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121381A
公开(公告)日:2008-02-13
申请号:CN200710135713.9
申请日:2007-08-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K1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13/082 , F01N13/20
Abstract: 一种汽车后部结构,包括:扩散器,其设置在消音器的车身后侧上,并且构造为干扰从消音器排出的排气,以使得排气的一部分向下流动;整流板,其设置在消音器下方,并且将向下流动的排气顺着在车身的地板下方流动的空气流的方向引导,以将排气融入到空气流内。从限定在扩散器的前端部和消音器的主体部之间的空间向下排出的排气被沿朝向车身的后侧向下倾斜的方向引导,并且此后,被顺着在车身的地板下方流动的空气流的方向引导,并且融入到空气流内。
-
公开(公告)号:CN101121381B
公开(公告)日:2011-03-30
申请号:CN200710135713.9
申请日:2007-08-1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13/082 , F01N13/20
Abstract: 一种汽车后部结构,包括:扩散器,其设置在消音器的车身后侧上,并且构造为干扰从消音器排出的排气,以使得排气的一部分向下流动;整流板,其设置在消音器下方,并且将向下流动的排气顺着在车身的地板下方流动的空气流的方向引导,以将排气融入到空气流内。从限定在扩散器的前端部和消音器的主体部之间的空间向下排出的排气被沿朝向车身的后侧向下倾斜的方向引导,并且此后,被顺着在车身的地板下方流动的空气流的方向引导,并且融入到空气流内。
-
公开(公告)号:CN103079937B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080068831.2
申请日:2010-08-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 , B62D21/152 , B62D25/14 , B62D2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将包括偏移碰撞和斜向碰撞在内的前面碰撞或后面碰撞的载荷吸收、分散并传递到车身底部的车身下部结构。所述车身下部结构具备:车身底部(12),其上直立设置有车厢前壁下部(24)、下后部(26),所述车厢前壁下部(24)和所述下后部(26)从地板部(22)中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两端起直立设置;悬架梁(50),其以车辆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且以面接触于车厢前壁下部(24)的前表面的状态而被结合在车身底部(12)上;前EA部件(16),其以车辆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且被结合在悬架梁(50)的前壁(50F)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079937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080068831.2
申请日:2010-08-30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 , B62D21/152 , B62D25/14 , B62D2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将包括偏移碰撞和斜向碰撞在内的前面碰撞或后面碰撞的载荷吸收、分散并传递到车身底部的车身下部结构。所述车身下部结构具备:车身底部(12),其上直立设置有车厢前壁下部(24)、下后部(26),所述车厢前壁下部(24)和所述下后部(26)从地板部(22)中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两端起直立设置;悬架梁(50),其以车辆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且以面接触于车厢前壁下部(24)的前表面的状态而被结合在车身底部(12)上;前EA部件(16),其以车辆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且被结合在悬架梁(50)的前壁(50F)上。
-
公开(公告)号:CN107531206B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580079171.0
申请日:2015-09-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R21/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乘员保护装置。在乘员保护装置(10)中,从被收纳于头枕(18)中的状态起接受气体供给而被膨胀展开的多方位安全气囊(30)被构成为如下的袋体,所述袋体为,通过前展开部(36)和左右一对横展开部(38)而包围落座者(D)的头部(H)的一体的袋体,前展开部(36)包括在相对于落座者(D)的头部(H)及肩部(S)以及胸部(B)中的至少一方的座椅前方而被展开的前膨胀部(42),左右一对横展开部(38)包括与前展开部(36)连接并在相对于落座者(D)的头部(H)的侧方而被膨胀展开的横膨胀部(44)。
-
公开(公告)号:CN103370258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180067486.5
申请日:2011-02-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 , B60N2/015 , B60N2/06 , B62D25/025 , B62D25/2036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其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提高以车辆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的框架结构的刚性、强度。车辆下部结构(10)具备:上面板(28),其具有分别被设为朝向车辆下方并且在车宽方向上分离的一对接合面(42、46);下面板(30),其通过在分别被设为朝向车辆上方的接合面(36、32)上与上面板(28)的各个接合面(42、46)接合,从而与该上面板(28)一起构成了以车辆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且为封闭截面的框架结构(20、22);座椅导轨(66),其以车辆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且被固定在上面板(28)中的构成框架结构(20、22)的封闭截面的上壁(38、40)的部分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118928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180045954.9
申请日:2011-09-0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15 , B62D25/20 , B62D25/2036
Abstract: 提供车身构造,降低成本并提高偏心碰撞时的碰撞性能。车身构造(10)具备: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在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具有在车辆上下方向被分割的门槛上部构件(32)及门槛下部构件(34)的门槛(30);在形成于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通道部(22)与门槛(30)间的中央部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配置于前纵梁(12)的车辆后侧的地板加强件(40);及在门槛(30)与地板加强件(40)间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配置于地板面板上部构件(20)的车辆下侧,经凸缘部(63)与门槛下部构件(34)形成一体的中间加强件下部构件(54)。
-
公开(公告)号:CN107531206A
公开(公告)日:2018-01-02
申请号:CN201580079171.0
申请日:2015-09-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R21/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乘员保护装置。在乘员保护装置(10)中,从被收纳于头枕(18)中的状态起接受气体供给而被膨胀展开的多方位安全气囊(30)被构成为如下的袋体,所述袋体为,通过前展开部(36)和左右一对横展开部(38)而包围落座者(D)的头部(H)的一体的袋体,前展开部(36)包括在相对于落座者(D)的头部(H)及肩部(S)以及胸部(B)中的至少一方的座椅前方而被展开的前膨胀部(42),左右一对横展开部(38)包括与前展开部(36)连接并在相对于落座者(D)的头部(H)的侧方而被膨胀展开的横膨胀部(44)。
-
公开(公告)号:CN104884288B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280076326.1
申请日:2012-10-1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83 , B60K1/04 , B60K2001/0438 , B60Y2306/01 , B62D21/157 , B62D25/20 , H01M2/10 , H01M8/1072 , H01M8/1083 , H01M8/2475 , H01M2220/20 , H01M2250/20 , Y02E60/521 , Y02P70/56 , Y02T90/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电池搭载结构(10),具有:蓄电池框架上部(22),其为纤维强化树脂制,且被安装被配置在地板面板(12)的车身下方侧的电池(16);蓄电池框架下部(24),其为纤维强化树脂制,且与蓄电池框架上部(22)一起构成封闭截面结构;中间部件(30),其为纤维强化树脂制,并介于蓄电池框架上部(22)与蓄电池框架下部(24)之间,且具备与蓄电池框架上部(22)的下表面(22A)抵接或接近的多个上端部(32B)、和与蓄电池框架下部(24)的上表面(24A)抵接或接近的多个下端部(32C)。由此,使由纤维强化树脂材料成形的蓄电池框架(20)的相对于从车身下方侧被输入的载荷的强度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370258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180067486.5
申请日:2011-02-1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 , B60N2/015 , B60N2/06 , B62D25/025 , B62D25/2036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其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提高以车辆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的框架结构的刚性、强度。车辆下部结构(10)具备:上面板(28),其具有分别被设为朝向车辆下方并且在车宽方向上分离的一对接合面(42、46);下面板(30),其通过在分别被设为朝向车辆上方的接合面(36、32)上与上面板(28)的各个接合面(42、46)接合,从而与该上面板(28)一起构成了以车辆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且为封闭截面的框架结构(20、22);座椅导轨(66),其以车辆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且被固定在上面板(28)中的构成框架结构(20、22)的封闭截面的上壁(38、40)的部分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