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模态多工质联合循环系统及双模态多工质联合循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6623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189112.5

    申请日:2023-03-01

    Abstract: 双模态多工质联合循环系统及双模态多工质联合循环方法,属于氢能利用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压气机、透平、燃烧室、蓄电池、发电机、水泵、水泵电机、燃料电池、氢气储罐、氧气储罐及回热器,发电机与透平之间、透平与压气机之间以及水泵电机与水泵之间分别通过转动轴传递动力,透平的燃气出口与回热器的热端入口连通,回热器的热端出口连通设置有第一排气管路,燃料电池连通设置有第二排气管路,利用燃气轮机子系统的余热对燃料加热,再将高温燃料送入高温燃料电池,改善了高温燃料电池内的反应条件,提高了高温燃料电池的发电效率。本发明的双模态多工质联合循环系统集成化高、系统启动迅速、可在不同工质条件下安全稳定运行,运行操作灵活简单。

    一种基于电磁力的可自毁固定翼无人机

    公开(公告)号:CN111452948B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010187801.9

    申请日:2020-03-17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磁力的可自毁固定翼无人机,涉及一种军用无人机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自毁方法需无人机自身携带火工品以及火工品爆炸会对地面正常行人活动产生影响,同时火工品会额外增加无人机重量的问题。本发明的控制器用于接收自毁遥控信号后或自主启动自毁程序后控制电磁继电器的常开开关闭合,使得储能电路为电磁线圈供电;内杆线圈和外杆线圈分别固定在骨架内,内杆线圈和外杆线圈同轴且靠近设置;内杆线圈和外杆线圈通电的电流相同时,内杆线圈和外杆线圈线圈缠绕的方向相反;内杆线圈和外杆线圈通电的电流相反时,内杆线圈和外杆线圈线圈缠绕的方向相同。有益效果为安全系数高,可控性强,而且更加环保。

    一种星球探测器载气采样与随行分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267059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05243.7

    申请日:2022-07-08

    Abstract: 一种星球探测器载气采样与随行分析装置,它涉及采样及分析装置,本发明包括气体存储‑释放单元、挥发分分析单元、挥发分提取单元和挥发分输送单元,电磁阀控制高压储气瓶的开闭,将气流通入进气管路,经由喷气孔进入挥发分提取单元,气流在挥发分提取单元中经由足垫加热网加热后使得星壤内部挥发分挥发随气流经过阻尘网过滤后,通过进样口进入排气管路,携带有星壤内部挥发分的气流经由排气管路进入挥发分分析单元,经过检测分析后产生的废气经由废气口直接排出。本发明能有效利用探测器推进系统剩余的性质稳定、高压力、余量大氦气进行星壤内部挥发分分析,且足垫加热网接触式加热效率高,氦气导流挥发分沿程热损失少。

    一种原位自生三维网状结构增强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09475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11181900.7

    申请日:2021-10-11

    Abstract: 一种原位自生三维网状结构增强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三维网状结构增强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金属间化合物存在室温韧性差和高温强度不足的问题。方法:一、称料,真空精炼;二、制备圆柱状铸态合金;三、氩气雾化法制备粉末;四、O2环境下混粉;五、转入模具中施压、保压;六、放电等离子烧结;七、降温。本发明是利用金属间化合物在高温下仍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Hf元素极易与O2结合生成HfO2陶瓷相的特点,在合金粉末表面生成由离散的颗粒状HfO2组成的三维网状结构,从而起到强韧化金属间化合物基体的作用。本发明可获得一种原位自生三维网状结构增强复合物。

    一种基于中红外探测器的疲劳驾驶监测提醒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90804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042288.5

    申请日:2021-09-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安全驾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中红外探测器的疲劳驾驶监测提醒装置及方法。其中中红外探测器包括柔性透明的沟道、基底、漏电极、源电极,沟道连接在基底上,漏电极、源电极分别连接在沟道上的两端,中红外探测器以受光源照射点为中心,为镜像非对称结构,漏电极、源电极为异质电极,沟道为同质结结构;或所述漏电极、源电极为同质电极,沟道为p‑n结或异质结结构。并基于中红外探测器衍生了监测提醒装置和方法。本发明无需外部光源照射辅助、甚至无需焦平面成像阵列,使用中红外传感技术降低了监测系统的体积、成本与功耗;同时排除了环境可见光带来的影响,提高了装置识别的精准度。

    一种铝合金构件超低温成形装置及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39340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0963235.6

    申请日:2020-09-14

    Inventor: 刘伟 苑世剑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合金构件超低温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属于铝合金薄壁构件成形技术领域,所述铝合金构件超低温成形装置,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内设置与铝合金构件的形状相适配的成型槽,下模内设置相互独立的第一介质腔和第二介质腔,且第一介质腔和第二介质腔内填充有固体颗粒介质;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缸与第一介质腔相连接,第二液压缸与第二介质腔相连接;以及冷源,冷源与第一介质腔和第二介质腔相连通。本发明采用固体颗粒介质作为冷却介质和传力介质,蓄冷效果好,易于实现柔性加载和密封,不易喷溅;并能够调控待成型铝合金板坯不同区域的变形顺序和变形量,协调板坯的变形并改善成形构件的壁厚分布,工艺柔性较高。

    一种空间弯曲管件的数字化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13531A

    公开(公告)日:2020-12-22

    申请号:CN202010997657.5

    申请日:2020-09-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间弯曲管件的数字化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具体涉及管件检测技术领域。空间弯曲管件的数字化检测装置包括:数字化控制系统、检测基台、升降机构和检测单元体,升降机构布置在检测基台上,多个升降机构阵列布置;多个检测单元体与多个升降机构的升降端一一对应连接,空间弯曲管件适于设置在检测单元体上方,检测单元体适于支撑并检测距空间弯曲管件的距离;数字化控制系统适于控制升降机构的升降端升降到设定高度,并获取与升降机构对应的检测单元体距空间弯曲管件的距离。

    一种火工冲击环境模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211512B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811020328.4

    申请日:2018-09-03

    Abstract: 一种火工冲击环境模拟装置,涉及航天器火工冲击环境模拟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火工冲击环境地面模拟装置使用范围受限的问题。本发明为双板式加载结构,加载板底部的炸药外罩有安全罩,安全罩底面开有泄压孔;谐振板上开有四条谐振板滑槽,四条谐振板滑槽分别由谐振板的四角处向谐振板中心方向延伸;加载板上开有四条加载板滑槽,四条加载板滑槽分别与四条谐振板滑槽上下正对;四根连接杆分别与四条谐振板滑槽一一对应,连接杆的一端嵌在谐振板滑槽中,连接杆的另一端嵌在谐振板滑槽下方的加载板滑槽中,连接杆能够支撑加载板和谐振板保持固定的间距,并能够沿谐振板滑槽与加载板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