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拉伸吸能构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57794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668571.0

    申请日:2018-06-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拉伸吸能构件,其特征在于:由U型外壳1、长方体吸能泡沫2、横置三棱柱泡沫3,竖置三棱柱泡沫13组成。U型外壳1包含吸能泡沫放置段、放置三棱柱泡沫的构件截面缩减段、U型外壳端部贴合段。本构件按以下步骤制备,步骤一:制备U型外壳1;步骤二:将横置U型外壳101的端部拉开;步骤三:放入吸能泡沫2;步骤四:将竖置U型外壳102插入横置U型外壳101内;步骤五:插入横置三棱柱泡沫3与竖置三棱柱泡沫13;步骤六:将横置U型外壳101与竖置U型外壳102合拢加压固化。本发明充分发挥复合材料和泡沫两种材料的优势,有效提高构件拉伸吸能性能,具有制备方法简单,吸能效果好等优点。

    一种复合材料桁架连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05756200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206386.0

    申请日:2016-04-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B1/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复合材料桁架连接节点。包括锥形连接体和锥形连接筒,锥形连接筒的内筒形状与锥形连接体的外部轮廓一致,锥形连接筒的筒壁上开有通孔并布置有密封的胶体软管,所述胶体软管内部充满胶体,锥形连接体嵌在一复合材料桁架管内且大径端与该桁架管内壁成一体,锥形连接筒固结在另一复合材料桁架管的一端。本发明的连接节点的各个配件均可事先在工厂预制加工,这样桁架结构可以模块化生产,分段运输到现场用,使本发明节点快速装配,有效节省施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证桁架节点连接可靠,受力合理。

    一种漂浮式FRP齿状缓冲吸能防撞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672207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510882897.X

    申请日:2015-12-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36 E02B3/2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漂浮式FRP齿状缓冲吸能防撞装置,包括单元体、橡胶圈,单元体包括防撞单元Ⅰ、防撞单元Ⅱ,防撞单元Ⅰ包括防撞壳体Ⅰ,防撞壳体Ⅰ里设置密集孔隙结构A和密集孔隙结构B,防撞壳体Ⅰ内侧为齿状结构,防撞单元Ⅱ包括防撞壳体Ⅱ,防撞壳体Ⅱ的中间部分设置空心结构,空心结构里填充沙土、橡胶粒或泡沫,防撞单元Ⅱ外侧设置与防撞单元Ⅰ的齿状结构相配合的凹槽结构,防撞单元Ⅰ和防撞单元Ⅱ通过阻尼器和连接杆相连成一体,在防撞单元Ⅰ和防撞单元Ⅱ外部包裹有蒙皮,单元体与被保护单元之间通过橡胶圈相连。本发明具有多重吸能效果,能有效延长船舶碰撞时间且减少碰撞作用力。

    一种海上装配式漂浮平台及其装配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0575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106244.6

    申请日:2025-01-2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海上装配式漂浮平台及其装配施工方法,应用于浮式平台技术领域,其中,漂浮平台包括呈阵列布置的多个可拼接的漂浮模块以及被嵌埋在第一拼接腔内的第一柔性拼接件,相邻两个漂浮模块上分别具有沿纵向上延伸且至少上端贯穿的第一拼接榫槽,第一拼接榫槽被构造成在至少一拼接处使两个第一拼接榫槽围成从上至下截口面积逐渐缩小的第一拼接腔,第一柔性拼接件包括多个第一拼接模块,第一拼接模块适于与第一拼接榫槽榫卯连接;相邻第一拼接模块之间设置有限位装置,顶端的第一拼接模块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柔性拼接件锁定为收缩状态的锁定装置,该漂浮平台易于装配施工且可维护性好,采用该装配施工方法能够提高拼接作业质量。

    一种用于风机叶片的仿生蜘蛛除冰机器人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4157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28991.2

    申请日:2024-12-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风力发电维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风机叶片的仿生蜘蛛除冰机器人及工作方法,该机器人包括母机器人、蛛腿、行走机构、两组子机器人、除冰机构,蛛腿安装在母机器人上,为该机器人提供在叶片上工作时所需的吸附力;行走机构用于提高该机器人在无需使用蛛腿时的移动速度;除冰机构使该机器人可完成对风机叶片的无损除冰工作;子机器人在工作时,子机器人与另一侧子机器人对接,环绕风机叶片形成缆绳轨道,使机器人可以无需借助蛛腿,仅用行走机构环绕风机叶片进行除冰,提高了叶片的除冰效率,增强了机器人除冰工作的安全性。

    一种双阶耗能钢管混凝土柱-宽扁梁节点构造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92820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614304.7

