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抗湿气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7403724A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610339047.X

    申请日:2016-05-20

    Inventor: 花长煌 邵耀亭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31 H01L21/56 H01L23/3171 H01L23/31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抗湿气结构,包括一化合物半导体基板、一化合物半导体磊晶结构、一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以及一湿气阻隔层。其中化合物半导体磊晶结构形成于化合物半导体基板之上。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形成该化合物半导体磊晶结构之上。湿气阻隔层形成于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之上。其中湿气阻隔层由氧化铝所构成,湿气阻隔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且小于或等于 藉此提高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抗湿气能力。

    一种高可靠玻璃钝化微型表贴二极管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393821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581797.2

    申请日:2017-07-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6609 H01L21/3046 H01L21/30604 H01L21/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可靠玻璃钝化微型表贴二极管的制造方法,包括管芯的制备、电极焊接、处理封装,芯片分离采用正吹砂切割方式形成正斜角,大大降低了器件的表面电场,提高了芯片表面的稳定性;在芯片腐蚀过程中采用酸腐蚀去除芯片台面损伤层、腐蚀工艺去除粘附在芯片表面的重金属离子、热钝化方式中和碱金属离子并在芯片表面生长一层二氧化硅钝化保护层的工艺,最大限度的清洁了芯片表面,减少了界面电荷的影响,使器件具有良好的反向性能,提升产品的可靠性;采用主要成分为氧化锌、三氧化二硼、二氧化硅的钝化玻璃粉经过高温成型实现玻璃粉对芯片台面的钝化兼封装作用,产品组件中的电极与芯片和玻璃钝化层的热膨胀系数相当,提高了产品的抗温度冲击能力;产品采用专用焊料将电极片和轴向产品进行烧结,实现了表贴封装结构。

    一种功率集成器件、封装方法及电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275295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414445.8

    申请日:2017-06-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率集成器件、封装方法及电源装置,包括引脚及封装体,封装体包括正面、背面、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面,背面用于连接散热装置,一个或多个引脚从第一侧面延伸出,第一侧面靠近背面的部分设置为第一斜面。本发明功率集成器件通过将封装体第一侧面靠近背面部分设置为斜面,增大了引脚与背面之间沿着封装体表面的距离,从而满足了封装体的爬电距离的要求;将封装体第一侧面靠近背面部分设置为斜面,在满足爬电距离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将封装体的背面与内部封装的芯片之间的厚度控制到更薄,从而可以减小封装体的体积;进一步保证封装体背面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从而改善了功率集成器件的散热效果,增大功率集成器件的功率容量。

    一种集成无源器件及其封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40554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374952.3

    申请日:2017-05-24

    Inventor: 徐健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31 H01L21/56 H01L23/522 H01L23/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无源器件及其封装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制备晶圆,晶圆内形成若干芯片单元,芯片单元的正面具有信号引脚;在一个或多个芯片单元的正面刻蚀凹槽;在凹槽底部开孔,形成连通凹槽至芯片背面的连接孔;在芯片背面进行注塑,注塑材料通过连接孔注满凹槽,在凹槽内形成第一绝缘层,且注塑材料覆盖芯片背面形成第二绝缘层;在第一绝缘层上进行布线,形成第一线路,将第一线路与芯片单元的信号引脚连接。该集成无源器件及方法使得IPD以绝缘材料为基体材料,器件的电性能远高于硅基材料,满足高Q值的要求,IPD做在芯片衬底刻蚀的凹槽上使封装结构尺寸减小,注塑基于晶圆级工艺采用整体晶圆注塑的方法,加工更加便捷、高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