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81173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480075197.3
申请日:2014-10-0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装置,具有:终端沟槽,其围绕形成有多个栅极沟槽的区域的周围一周;下端p型区,其为p型,并与终端沟槽的下端相接;外周p型区,其为p型,并从外周侧与终端沟槽相接,且露出于半导体基板的表面;多个保护环区,其为p型,并被形成在与外周p型区相比靠外周侧,且露出于半导体基板的表面;外周n型区,其为n型,并使外周p型区与多个保护环区分离,且使多个保护环区相互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9075196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680082465.3
申请日:2016-12-26
IPC: H01L29/78 , H01L29/739 , H01L29/06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沟槽栅半导体开关元件。该元件的半导体衬底包括:第二导电类型的底部区,其在沟槽的底表面处与栅极绝缘层接触;以及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半导体区,其从与体区的下表面接触的位置延伸到与底部区的下表面接触的位置,并且在体区的下侧与栅极绝缘层接触。底部区包括:低浓度区,其在底表面之中的位于沟槽在纵向上的端部处的第一范围中与栅极绝缘层接触;以及高浓度区,其在底表面之中的与第一范围相邻的第二范围中与栅极绝缘层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3890955B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280035577.5
申请日:2012-07-2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L29/872 , H01L29/739 , H01L29/78 , H01L29/06 , H01L29/40 , H01L29/08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能够在二极管导通时降低损耗的技术。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二极管包括阴极电极、由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制成的阴极区域、由低浓度的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制成的漂移区、由第二导电型半导体制成的阳极区域、由金属制成的阳极电极、形成于漂移区和阳极区域之间且由浓度比漂移区的浓度更高的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制成的势垒区域以及形成为将势垒区域连接至阳极电极且由浓度比势垒区域的浓度更高的第一导电型半导体制成的柱区域。柱区域和阳极通过肖特基结相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5981173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480075197.3
申请日:2014-1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11 , H01L21/761 , H01L29/0615 , H01L29/0619 , H01L29/0623 , H01L29/0649 , H01L29/0661 , H01L29/1095 , H01L29/1608 , H01L29/42368 , H01L29/66068 , H01L29/66348 , H01L29/66734 , H01L29/7397 , H01L29/7813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装置,具有:终端沟槽,其围绕形成有多个栅极沟槽的区域的周围一周;下端p型区,其为p型,并与终端沟槽的下端相接;外周p型区,其为p型,并从外周侧与终端沟槽相接,且露出于半导体基板的表面;多个保护环区,其为p型,并被形成在与外周p型区相比靠外周侧,且露出于半导体基板的表面;外周n型区,其为n型,并使外周p型区与多个保护环区分离,且使多个保护环区相互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05849910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480071339.9
申请日:2014-08-0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13 , H01L21/76237 , H01L29/0619 , H01L29/0623 , H01L29/0649 , H01L29/105 , H01L29/16 , H01L29/1608 , H01L29/167 , H01L29/42368 , H01L29/7395 , H01L29/7397 , H01L29/78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使耗尽层在外周区内更高速地伸展,从而能够实现更高的耐压的技术。半导体装置具有形成有绝缘栅型开关元件的元件区和外周区。在外周区内的半导体基板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一沟槽和以与第一沟槽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的第二沟槽。在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内形成有绝缘膜。形成有以从第一沟槽的底面跨及第二沟槽的底面的方式延伸的第二导电型的第四区域。在第四区域的下侧形成有从第三区域连续的第一导电型的第五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378931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380076833.X
