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1921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55928.0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束激光拼接实现大面积超高温加热的热强度试验系统和方法,构成该系统包括:计算机、控制器、激光器、功率计、光纤、输出头、支架、可调平台、热流计、数据采集器。其中,输出头上设计有角度调节装置,可微调激光照射的角度,进而微调光斑的位置;输出头上设计有光学调焦装置,可以通过调焦的方式实现光斑等比例放大和缩小,而且不改变激光头与被加热面之间的距离。本发明可根据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热试验的需求定制,解决了激光加热在航空航天飞行器结构热试验中的应用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9251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24636.3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Inventor: 杨蓉 , 黄佳 , 丁文琪 , 李典 , 童军 , 张静 , 张伟 , 吴兵 , 周江帆 , 王泰然 , 郝培言 , 周书涛 , 付新 , 吕民东 , 王志成 , 孝春成 , 张辉 , 王欣媛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飞行器结构静力试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涉及静力试验技术领域。包括:针对真实测试工装以及真实加载设备分别构建虚拟三维模型并进行虚拟安装,得到虚拟测试工装;获取虚拟测试工装上标注的虚拟测点,并基于虚拟测点同步在真实测试工装对应测点位置安装应变传感器;基于真实加载设备按照预设级别逐级向真实测试工装增加载荷测试,得到各级别对应的真实测试数据,并将真实加载设备对应的虚拟加载设备按照预设级别逐级向虚拟测试工装增加载荷测试,得到各级别对应的虚拟测试数据;在可视化界面中显示各级别对应的真实测试数据和虚拟测试数据。本公开可以提高飞行器结构静力试验的验证效率以及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84885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600671.7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Inventor: 张黎 , 马星博 , 袁培钜 , 邱恒斌 , 薛宇轩 , 郭瑜 , 王伟 , 卢翰 , 郝培言 , 石春林 , 沈大正 , 陈永坤 , 尹晓峰 , 刘永清 , 孝春成 , 胡由宏 , 任妍 , 许玉珍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力热复合试验加载装置、力热复合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其中,力热复合试验加载装置包括:增压缸;增压缸内设有增压活塞杆,增压活塞杆能相对于增压缸伸缩;增压缸通过增压管路与水囊外压试验系统相连,增压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液压油缸;液压油缸内设有液压活塞杆,液压活塞杆能相对于液压油缸伸缩,液压活塞杆与增压活塞杆相连;补水模块,通过补水管路与增压缸相连,补水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力热复合试验加载装置、力热复合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将电液力控制的液压油缸、增压缸与水囊外压试验系统集成,实现基于压力、静力一体化自动控制,按给定的飞行时序、加载条件,能够完成力压联合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113318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1299012.5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低温环境的焊缝质量超声检测装置,属于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包括壳体、螺钉、密封垫片、隔热板、加热片、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器、超声波探头和超声检测仪;壳体包括L形腔体和检测水槽,焊缝试样通过螺钉和密封垫片密封固定在壳体内部的一侧下方,L形腔体内部加入液态气体,壳体内设置有壳体凹槽,用于放置隔热板,耦合剂层和冰层依次覆盖在焊缝试样上,加热片固定在耦合剂层内;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耦合剂层内部,与温度调节器双向连接,温度调节器与加热片单向连接,超声波探头设置在耦合剂层内部,超声波探头与超声检测仪双向连接,实现焊缝质量检测。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在低温状态超声波无法扫查和声波耦合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207963B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1910456833.1
申请日:2019-05-29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M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弹簧弹性支撑竖立结构自由‑自由边界模拟装置,试验件被竖立支撑,试验件下表面设置转接工装,所述转接工装的下表面均布若干空气弹簧,两彼此相邻的空气弹簧之间设置位移保护块,各空气弹簧背离试验件的一端连接相应的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各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固定于试验固定面,各位移保护块也固定于试验固定面,各空气弹簧上设置相应的空气弹簧压力表。