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钽掺杂立方石榴石结构Li7La3Zr2-xTaxO12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44536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510682467.3

    申请日:2015-1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钽掺杂立方石榴石结构Li7La3Zr2‑xTaxO12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包含:步骤1,称取锆酸镧、镧源、锂源及掺杂元素钽源;将上述材料先后置于容器中并加入络合剂搅拌4‑6小时;步骤2,逐步升温至80℃并保温直至多余水分被除去,得高温固相处理的前驱体;步骤3,前驱体在400℃预加热3‑5小时,再将产物取出,经充分研磨均匀,再在900℃焙烧1.5‑5小时,得到一次焙烧产物;其中,x值为0.25‑0.6。本发明提高的方法路线简单,对掺杂物质的含量要求降低,焙烧时间的缩短使得制备过程在减少能耗的同时也减少了锂的高温损耗,节约了能源,还大大降低了成本,十分适合规模量产。

    掩膜板、固态电解质膜、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66815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662468.0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掩膜板、固态电解质膜、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及制备方法,该固态电解质膜掩模板上加工有对应固态电解质膜沉积区域的暴露孔;固态电解质膜掩模板的正面结构上,暴露孔的内缘为斜坡结构;固态电解质膜掩模板的背面结构上,自暴露孔的内缘向外扩大延伸,开设环形凹部。基于暴露孔的斜坡结构+固态电解质膜掩模板上背部环形凹部设计,使沉积到正极表面的高能固态电解质离子经过与掩模板的碰撞,在正极膜边缘台阶处沉积成斜坡结构,从而防止固态电解质膜被正极膜边缘割断,保持结构完整性,确保固态电解质膜同时发挥离子传导和绝缘功能,使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具有充放电循环使用能力。

    一种便携的宇宙级锂电池力学测试工装

    公开(公告)号:CN11784882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854928.1

    申请日:2023-12-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的宇宙级锂电池力学测试工装,包括工装基座、电池正负极绝缘套、螺纹钢套、电池锁紧件和紧固螺栓;工装基座上设置依次排列的若干个电池安装槽,电池安装槽的中心轴平行于工装基座底面;电池安装在电池正负极绝缘套内,分别安装在电池安装槽内;电池安装槽两侧分别安装螺纹钢套,用于对电池进行轴向限位;电池锁紧件上均匀分布与电池安装槽数量对应的凹槽,电池锁紧件覆盖在电池上,通过电池锁紧件上的凹槽对电池进行径向限位,紧固螺栓将电池锁紧件固定在工装基座上。本发明解决了以往电池测试工装体积大,性能不佳的问题,同时通过多层冗余保证电池在火箭发射的巨大力学量级下的测试安全性。

    应力释放层及具有应力释放层的硅负极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648780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623955.1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力释放层及具有应力释放层的硅负极锂离子电池,电池包括电芯、电池壳、电池盖以及应力释放层;电芯有两块,两块电芯并联,应力释放层置于两块电芯之间;应力释放层和两块电芯的组合体放置于电池壳内,电池壳容腔厚度大于应力释放层和两块电芯的组合体的厚度;电池盖与电池壳固连。应力释放层包括芯层和包膜,包膜包裹芯层,芯层具有良好弹性变形能力,包膜保护所述芯层不受电解液腐蚀。在电池活化过程和电池循环过程中,应力释放层吸收硅负极锂离子电池多余变形,可在不显著提升电池重量的前提下,提升硅负极锂离子电池内部应力水平,保证电池内部应力水平处于舒适状态,提升电池循环性能和改善硅负极锂离子电池劣化趋势。

    一种用于空间锂离子蓄电池的电-热耦合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9890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79998.5

    申请日:2023-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空间锂离子蓄电池的电‑热耦合建模方法,包括基于电芯单元厚度方向建立一维锂离子电池模型;基于空间用锂离子蓄电池单体结构建立三维热模型;在所述一维锂离子电池模型和三维热模型中分别加入平均热源和平均温度的探针及参数,建立电池内部电化学与热特性之间的耦合关系;设置建模参数,划分网格,获得电‑热耦合初始模型;在加速量热仪中测得锂离子蓄电池单体充放电时的电压和表面温度的实验值;利用电‑热耦合初始模型计算得到电池充放电电压曲线和表面温度变化曲线;对所述电‑热耦合初始模型进行关键参数的优化修正,获得用于空间锂离子蓄电池的电‑热耦合模型。本发明能够消除外部环境热交换对试验数据的影响,显著提升模型的准确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