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吸能盒
    3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109652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011057056.2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汽车吸能盒,包括n边形管和填充在n边形管内的第一树形结构架,该n为大于3的自然数,该n边形管具有一个n边形的几何中心和n个n边形的顶点;该第一树形结构架以几何中心为根且第一树形结构架末端固接在n边形管内壁,该第一树形结构架具有n个一级子数,n个一级子数分别沿由几何中心指向n个顶点方向布置;该第一树形结构架由三明治复合板制成,该三明治复合板包括水滴状中间层,该水滴状中间层之两侧由内至外分别依次层合有复合波浪板和铝制板。它具有如下优点:汽车吸能盒内的树形结构架能满足不同车辆的耐撞性要求,达到定制化、轻量化、简易化。

    低氮燃烧器
    3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457371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010397836.5

    申请日:2020-05-1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低氮燃烧器,燃气喷射机构将燃料分成位于中心且从燃气主喷嘴喷出的主燃料区和位于周围且从环形出气管的辅助出气孔喷出的外围燃料区,部分助燃空气与主燃料区的燃气混合形成中心燃烧区,部分助燃空气与外围燃料区的燃气混合形成外围燃烧区,通过外围燃烧区可抑制氮氧化物的生成,且燃烧温度更低,同样起到减小氮氧化物的排放效果;且,环形出气管设有若干组环形布置的辅助出气孔,可以使外围燃烧区的温度更加均匀,避免局部出现高温。在旋流机构的作用下,在中心燃烧区形成负压,保证高温烟气的及时回流,让燃烧更加充分,加强火焰扰动,提高燃烧效率。

    一种多级气体反向旋流燃烧器

    公开(公告)号:CN109611835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1910015818.3

    申请日:2019-01-0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级气体反向旋流燃烧器,包括燃料喷管组和导风桶组,该导风桶组具体包括有一级导风桶、二级导风桶和三级导风桶,该一级导风桶出气端设有稳焰盘以输出一级旋流气体,该二级导风桶套设于一级导风桶外并设有若干第二叶片以输出二级旋流气体,一级旋流气体与二级旋流气体其旋流方向相反,该三级导风桶套设于二级导风桶外并设有多孔板以输出高速直射流气体;该燃料喷管组包括有一级燃料喷管、二级燃料喷管和三级燃料喷管,该一级燃料喷管位于一级导风桶上以向一级旋流气体喷射燃料;该二级燃料喷管位于二级导风桶上以向二级旋流气体喷射燃料;该三级燃料喷管位于三级导风桶上。大幅度提高空气和燃气的混合程度,混合气更均匀,燃烧更充分,污染物排放更低。

    一种分级吸能的组合式汽车吸能盒

    公开(公告)号:CN11627925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28586.3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级吸能的组合式汽车吸能盒,上端盖与下端盖分别通过焊接方式固结于低速吸能盒与高速吸能盒上;低速吸能盒与高速吸能盒通过铆钉连接;上端盖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防撞梁和车架的螺栓孔;低速吸能盒的外部沿着周向设置有两道诱导槽;高速吸能盒的外部每个面上分别阵列排布有4*4的棱锥体;低速吸能盒的内部填充有3*3*3的多胞铝结构;多胞铝结构的单胞结构由两组波纹曲面轴向交叉排列构成;高速吸能盒的内部填充有3*3*3的三周期极小曲面铝结构;高速吸能盒的外壁填充有碳纤维板,其铺层角度为0°与90°。

    一种基于竹节仿生的筒体结构吸能盒

    公开(公告)号:CN11627925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28575.5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竹节仿生的筒体结构吸能盒,包括:吸能盒主体和辅助吸能柱;所述吸能盒主体由正六边形薄壁管和每条边延伸一个六棱柱空腔以及含正六边形薄壁结构的内腔组成的类蜂窝状结构;所述辅助吸能柱是由多个层板间隔排布及插入层板的竹节状薄壁管构成;其中层板与吸能盒主体的中间空腔形状大小一致,并通过焊接与中间空腔的内壁相连,层板轴向位置与六棱空腔上的溃缩槽所在水平面垂直;所述竹节状薄壁管为多个截断六棱锥壳体状的单元连接而成,其中相邻的两个单元之间通过一个倒置的单元连接在一起,所述截断六棱锥壳体状的下底面和上底面为大小不同但平行的正六边形。