其通过优化空气弹簧支撑和布局,对竖立的试验件进行自由‑自由边界模拟试验,并提供多重保护,确保试验有效性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1007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417159.3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Inventor: 刘函 , 刘战伟 , 林广 , 王伟 , 王泰然 , 王成亮 , 吴涛 , 郭宝桥 , 郭文婧 , 周江帆 , 邬晓媛 , 孙金云 , 孙刚 , 刘培硕 , 茹常乐 , 霍宁飞 , 孝春成 , 张刚 , 胡由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和振动冲击的点阵或散斑高效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用微纳颗粒粉末;制备该粉末与高温粘合剂的混合液;将混合液涂在专用海绵上;使用特制印章与专用海绵配合;形成点阵或散斑结构,进而将其固化后得到耐高温耐振动冲击的点阵或散斑。该制备方法在航空航天领域关键材料/结构件在高温/振动冲击多场耦合的极端环境下,解决现有的点阵或散斑制备方法功能单一,不能满足现场制备以及耐高温和抗振动冲击,以及多尺度变形场准确表征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4993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074543.1
申请日:2024-01-18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Inventor: 陈昊 , 丁文祺 , 王则力 , 刘培硕 , 杨忠伟 , 杨蓉 , 王泰然 , 张辉 , 孝春成 , 尹伟 , 王莉敏 , 刘静 , 朱超杰 , 李晓琳 , 刘秋楠 , 张景玉 , 陈永坤 , 周鑫焱 , 程俊 , 夏胜友 , 沈大正 , 郝培言 , 白燕 , 蔡乃嘉
IPC: G01B11/16 , G06T3/4007 , G06T7/73 , G01B11/0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的结构应变场重构方法,涉及航空航天技术领域,该方法依次包括:分布式光纤的布设及定位,设置应变场重构算法,应变场重构软件编写,应变场重构。本申请提供的基于分布式光纤的结构应变场重构方法,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由连续分布的等长度的光纤传感单元组成,相临的传感单元之间没有间距,通过光频域反射技术可以解调出整根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沿路光学信息,从光学信息中心得到整个光纤各个位置的应变值。基于分布式光纤高分辨率的优点,进行应变场重构,可有效的反映出应力集中区域和相应的应力梯度,明显优于基于应变片和FBG光纤光栅的重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982005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971295.2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三维变形场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分光路系统和相机系统;所述分光路系统由LED光源、左平面镜、右平面镜、双棱镜、分光路集成壳组成;所述相机系统由相机镜头、CCD相机、相机外壳、电线出口组成;所述分光路系统中左平面镜位于分光路集成壳左侧内部,所述右平面镜位于分光路集成壳右侧内部,所述双棱镜位于左平面镜与右平面镜中间,LED光源位于分光路集成壳的矩形外框中间位置;所述的相机系统中的CCD相机处于相机外壳后部,通过螺钉与相机外壳连接;相机镜头通过螺纹直接与CCD相机连接,电线出口位于相机外壳外部左侧,分光路集成壳与相机外壳通过螺纹连接。本发明可实现单相机双目视觉测量三维测量,无需配备传统双相机即可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673539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211628391.2
申请日:2022-12-17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管路振动试验截面载荷非接触式高速测试方法,属于测量测试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试验系统搭建;第二步:试验图像采集;第三步:变形场计算;第四步:反射变换计算;第五步:管路全周表面形貌重建;第六步:变形场测量;从变形状态的三维点云中减去初始状态的三维点云,得到每个变形状态的三维位移场,进一步计算三维位移场,获得所需的应变场;第七步:管路截面刚度系数标定;第八步:基于单系统多视角管路全周向变形测试方法,对管路截面载荷下的变形信息进行采集,并根据截面刚度系数数据和应变数据计算出截面载荷数据,完成测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感器和导线本身质量造成的试验可靠性和测量精度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93447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0917073.1
申请日:2022-08-01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Inventor: 周书涛 , 周江帆 , 张东升 , 苏志龙 , 李立欣 , 巨亚堂 , 李海波 , 吴兵 , 张忠 , 宫文然 , 童军 , 朱仪凡 , 张伟 , 韩丽 , 杨蓉 , 贾亮 , 侯传涛 , 孝春成 , 王泰然 , 高魁垠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单相机的应变片三维坐标获取方法和系统,基于单相机多视角测量原理,使用单相机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得到物体表面应变片的图像序列;通过识别和匹配相邻图像的编码点,并采用非线性优化的手段对空间坐标和相机姿态进行联合优化;在相机姿态估计的同时,采用了深度学习算法从拍摄的图像序列中识别和提取应变片的图像坐标,然后使用极限约束进行坐标匹配;最后根据估计的相机姿态和匹配的应变片图像坐标,使用经典的三角测量法计算获得应变片的三维坐标。本发明解决了基于光学编码点的相机姿态估计、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应变片图像识别和应变片三维坐标重构等三个方面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