送电磁波信号,位置装置接收电磁波信号,并向移动客户端发送含自身位置信息的电磁波信号;移动客户端接收并解析位置装置发送的电磁波信号,得到位置装置的位置坐标;根据电磁波从位置装置发送到移动客户端的时间,计算移动客户端到位置装置距离;根据电磁波信号方向与移动客户端到位置装置距离,得到移动用户端到区域内的位置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位置装置的三维坐标和移动用户端与位置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计算得到移动用户端的三维坐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能得到平面二维坐标,无法得到某一物体的三维坐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467444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671951.1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文胜 , 雷升祥 , 李庆 , 丁正全 , 王华兵 , 傅萃清 , 沈学军 , 黄伟 , 张扬 , 梁田 , 邓波 , 王明文 , 贠毓 , 熊馨 , 许洋 , 尹巧 , 安晓晓
IPC: G05D1/02
Abstract: 一种地下空间智能导引方法,在地下空间或地上建筑空间中安装多个位置装置;判断用户是否输入所需引导的起始点和终点;若用户未输入所需引导的起始点,则用户根据自身的移动设备向四周发射只有位置装置能匹配的信号;根据电磁波信号方向与移动设备到位置装置距离,得到移动设备到区域内的位置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根据位置装置的三维坐标和移动设备与位置装置的相对位置关系,计算得到移动设备的三维坐标,并作为起始点;根据所得到的起始点坐标及目标坐标,通过遗传算法对于多点之间进行路线规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地下建筑空间内部的路线进行规划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26812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88181.2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沈学军 , 张扬 , 黄伟 , 贠毓 , 李瑞 , 王明文 , 罗容华 , 吴立桥 , 田涛 , 韩东升 , 周海春 , 李康 , 王晓欣 , 王攀攀 , 张艳 , 徐荣华 , 王冠龙 , 江建红 , 吴贤明 , 胡浩明 , 夏斌 , 王蔚
IPC: E02D29/0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与物业开发合建的地铁站,包括地下层以及将所述地下层和物业开发区隔开的隔墙,所述地下层设有第一地铁进出站通道和第二地铁进出站通道,所述第一地铁进出站通道的出入口开设于地面,所述隔墙预留有可开启的出入口开孔,所述第二地铁进出站通道通过开启的所述出入口开孔连至所述物业开发区。本发明的一种可与物业开发合建的地铁站,通过预留的出入口开孔可以根据后期规划需要打通后与物业开发区连通,便于提升物业开发价值,吸引周边客流;地铁出入口与地上建筑合建,减少了出地面建构筑物,减少了视线遮挡,城市景观较好;地铁与商业采用防火分隔结构进行分隔,相互之间不进行疏散,满足公共区疏散距离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177226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23081.9
申请日:2020-09-25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涛 , 杨亚 , 周云鹏 , 傅武 , 黄伟 , 李文胜 , 王华兵 , 沈学军 , 刘毅 , 邓波 , 周会武 , 罗荣华 , 李瑞 , 张家驹 , 吴立桥 , 范宏宇 , 王明文 , 马金瑞 , 江勇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吊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一体化综合吊架,包括连接构件以及多个用于承载管道的承载架,相邻的两个所述承载架通过所述连接构件可拆卸拼接;至少一个所述承载架具有可安装于顶部天花板上的安装部。还包括一种车站吊顶结构,包括管道以及顶部天花板,还包括上述的一体化综合吊架,所述管道安装在所述承载架上,所述承载架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在所述顶部天花板上。本发明将承载架通过连接构件制备成一个结构单元,其中承载架可以用来固定各类管道,而连接构件可以将它们都集成在一起,连接构件也可以供外部设备安装,从而将独立的各个吊架集成成为了一个多功能的综合吊架,解决了传统吊架带来的一些列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927734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252025.3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1B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城际铁路站房免安检、一票制换乘的地铁车站,地铁车站包括地铁车站主体(9);地铁车站主体(9)包括地铁付费区(16)和地铁非付费区(17);地铁车站还包括连接地铁付费区与城际铁路出站厅的换乘通道(10)、连接地铁付费区与城际铁路下进系统进站厅的换乘通道(12);城际铁路出站旅客可通过连接地铁付费区与城际铁路出站厅的换乘通道免安检进入地铁付费区;地铁出站旅客可通过连接地铁付费区与城际铁路下进系统进站厅的换乘通道免安检进入城际进站厅。