    一种纯电动客车集成底盘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80244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61262.2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纯电动客车集成底盘结构,底盘本体上设有轮边电机独立驱动系统,四轮独立转向系统、高压电池组及DC/DC系统、高压充电系统、低压控制系统及定位与导航系统;驱动系统分别位于四个轮胎旁侧,转向系统分别位于底盘的前后两侧,高压电池组及DC/DC系统位于底盘中段,高压充电系统、低压控制系统总成及定位与导航系统位于底盘前段,制动系统分布于整个底盘;车架总成分为三段,分别是前车架,中间车架和后车架;前车架和后车架对应连接在中间车架的两端,中间车架具有安放电池的矩形仓;转向系统安装于前、后车架上,高压电池组及DC/DC系统安装于中间车架上,高压充电系统、低压控制系统及定位与导航系统安装于中间车架上。

    一种复合扩管吸能机构
    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183903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96509.X

    申请日:2021-05-0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扩管吸能机构,包括复合扩管,所述复合扩管由内而外依次设置有轴芯、转化管及强化管;所述轴芯、转化管及强化管同轴设置;所述轴芯的外部四周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柱;所述转化管的内部四周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均设置于所述轴芯与转化管之间,且所述第一支撑柱及第二支撑柱间隔设置;所述的第一支撑柱及第二支撑柱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轴芯的中心轴平行;所述复合扩管的底部设置有锥台;所述强化管的外部设置有多个环状丝束环。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吸收高速碰撞给与驾驶员和乘客的冲击伤害,从而有效保障人们生命及财产安全。

    一种防撞吸能结构和汽车防撞梁

    公开(公告)号:CN111660974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591013.6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撞吸能结构和汽车防撞梁,所述防撞吸能结构包括:多个板体,沿其厚度方向依次间隔;多个吸能板,间隔设置在相邻两个板体之间,该吸能板的两端连接在相邻两个板体上,当该板体受到沿所述厚度方向的碰撞力时,相邻两个板体受压靠近,所述吸能板溃退吸能,其中,所述吸能板的截面围绕界定出一力作用面,该力作用面的面积沿着所述厚度方向逐渐增大。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产生多米诺效应的逐级变形,实现优异的耐撞性能的防撞吸能结构和汽车防撞梁。

    一种层级折纸状汽车碰撞吸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641403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1006395.5

    申请日:2019-10-2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级折纸状汽车碰撞吸能结构,其包括若干吸能层和折纸状诱导管,所述折纸状诱导管是将金属片通过三浦折叠法制成的呈Z字回折的金属管;相邻的吸能层通过所述折纸状诱导管相互连接;所述若干吸能层包括自上而下且同轴分布的蜂窝吸能层和多孔材料吸能层;所述蜂窝吸能层包括两个第一金属板和填充于所述两个第一金属板之间的具有异形蜂窝结构的金属材料;所述多孔材料吸能层包括两个第二金属板和填充于所述两个第二金属板之间的多孔金属材料,本发明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和安全性;通过采用铝合金、钛金属和多孔金属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吸能性的同时,具有非常轻的质量。

    一种汽车防撞结构总成
    4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91738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359485.8

    申请日:2018-11-15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防撞结构总成,包括防撞梁、吸能盒、连接机构;所述吸能盒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防撞梁及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连接于吸能盒与汽车纵梁之间;多个几何图形沿中心对称拼接而成防撞单元,所述防撞梁由多个防撞单元沿中心轴方向拼接而成。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有效避免应力集中现象的出现,提高整体吸能量,有效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