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396068A
公开(公告)日:2009-04-01
申请号:CN200710152026.8
申请日:2007-09-27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IPC: A23K1/16 , A23L1/275 , A61K8/31 , A61K31/0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D9/007 , A23K20/179 , A23K40/30 , A23L5/44 , A61K9/10 , A61K47/14 , A61K47/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涉及油悬浮液的类胡萝卜素制剂、包含所述类胡萝卜素制剂的饲料、制备所述的饲料的方法,以及类胡萝卜素制剂用作动物饲料、食品、化妆品、和/或药品的添加剂的用途。根据本发明得到的饲料颗粒,有效成分在其中分布均匀,并且绝大部分分布在颗粒内部,减少了表面氧化损失,类胡萝卜素以溶解状态存在,有利于动物体的吸收利用,动物试验也表明喂养此种饲料颗粒后鱼类的着色效果很好。
-
公开(公告)号:CN100368395C
公开(公告)日:2008-02-13
申请号:CN200610026613.8
申请日:2006-05-17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IPC: C07C403/24 , C07C403/00 , A23L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403/24 , A23L5/44 , A23L33/105 , C09B61/00 , C09B67/00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万寿菊油树脂中分离提纯高含量叶黄素脂肪酸酯的方法。用本发明方法得到的叶黄素脂肪酸酯含量为70~80%,其中全反式叶黄素酯达90~95%。本发明方法溶剂残留低,收率高,操作简便,宜于规模化的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982326A
公开(公告)日:2007-06-20
申请号:CN200510062012.8
申请日:2005-12-13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制备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的方法。目前存在的工艺大多使用到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或者操作条件苛刻,不易工业化生产。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a)将植物油中的甘油三酯在甲醇及催化剂中进行醇解反应,得脂肪酸甲酯;b)在高真空环境中,所述的脂肪酸甲酯与植物甾醇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酯交换反应,再将未反应的甲醇和多余的脂肪酸甲酯除去,得粗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c)所述的粗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经脱色、脱臭处理得淡黄色至白色的稠状流体,即精制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酯。本发明没有使用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适合用于食品工业生产;工艺简单,对反应条件的要求较低,能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969833A
公开(公告)日:2007-05-30
申请号:CN200510061721.4
申请日:2005-11-25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辅酶Q10的干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现有的辅酶Q10较易被氧化,目前还没有一种剂型使其能稳定的贮存、运输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辅酶Q10的干粉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干粉组合物含有重量比为1%~60%的活性成分辅酶Q10,10%~70%的赋形剂,10%~80%的包埋性壁材,1%~15%的抗氧化剂,其余为水。本发明运用微胶囊技术得到含辅酶的干粉组合物,此干粉组合物能稳定的贮存、运输和应用,提高了辅酶Q10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扩大了辅酶Q10的应用范围,且该干粉组合物的制备方法适合工业化规模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8430461B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1580083837.X
申请日:2015-10-12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IPC: A61K9/50 , A61K45/00 , A61K47/36 , A61K47/42 , A61K31/07 , A61K31/355 , A61K31/593 , A61K31/122 , A61K31/12 , A61K31/015 , A61K31/047 , A61K31/01 , A61K31/201 , A61K31/202 , A61P3/02 , A61P39/06
