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60178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110064711.5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司机室及司机室的组装方法。该司机室包括:地板构件,适于安装在一对边梁之间,地板构件的最前端连接有前端墙;骨架结构,连接于一对边梁,地板构件连接于骨架结构的底部;内饰结构,安装于地板构件上并连接于骨架结构中,内饰结构的前端伸出有承重板,承重板的伸出端连接于前端墙;蒙皮外壳,铺装于骨架结构的外部,并构造成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流线型结构。该司机室利用整体的地板构件和一体构造的内饰结构为骨架结构分担负重,并能起到对骨架结构的补强作用,从而使得该司机室的结构强度和耐碰撞能力得到大大提升,该结构可以应用于复合材料司机室中,从而解决复合材料不耐碰撞的缺陷,并能满足司机室高度轻量化指标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622945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110064702.6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司机室内饰结构、司机室、轨道车辆及组装方法。该司机室内饰结构中,主罩板设置成拱形结构,并能连接于司机室的骨架结构的一对基础梁之间,主罩板内一体构造有内饰组件;承重板连接于主罩板的前端并相对于主罩板向前伸出,承重板的伸出端连接于骨架结构的前端墙。该司机室内饰结构将内饰组件一体构造于主罩板的内部,并在主罩板的外部前端连接承重板,利用承重板实现司机室受到撞击时对撞击力的传递和分担,并能对司机室整体负载进行有效分担,以使该司机室内饰结构能够对司机室骨架结构起到补强作用,在提高司机室的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司机室整体承载能力,并大大减轻司机室的重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291000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880009591.5
申请日:2018-02-02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中德轨道交通技术(德累斯顿)联合研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头部模块,所述头部模块适合于,在没有附加的底架的情况下不可拆卸地固定在后续的车厢部件的端面上。所述头部模块由内壳和外壳(701、702)构成并且具有三个系统,这些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彼此独立地在碰撞情况下依次或同时地将碰撞能量转换成形变。
-
公开(公告)号:CN112744253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110033507.7
申请日:2021-01-11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吸能结构、排障器装置和轨道车辆,吸能结构包括均由复合材料制成的U型框架、吸能管,以及均由金属制成的吸能管前座、吸能管后座,吸能管前座固定于U型框架前部的内侧,吸能管后座的两端分别与U型框架的两个尾端固定,吸能管固定于吸能管前座和吸能管后座之间;且,吸能管前座和吸能管后座,均设有金属凸台,吸能管和金属凸台相互嵌套并固定。本方案通过调整吸能管数量和长度以适应不同车型的吸能需求,应用范围更广;复合材料制成U型框架作为主体,吸能管前座和吸能管后座由金属制成作为骨架,具备一定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可有效减重;金属凸台与吸能管嵌套固定,实现了复合材料制成的吸能管的可靠安装。
-
公开(公告)号:CN112158213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011092010.4
申请日:2020-10-13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厢及其静电测试方法,车厢包括多个车体板,多个车体板拼接以形成车厢的车体,其中,车体板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车体板的内部设有第一导电组件;导体组件,相邻的两个车体板通过导体组件导电连接,以使整个车体形成导电连通,车体板上设有开口槽,相邻的两个车体板上的开口槽位置对应地设置,并在两个车体板拼接后形成安装空间,其中,导体组件包括导电垫片,导电垫片设置在安装空间内,第一导电组件包括铜网,导电垫片通过导电胶与铜网连接,相邻的两个车体板之间通过导电胶密封连接。本发明的车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材料制成的车厢行驶过程中不容易放电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85939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491387.5