申请日:2013-05-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L29/739 , H01L27/04 , H01L29/7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0716 , H01L27/0727 , H01L27/0766 , H01L29/0696 , H01L29/0834 , H01L29/36 , H01L29/4236 , H01L29/7397 , H01L29/872
Abstract: 当在IGBT中附加分离出上部体区(8a)和下部体区(8b)的势垒层(10)时,电导率调制活化从而导通电阻下降,当附加到达至势垒层(10)的肖特基接触区(6)时,能够实现二极管结构,但会附加经由势垒层(10)和肖特基接触区(6)到达至发射区(4)的电流路径,从而饱和电流增大,短路耐量降低。肖特基接触区(6)与发射区(4)通过上部体区(8a)而被分离,通过选择上部体区(8a)的杂质浓度,从而能够避免饱和电流的增大。或者,也可以在分离肖特基接触区(6)和发射区(4)的范围内附加隔断结构,该隔断结构使从肖特基接触区(6)向上部体区(8a)内延伸的耗尽层和从发射区(4)向上部体区(8a)内延伸的耗尽层不相连。
-
公开(公告)号:CN103843142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180073862.1
申请日:2011-09-2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L29/739 , H01L21/336 , H01L29/7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66348 , H01L29/0696 , H01L29/0834 , H01L29/1095 , H01L29/36 , H01L29/6634 , H01L29/7396 , H01L29/739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该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具备:发射区;顶部体区,其被形成在发射区的下侧;浮置区,其被形成在顶部体区的下侧;底部体区,其被形成在浮置区的下侧;沟槽;栅绝缘膜,其覆盖沟槽的内表面;栅电极,其被配置于沟槽的内部。在沿着半导体基板的厚度方向来观察与发射区相比位于下侧的顶部体区内和浮置区内的p型杂质浓度分布时,p型杂质浓度随着从与发射区相比位于下侧的顶部体区的上端趋向下侧而减少,且在浮置区内的预定深度处达到极小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403872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280011777.7
申请日:2012-03-0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L29/739 , H01L29/423 , H01L29/06 , H01L29/10 , H01L29/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423 , H01L29/0619 , H01L29/0623 , H01L29/0696 , H01L29/0847 , H01L29/1095 , H01L29/4238 , H01L29/7395 , H01L29/7397
Abstract: 在IGBT(10)中,以弯曲形状延伸而具有转角的沟槽(70a、70b)形成于半导体衬底的上表面中。沟槽(70a、70b)的内面覆盖有绝缘膜。栅极被置于沟槽(70a、70b)内。发射极和集电极分别形成在半导体衬底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发射极区域、体区域、漂移区以及集电极区域形成于半导体衬底中。发射极区域是由n型半导体形成的,与绝缘膜相接触,并且与发射电极欧姆接触。体区域是由p型半导体形成的,与发射极区域下方的绝缘膜相接触,与沟槽(70a、70b)的内转角部(72-1、72-2)的绝缘膜相接触,并且与发射电极欧姆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1946324A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0980104979.4
申请日:2009-02-0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L29/739 , H03K17/08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397 , H01L29/0834 , H03K17/08128 , H03K17/567 , H03K2217/0036 , H03K2217/0045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IGBT元件区与二极管元件区利用具有共同杂质浓度的体区的反向导通半导体元件中,能够调节二极管元件区的空穴或者电子的注入效率的技术。当在利用NPNP型的IGBT的反向导通半导体元件(20)中流有回流电流(110)时,向二极管元件区(24)的第2沟槽栅电极(46)施加高于发射极(32)的电压的第2电压。在第2沟槽栅电极(46)的周围形成有n型的反转层(56),从而电子(58)流过作为相同的n型杂质区的第1体接触区(35)和漂移区(38)。回流电流(110)中的电子(58)的注入效率增加,而空穴(54)的注入效率降低。由此,能够防止反向恢复电流增大,并能够减少在二极管元件区(24)中所产生的开关损耗。
-
公开(公告)号:CN11958460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120256.6
申请日:2024-08-15
Abstract: 半导体装置具备:半导体衬底,具有形成有晶体管的元件区域;层间绝缘膜,设在半导体衬底上;以及半导体层,设在层间绝缘膜上。半导体层具有:第1导电型的第1半导体层,与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2导电型的第2半导体层,与第1半导体层连接;以及第1导电型的第3半导体层,与第2半导体层连接并且与晶体管的低电位端子连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