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支撑架及电动自行车

    公开(公告)号:CN107021151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1710253740.X

    申请日:2017-0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动支撑架及电动自行车,其中,电动支撑架设置在电动自行车的前车轮与后车轮之间的底板上,包括:上联板;下联板;两个连杆机构,两端分别与上联板和下联板相铰接;丝杠,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杆机构的中间部分相连接;导向机构,位于两个连杆机构的一侧;电机,与丝杠中间部分相连接。本发明提供的电动支撑架,当电机上电运行后,带动丝杠旋转,控制了连杆机构的折弯与伸展,实现了由电机控制上联板与下联板的靠近或远离,避免了由于电动自行车载重或自重过重而对用户驻车带来的不方便,实现了轻松驻车,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电动支撑架及电动自行车

    公开(公告)号:CN107140061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1710254164.0

    申请日:2017-0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动支撑架及一种电动自行车,其中,电动支撑架用于电动自行车,设置在前车轮与后车轮之间的底板上,包括:上联板;下联板;两个连杆机构,两端分别与上联板和下联板相铰接;丝杠,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杆机构中间部分相连接,当丝杠转动时,连杆机构能够带动上联板与下联板靠近或远离;导向机构,位于两个连杆机构之间,丝杠穿过导向结构;电机,与丝杠中间部分相连接。本发明提出的电动支撑架,当电机上电运行后,带动丝杠旋转,控制了连杆机构的折弯与伸展,实现了由电机控制上联板与下联板的靠近或远离,避免了由于电动自行车载重或自重过重而对用户驻车带来的不方便,实现了轻松驻车,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种摩托车的驻车架机构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335425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110780196.0

    申请日:2021-07-09

    Abstract: 一种摩托车的驻车架机构,包括底座、伸缩件和驻车架结构;所述伸缩件与所述底座连接,且设有限位凸起部;所述驻车架结构包括旋转轴和驻车架,所述驻车架设有转动部,转动部设有转动腔和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转动腔连通;所述旋转轴水平设置,且与所述伸缩结构的伸缩方向垂直,所述驻车架套设于所述旋转轴的外部;所述限位凸起部限位连接于所述转动腔,使得所述限位凸起部可在所述转动腔内移动,并驱动所述驻车架绕所述旋转轴翻转;本发明通过凸起限位部与限位孔的插合固定,锁定驻车架的翻转,从而稳固了摩托车的驻车,防止其倾倒,保护了摩托车在驻车时的安全。进一步地,还通过伸缩件的伸缩,更方便快捷的控制驻车架的收起或释放。

    摩托车主脚架辅助动力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79941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111672425.3

    申请日:2021-12-31

    Inventor: 叶红兵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摩托车主脚架存在较难立起来的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主脚架辅助动力支撑装置,该装置包括前刹驱动机构、换向阀、辅助动力机构和主脚架,前刹驱动机构的液压油输出端与换向阀输入端油路联接,换向阀的第一输出端油路联接辅助动力机构,辅助动力机构驱动主脚架转动;本装置借助原摩托车前刹驱动机构用于辅助支撑摩托车主脚架,使用完毕后可快速复位,不会影响摩托车驾驶人员正常使用前刹驱动机构,特别有效利用了前刹驱动机构动力大这一特性,将前刹驱动机构的动力完全爆发在主脚架转动最关键点上,通过本装置辅助动力机构的合理设计,有效规避了前刹驱动机构行程短这一弱点。

    电动车的侧支控制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39551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960086.7

    申请日:2022-08-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电动车的侧支控制系统和方法,包括:报警器、仪表和控制器,报警器和仪表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报警器用于检测电动车的当前状态和轮动转速,并将当前状态和轮动转速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当前状态和轮动转速,控制侧支抬起或放下,并生成控制指令信息,将控制指令信息发送给仪表;仪表用于根据控制指令信息生成提示信息,并显示提示信息;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侧支的抬起与放下,提高用户体验,使用户出行更加安全和便捷。

