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22461A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910176831.3
申请日:2009-09-22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IPC: F16D6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行星变速机构设计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行星变速机构外毂装置,通过在环形制动器外毂外侧开圆弧形开口,确保外毂装置相邻两件采用整环形止口面接触定位,定位精准,接触面大,不易出现毛刺,有利于反复拆装;且在外毂装置各零件在安装相同位置上均设有三个定位销轴孔、多个长螺栓孔,供定位销轴和长螺栓连接使用,提高了行星变速机构外毂装置的定位精度,保证了装配后外毂同轴支撑孔的同轴度,有利于反复拆装。同时将操纵、润滑油管内置于行星变速机构外毂装置中,减小了行星变速机构的径向尺寸,减小了整体吊装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956793A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申请号:CN200910161319.1
申请日:2009-07-20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3/663 , F16H2200/0052 , F16H2200/201 , F16H2200/204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行星变速器,具体是一种用于自动变速箱的六前三倒行星变速器,目的是利用较少的行星排来实现六个前进挡。其中,所述的变速器由两个简单行星排和一个复合行星排组成,具有6个操纵件;第一个简单行星排由一排齿圈R1、一排行星架PC1、一排太阳轮S1和一排行星轮P1组成;第二个简单行星排由二排齿圈R2、二排行星架PC2、二排太阳轮S2和二排行星轮P2组成;复合排由复合排太阳轮S3、复合排行星架PC3、复合排小齿圈R3、复合排大齿圈R4、复合排长行星轮P3、复合排短行星轮P4组成。本发明优点是3个行星排实现六个前进档和三个倒档,档位之间的切换只需要动作一个操纵件,变速器行星轮相对转速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8746053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778404.7
申请日:2024-06-17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Inventor: 张强 , 刘晓蓉 , 吴越 , 李亮 , 胡铮 , 李洪武 , 张玉东 , 王乐 , 周如意 , 彭振宇 , 许晋 , 程燕 , 唐沛 , 李耀恒 , 张静 , 李新毅 , 吕庆军
IPC: F16H57/02 , F16H57/023 , F16H57/08 , F16H57/028 , F16H6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轻型履带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行星排三前一倒行星变速机构。所述变速机构包括:第一个简单行星排,包括一排齿圈(R1)、一排行星架(PC1)、一排太阳轮(S1)和一排行星轮(P1);一排行星轮(P1)同时和一排齿圈(R1)、一排太阳轮(S1)啮合,一排行星架(PC1)支撑一排行星轮(P1);第二简单行星排,包括二排齿圈(R2)、二排行星架(PC2)、二排太阳轮(S2)和二排行星轮(P2);二排行星轮(P2)同时和二排齿圈(R2)、二排太阳轮(S2)啮合,二排行星架(PC2)支撑二排行星轮(P2);所述变速机构通过合理的布置行星排、制动器、离合器等部件实现传动系统档位和功能的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90651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11366.6
申请日:2023-07-04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IPC: F16H3/44 , F16H57/023 , F16H57/08 , F16H57/02 , F16H57/028 , F16H6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阶比减速复合行星排,包括:壳体、输入构件、输出构件、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同轴布置;输入构件与第一齿圈同轴连接;输出构件与第一行星架同轴连接,第一太阳轮与第二行星架同轴连接;第一制动器的一端与壳体固接,另一端与第二太阳轮连接;第一离合器的一端与第二太阳轮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齿圈连接;第二制动器的一端与壳体固接,另一端与第二齿圈连接;第二离合器的一端与第二齿圈连接,另一端与输出构件连接;本发明能够传递较小的减速比。
-