通过专属换乘通道实现地铁和城际铁路的管道化循环、免安检以及远期的一票制换乘,既缩短换乘距离,又免去重复的安检程序,大幅提升地铁与城际铁路之间的换乘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16334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359082.9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杭州万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马云良 , 张扬 , 毛向阳 , 吕家悦 , 贠毓 , 黄超博 , 梁田 , 周斌 , 赵凡 , 毛笍 , 王涛 , 王明文 , 文鹏 , 杨亚 , 周会武 , 李永盛 , 王圣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敞口风亭智能防雨防洪百叶,包括:主体框架,设置在敞口风亭风口的土建基座的上部;百叶结构,设置在主体框架上,包括上百叶结构、下百叶结构和侧百叶,上百叶结构和下百叶结构的叶片交错设置,使得上百叶结构和下百叶结构的叶片的垂直投影能完全覆盖敞口风亭风口,上百叶结构、下百叶结构与主体框架之间连接有全自动控制的高度调节组件,左侧百叶、右侧百叶和后侧百叶固定在主体框架上,前侧百叶位于下百叶结构的下部,可随着下百叶结构的向下移动而被收纳在敞口风亭风口内。本发明通过百叶的设计,显著提高了过风率,确保了通风效果满足标准要求,同时主体框架能够方便安装,无需破坏土建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863990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46851.1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孙光远 , 周会武 , 王金龙 , 李瑞 , 李文彪 , 杜虎 , 申红海 , 王健 , 刘浩 , 何杰 , 贠毓 , 王明文 , 刘磊 , 刘少朋 , 张帅 , 周世彬 , 倪晓星 , 马振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大直径圆形空间的双升降设备智能停车系统,包括设于地下的圆形深井,圆形深井内包括若干楼层以及两组升降载车台,各楼层内均设置有两排停车位,前后排各有四个停车位,两组升降载车台位于前排对称布置,每个停车位上放置有载车板,载车板由位于载车板下方的传动装置驱动,传动装置驱动所述载车板在所述楼层的平面进行前后或左右移动。本发明通过引入双升降设备和多方向移动的载车平台,不仅优化空间利用率,提高停车效率,而且在任一升降设备出现故障时,仍能保持车库的正常运作。
-
公开(公告)号:CN110106991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1910331793.8
申请日:2019-04-23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派出所讯问室专用通风采光防盗防破坏墙,包括实体墙、预埋件、铝合金玻璃窗、百叶扇、金属网、钢筋条和PVC防撞条,所述实体墙上设置有长方形的贯穿通孔作为采光通风带,所述实体墙在对应于该贯穿通孔的位置设置多个所述预埋件;所述实体墙的外侧设置有铝合金玻璃窗,所述铝合金玻璃窗在对应于该采光通风带的位置设置有玻璃及设置所述百叶扇;所述铝合金玻璃窗的内侧设置金属网;所述钢筋条设置有多根并且它们排成一排;每根所述钢筋条上均缠绕所述PVC防撞条。本发明易于施工、成本低、成熟常见的材料组合模式,满足使用部门的各种要求,成本低、易于施工维护,降低了使用中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美观性和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6258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492917.3
申请日:2023-11-0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承载柔性抗震系统,包括主横担、两个主竖杆、辅横担、两个辅竖杆、两个第一连接件、两个第二连接件和两个铰接件;主横担的两端通过两个第一连接件分别连接两个主竖杆;两个辅竖杆并排垂直连接主横担;辅横担的两端通过两个第二连接件分别连接两个辅竖杆;第一竖杆连接管与竖杆全方位的贴合,能够保证横担的应力会通过综合承载柔性抗震系统传递至竖杆,竖杆与连接件承载力高于横担,提高综合支架系统的变形能力;复合连接板的第二连接板段和第二铰接板段都呈三角形,通过两个三角形的设置,使复合连接件受到的横担传来的侧应力能够传递至竖杆,竖杆与连接件承载力高于横担,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防止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破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