    一种智能化电动滑板车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799893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111286494.0

    申请日:2021-11-01

    Inventor: 于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化电动滑板车,涉及电动滑板车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设于车身一侧的脚撑固定架,脚撑固定架通过控制机构旋转设有驻车脚撑,驻车脚撑上设有自锁机构,控制机构包括带自锁功能的控制电机、检测车身倾斜度的电子水平传感器、检测车轮转速的转速传感器以及控制器,电子水平传感器与转速传感器通过控制器与控制电机信号连接,控制电机的输出轴与驻车脚撑固定连接盘;本发明可较为准确地在驻车状态下,感应启动脚撑,完成驻车动作。

    电动双撑装置及车辆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117228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1710533920.3

    申请日:2017-07-03

    Inventor: 华浩驰 毛万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双撑装置及车辆,解决了体积大,成本高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与车辆固定连接的安装壳体以及与安装壳体相互铰接的脚撑支架,还包括设置于安装壳体内且用于提供驱动力的驱动电机、连接于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以进行传动的传动齿轮组件以及与脚撑支架固定连接且响应于传动齿轮组件以驱动脚撑支架旋转的旋转轴,驱动电机、传动齿轮组件以及旋转轴均同轴心设置,本发明的电动双撑装置及车辆,将旋转轴,驱动电机、传动齿轮组件以及旋转轴均同轴心设置,使得在驱动脚撑支架过程中,直接以旋转轴进行驱动,无需再次设置一根带动脚撑支架转动的带动轴,大大减小了整体的体积。

    一种高强度摩托车脚蹬支架的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18340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110960381.8

    申请日:2021-08-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摩托车脚蹬支架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下料,加热,自由锻,加热,压扁,加热,制坯,切边,毛坯修理,加热,预锻,加热,终锻,切边,固溶处理,调直,热处理,时效处理,振光,碱洗酸洗,抛丸,经多次锻造形成的摩托车脚蹬支架,结构较为致密,结构强度较高。使用碱水以及酸水对零件进行腐蚀,酸水与碱水的配合能够将零件表面的氧化皮以及锈蚀物更为充分地去除,使得零件表面不易残留有氧化皮以及锈蚀物。经固溶处理以及时效处理后,零件的硬度能够达到95布氏硬度,抗拉强度能够达到310兆帕,屈服强度能够达到260兆帕。在摩托车脚蹬支架锻压成型之后经振光以及抛丸处理,使得摩托车脚蹬支架的表面变得更为光洁。

    具有支柱站脚子组件的鞍座型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4475871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220144.4

    申请日:2021-1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括框架结构(300)的鞍座型车辆(200),框架结构包括头管(301)、从头管(301)向后延伸的主框架(302)、连接下管(307、309)顶部部分的第一横构件(401)和连接下管(307、309)底部部分的第二横构件(402)。车辆还包括支柱站脚子组件(304),支柱站脚子组件(304)包括支柱站脚管(405)、至少一个支柱站脚安装支架(404)和连接到第二横构件(402)的至少一个支柱站脚集成单元(406)。支柱站脚集成单元(406)有助于隔离并减少偏转,从而吸收来自支柱站脚管(405)的直接载荷,使来自作用在支柱站脚子组件(304)上的载荷的力有效转移到框架结构(300)。

    车辆停放装置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056460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0782906.3

    申请日:2021-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100)的车辆停放装置(204),其包括第一连杆(306)、第二连杆(312)和第一弹性构件(303)。第一连杆(306)和第二连杆(312)通过第一弹性构件(303)枢转地附接到车辆(100)的主框架(200)。第一弹性构件(303)卷绕在第一构件(304)和第二构件(305)上,并且第一构件(304)和第二构件(305)布置成使得第一构件(304)插入第二构件(305)中。第一构件(304)和第二构件(305)的这种布置减少了由于车辆(100)的偏摆运动引起的不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