公开(公告)号:CN111692230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0451282.2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IPC: F16D25/06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转速的低拖扭型离合器,包括:左支撑壳体、主动轴、活塞、副油缸端盖、右支撑壳体、被动轴、对偶片、摩擦片及分离弹簧;活塞安装在主动轴的外圆周面和主动轴的圆筒的内圆周面之间;被动轴的圆筒段同轴安装在主动轴外部;对偶片和摩擦片均同轴安装在主动轴的外圆周面与被动轴的圆筒段的内圆周面之间;副油缸端盖同轴安装在被动轴的大径段的外圆周面与主动轴的圆筒的内圆周面之间;分离弹簧安装在副油缸端盖的端面与活塞的端面之间;左支撑壳体套装在主动轴上;右支撑壳体套装在被动轴上;且左支撑壳体与右支撑壳体对接固连;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大功率离合器在高转速下拖拽扭矩高、稳定性差、偏心激励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207922B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010037530.9
申请日:2020-01-14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IPC: G01M13/0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功率高转速行星变速机构试验装置,属于行星变速机构技术领域。针对大功率高转速柱状卧置行星变速机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多档位全工况磨合、性能测试、操纵件温升和振动响应的试验测试装置,提供行星变速机构精准径向定位、输入输出大跨度同心旋转、静动润滑油液充分供给、主轴轴向间隙可控功能,实现重量大、转速高、转矩大、运转平稳行星变速机构的试验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3158374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452153.X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IPC: G06F30/17 , B23F21/0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齿轮齿根弯曲应力的滚刀修形方法,属于齿轮传动技术领域,用于提升齿轮弯曲承载能力和弯曲疲劳寿命。该修形方法是通过滚刀的基本几何关系然后结合一组修形参数来描述贝塞尔曲线五个点的位置,通过该五个点绘制出一条贝塞尔曲线,然后用该贝塞尔曲线替代标准滚刀的刀头圆角,从而达到刀头形状的修形。利用该修形后的滚刀加工齿轮,可以改变齿轮齿根的形状,降低齿根弯曲应力,提升齿轮弯曲承载能力和弯曲疲劳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7178607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710467719.X
申请日:2017-06-20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分体式高精度行星架及其加工方法,行星架由主行星架和副行星架组成,主、副行星架均包括设有中心孔的圆形主盘,主盘上分别设有一一对应的行星轮轴孔、行星架定位销孔和行星架螺栓孔。副行星架一侧凸起三个同心的台阶式凸圆;中间凸圆可用于支撑行星架。主、副行星架紧固在一起。加工时,先对主、副行星架及定位销依据各自基准完成零件独立的尺寸要素、粗糙度要素和形位公差要素加工;经基准精细调正后再在主、副行星架组合状态下加工定位销孔;最后通过对中调正、加工、定位,完成行星轮轴孔尺寸及形位公差设计。本发明解决了一种分体式高精度行星架组件无法拆解、装配、调整与加工问题,并能确保行星架在多次拆解、安装后主副行星架支撑与定位精度不变。
-
公开(公告)号:CN108131429B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710260426.4
申请日:2017-04-20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便捷换挡的五前两倒四自由度行星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壳体、简单行星排、离合器、制动器和分别贯通所述变速器壳体两端的输入轴和输出轴,从所述输入轴至所述输出轴的轴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简单行星排,所述制动器与所述简单行星排对应设置;所述行星排包括太阳轮以及太阳轮径向上依次设置的行星轮、齿圈和连接所述行星轮的转动轴的行星架;本发明通过简单行星排、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的特定连接和简单操作实现便捷换挡,传动比高,可以实现五前两倒四自由度的档位,且相邻档位间切换只需要切换一个操纵元件,有效地提高了换挡平顺性;本发明的设计新颖,制造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0608227B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1911002835.X
申请日:2019-10-22
Applicant: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传动轴抗疲劳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提高疲劳强度寿命的履带车辆传动系统传动主轴。本发明在左侧输出渐开线花键与左侧圆柱面之间,以及右侧输出渐开线花键与右侧圆柱面之间,取消了退刀槽结构。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使履带车辆传动系统传动主轴设计更为科学,通过取消传动主轴渐开线花键的退刀槽结构,合理给定过渡区的外径和过渡圆角,有效降低了传动主轴的最大工作应力,解决了由退刀槽结构引起的局部应力过大的问题;另外,通过增加传动主轴内孔,可在基本不提高传动主轴最大工作应力的前提下,减小传动主轴的重量,实现了轻量化设计。利用本方法可以大幅提高履带传动系统传动主轴的疲劳寿命,提升传动主轴的可靠性和功率密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