申请日:2021-05-06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1F1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排障装置和轨道车辆,排障装置包括由复合材料制成的外板和梁体,外板包括板端部和由板端部两侧分别向后延伸的两个板侧部;所述梁体固化于所述外板的内侧,梁体相应包括梁端部和由所述梁端部两侧分别向后延伸的两个梁侧部;梁侧部与板侧部长度相当,且所述梁侧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梁端部的宽度,也小于所述板侧部的宽度;所述外板的内侧和所述梁体之间形成空腔,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泡沫层。排障装置梁体较宽的梁端部可收集正面的分散冲力,两侧较窄的梁侧部有利于支撑补强以及冲击载荷向后的传导,外板和梁体之间的泡沫层可以保证整个排障装置的结构强度,从而获得各方面性能符合要求的排障装置,且整个排障装置得以有效减重。
-
公开(公告)号:CN112744253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110033507.7
申请日:2021-01-11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吸能结构、排障器装置和轨道车辆,吸能结构包括均由复合材料制成的U型框架、吸能管,以及均由金属制成的吸能管前座、吸能管后座,吸能管前座固定于U型框架前部的内侧,吸能管后座的两端分别与U型框架的两个尾端固定,吸能管固定于吸能管前座和吸能管后座之间;且,吸能管前座和吸能管后座,均设有金属凸台,吸能管和金属凸台相互嵌套并固定。本方案通过调整吸能管数量和长度以适应不同车型的吸能需求,应用范围更广;复合材料制成U型框架作为主体,吸能管前座和吸能管后座由金属制成作为骨架,具备一定结构强度的基础上,可有效减重;金属凸台与吸能管嵌套固定,实现了复合材料制成的吸能管的可靠安装。
-
公开(公告)号:CN104943702B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510373821.4
申请日:2015-06-30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1D1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种隔墙,包括下支撑、吸能支撑和上支撑,下支撑为空心结构或实心结构;吸能支撑固定设置在下支撑上,且为实心结构,用于固定吸能结构;上支撑固定设置在吸能支撑上,且为空心结构或实心结构。如此设计,既能满足所需的刚度,又能减振吸能,阻挡车厢外部噪音。如此设置,吸能支撑具有良好的刚度与强度,有效提升整车安全性能;同时,下支撑和上支撑可以设置为空心结构,既能减振吸能,又可以减轻自身重量,符合车体轻量化的要求,节约材料成本。组合固定而成的隔墙,焊缝较少且整齐,可以实现自动化焊接,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能够更好的与车体流线型的外表相结合,密封效果也更好。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公开了种具有该隔墙的轨道车辆。
-
公开(公告)号:CN112622950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110064699.8
申请日:2021-01-18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司机室骨架结构、司机室及轨道车辆。该司机室骨架结构包括:地板构件,前端连接前端板,后端连接后端梁;一对基础梁,间隔设置于地板构件两侧的上方,并且每组基础梁分别连接于前端板和后端梁之间;一对主支撑梁,间隔设置于一对基础梁的上方,并且每个主支撑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端板和后端梁。该司机室骨架结构能够将地板构件纳入至骨架结构中,并以地板构件整体结构与通长结构的主支撑梁共同作为司机室承重的重要部件之一,从而司机室骨架结构的整体承重能力以及耐撞击能力都得到了可靠提升,进而使得司机室能够实现既满足司机室轻量化要求并兼顾司机室耐碰撞能力,又能弥补复合材料不耐碰撞冲击的属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52395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224910.3
申请日:2020-03-26
Applicant: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领域,提供曲面复合材料连接结构、成型方法及轨道车辆。该曲面复合材料连接结构包括一对复合材料曲面蒙皮,以及连接梁,一对复合材料曲面蒙皮拼接设于连接梁的外表面,其还包括分别固设于每个复合材料曲面蒙皮粘接面的多个增厚片,多个增厚片间隔排布在复合材料曲面蒙皮的粘接面,每个复合材料曲面蒙皮的粘接面通过增厚片与连接梁的外表面接触,且在每个复合材料曲面蒙皮与连接梁的外表面之间形成间隙,间隙中填充粘接胶层。本发明能够降低整个复合材料连接结构的加工、连接、装配难度,使得复合材料曲面蒙皮在与连接梁粘接时结构更牢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