Abstract: 一种含较多双键脂溶性营养素高稳定性微胶囊干粉/微粒的制备方法,包括a)将含较多不饱和双键的脂溶性营养素溶解制备油相;b)将一部分包被性壁材溶解于水中制备水相;c)所述水相和所述油相剪切混合乳化得到乳化液;d)将得到的所述乳化液通过常规高压均质机均质,使乳化液中液滴平均粒径达到纳米级,以获得纳米级乳化液;e)向均质后的所述纳米级乳化液中直接加入剩余部分的包被性壁材,剪切混合溶解,得到形成二次包埋的乳液;f)将所述二次包埋的乳液经过喷雾造粒并干燥后得到稳定性好的微胶囊干粉或微粒。
-
公开(公告)号:CN107793384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610774331.X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IPC: C07D307/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2,5‑二甲氧基‑2,5‑二氢呋喃的方法。目前的化学合成法,以呋喃和溴单质在低温下反应,反应过程中生产的副产物HBr用碱中和,得到产物;该方法使用的液溴有极烈的毒害性和腐蚀性,产生大量三废,严重污染环境,很难大规模生产。本发明以甲醇、呋喃为原料,在加入催化剂的条件下,氯气代替溴单质,加入甲醇钠作为碱来中和反应产生的酸,保持反应温度在‑25~50℃;所述的催化剂为溴化钠、溴化锌、溴化钾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通过加入催化剂,采用通氯的方法,并以甲醇钠甲醇溶液作为缚酸剂,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副产物仅为氯化钠,容易处理,符合环保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831343B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510881436.0
申请日:2015-12-03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脂酯键反应副产物的分离纯化方法。目前油脂的酯键反应完成后直接分层分离副产物相,由于粘度较大,易粘壁,特别是工业化生产分层时难以界定分界液面,操作难度大;分离工艺粗糙,造成产品得率降低、纯化难度大。本发明针对甘油脂酯键参与的醇解反应或皂化反应后的副产物相,首先利用极性溶剂调节体系的极性和粘度,实现副产物相和主产品的完全分离;然后通过调节副产物相的pH值结合精馏或多级分子蒸馏分别分离出甘油脂、短链醇酯或/和游离脂肪酸;再利用结晶过滤分离出无机盐;最后回收极性溶剂后精馏得到高纯度的甘油。本发明实现了各组分的回收纯化,大大提高了副产物相的利用价值,同时也提高了主产品的得率和竞争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632210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510739904.0
申请日:2015-11-03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IPC: C07D311/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母育酚中分离纯化制备高纯度生育三烯酚的方法。现有的方法通常生产的是天然母育酚的混合物,包含了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少数溶剂萃取能分离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但是在商业规模方面经济上是不可行的。本发明通过一次中低压制备色谱从母育酚的混合物中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混合生育三烯酚的方法,其中制备色谱是通过正相色谱或者反相色谱纯化。采用本发明,能够在中低压下,实现原料一次上柱分离得到高含量的生育三烯酚,色谱层析柱内的填料能够再生,使用的溶剂可以回收套用,降低生产成本,简化生产设备,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317007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510329540.9
申请日:2015-06-15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IPC: C07D311/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天然维生素E脚料回收d‑α‑生育酚的方法。以提取天然维生素E后的脚料为原料,利用精馏、离子交换色谱相结合的工艺,制备高含量的d‑α‑生育酚。具体步骤是将脚料通过2级精馏塔分离,以第2级精馏后的重组分为原料经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经过吸附、置换、解析及再生等步骤,最后分子蒸馏后制备得到总生育酚含量≥95.0%,d‑α‑生育酚相对含量≥96.0%的纯天然高α‑生育酚。本发明生产的d‑α‑生育酚与传统的制备方法相比未经过化学方法转型,更加安全,绿色,健康,工艺简便,分离效率高,易于工业化生产,得到的d‑α‑生育酚含量高,成本低,实现了脚料中有效成分的综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020789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710438118.6
申请日:2017-06-12
Applicant: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2‑甲氧基丙烯的方法。现有的合成体系中,有的体系使用溶剂;有的体系虽然未使用溶剂,但是酸的使用量特别大,不易工业化生产。本发明采用对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吡啶、喹啉或对苯二酚等作为助催化剂,催化裂解2,2‑二甲氧基丙烷来制备2‑甲氧基丙烯;反应时间为5‑15h,反应温度为60‑150℃,反应压力为常压,产品收率可达93.0%,精馏得到产品的纯度为99.5%。本发明的方法既不使用溶剂,也不引入酸酐,反应条件温和,可实现连续工业化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