    申请日:2024-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阶耗能钢管混凝土柱‑宽扁梁节点构造,包括竖直方向的钢管混凝土柱、水平方向的预制宽扁梁和双阶耗能段,钢管混凝土柱与预制宽扁梁之间通过双阶耗能段连接,双阶耗能段包括摩擦耗能装置和两个金属耗能装置,两个金属耗能装置并排平行螺栓连接在钢管混凝土柱的第一端板与预制宽扁梁的第三端板之间,摩擦耗能装置设置在两个金属耗能装置之间与分别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的第一端板和预制宽扁梁的第三端板螺栓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双阶耗能钢管混凝土柱‑宽扁梁节点构造的施工方法,解决在地震作用下传统节点耗能效果较差、修复成本过高的问题,具有震后可快速恢复性,可广泛运用到地下结构梁柱节点中。

    基于差速传动的反转式升阻结合垂直轴风力机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8874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732248.7

    申请日:2024-11-2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基于差速传动的反转式升阻结合垂直轴风力机及控制方法,该垂直轴风力机包括转子系统、叶片系统、支撑系统、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转子系统包括复合转子轴,复合转子轴包括内转子轴和外转子轴,所述内转子轴和外转子轴围绕相同的转轴进行同轴不同向的旋转;所述传动系统包括横向主动齿轮、纵向从动双齿齿轮、横向从动齿轮,通过各齿轮之间的联动实现内转子轴和外转子轴之间的差速和反转;所述叶片系统包括升力型叶片和阻力型叶片,所述控制系统可根据风速、风向调节升力型叶片和阻力型叶片的角度,如遇到极端工况下,调整角度使叶片系统与支撑系统相切形成封闭结构,保护风力机的整体结构的安全性。

    一种求解浮体模型时域运动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04656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071712.2

    申请日:2024-0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求解浮体模型时域运动的方法及系统,涉及海洋工程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包括:获取浮体模型上选取点在空间固定坐标系下的位置数据,进而得到选取点在局部坐标系下的位置数据;根据浮体模型重心在选取点平面法线上的正向距离,获取重心在空间固定坐标系下的位置数据;基于重心在空间固定坐标系下的位置数据,获取浮体模型的三个线运动;利用空间固定坐标系与局部坐标系的转换矩阵,获取方向余弦;基于方向余弦,获取浮体模型的欧拉角,即浮体模型的三个角运动。本发明不仅大幅减少了测量工作量,还显著提升了操作的便捷性和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且能够快速、精确地捕捉浮体在时域内的线性运动和角运动特征。

    一种浮式风机水池试验模型叶片的高效设计优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02646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071710.3

    申请日:2024-08-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式风机水池试验模型叶片的高效设计优化方法及系统,涉及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确定缩尺模型的缩尺比;通过几何相似准则和傅汝德相似准则,根据浮式风机实尺度叶片,确定缩尺模型叶片长度;获取缩尺模型的雷诺数;获取实尺度叶片翼型的升力系数和阻力系数;基于气动力系数和雷诺数,替换缩尺模型叶片的翼型;得到缩尺模型叶片在不同试验风速下的目标推力值和实际推力值;确定翼型的初始弦长和初始扭转角;基于EGO算法,对缩尺模型的叶片进行优化;得到最优解后,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缩尺进行微调。浮式风机缩尺模型与实尺度模型之间推力相似,从而使浮式风机水池缩尺试验可以准确的反应实尺度浮式风机的实际运行情况。

    一种半潜式多浮筒主动减振基础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4521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795801.5

    申请日:2024-06-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潜式多浮筒主动减振基础,包括:塔筒、中间浮筒、边浮筒、压载水筒体、附加浮筒、位移传感器和加速度仪、三轴陀螺仪;塔筒设置在中间浮筒的顶部,若干边浮筒均匀布置在中间浮筒的外围,压载水筒体的数量与边浮筒的数量相同,压载水筒体对应设置在边浮筒的底部,每个压载水筒体远离中间浮筒的外侧均匀设置有一组附加浮筒;位移传感器与加速度仪设置在塔筒顶部,三轴陀螺仪设置在中间塔筒顶部;附加浮筒包括高速气压泵、附加浮筒内腔体、安全阀、液体阀门和液位传感器;高速气压泵设置在附加浮筒内腔体和附加浮筒的外壳之间,连通附加浮筒内腔体和外界大气,用于为附加浮筒内腔体充气或放气,以改变附加浮筒的浮力大小。本发明通过控制基础平衡条件来主动调节塔筒结构位移响应,对不同振动频带均可有效抑制振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