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6228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544927.7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一种回收柴油机废气能量的喷射式冷却系统,涉及柴油机领域,具体涉及船用柴油机冷却系统。解决了涡轮增压柴油机在高负荷工作时对余热温度要求较高,不能很好利用更高温度的余热源的问题,该系统包括:柴油机、废气涡轮、压气机、冷却工质换热器、喷射器、气液分离器、冷却水换热器、三通阀、冷却水泵、冷却水水箱、温度反馈控制单元和两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柴油机的旁通废气管路连接所述废气涡轮,所述废气涡轮与所述压气机同轴,所述压气机、所述冷却工质换热器中的二氧化碳循环管道、所述喷射器和所述气液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气体管路依次串联形成二氧化碳气体循环回路;本发明在柴油机冷却系统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367083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160256.X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的多工况水下航行器,包括流线型艏部、可旋转舱室、左右侧装置包、前端电机舱室、浮力调节及燃料电池舱室、锂电池舱室。可旋转舱室与艏部及前端电机舱室连接,左右侧装置包与航行器主体联结,包括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和滑翔机翼,前端电机舱室包含带动可旋转舱室旋转的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及电机,包括左、右侧电机,左、右侧电机与各侧的蜗杆连接;浮力调节及燃料电池舱室包含有浮力调节系统与燃料电池系统锂电池舱室包括蜂窝形排列锂电池组。本发明将燃料电池系统与锂电池组结合,将滑翔机翼与导管螺旋桨融于航行器本体,将侧推螺旋桨设置于可旋转舱室中,能够适应水下航行器多工况运行,实现多次任务执行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581432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0920785.4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水下分段式辅助推进转子,包括内塔、第一段转子、第二段转子、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内塔包括上内塔和下内塔,上内塔固定于船上,下内塔与上内塔通过联轴器联结在一起,第一段转子位于上内塔外部,第二段转子位于下内塔外部,第一段转子和第二段转子分别通过连接法兰连接各自的连接杆,各自的连接杆分别通过内塔轴承连接上内塔和下内塔,第一驱动电机位于船舱内并连接上内塔,第二驱动电机位于第二段转子内并连接下内塔。本发明能够适应转子淹深,调整转子转速。从而更好的吸收螺旋桨后的尾流损失,将其能量转化为推力,并又能代替传统的舵机,实现两种功能集成于一个设备上,优化了船尾布置。
-
公开(公告)号:CN107013290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302072.5
申请日:2017-05-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 F01N5/02 , C02F1/16 , C02F1/461 , C02F2103/08 , F01N3/022 , F01N3/027 , F01N3/04 , F02B37/0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船舶柴油机尾气综合利用及处理系统,涡轮出口通过废气管连通海水加热区,海水加热区、废气氧化区、废气喷淋区依次相连通,海水加热区里设置换热管,换热管的两端均伸出至海水加热区外并分别连通海水舱和海水蒸馏淡化装置,海水蒸馏淡化装置分别连通淡水舱和海水电解装置,海水电解装置的上端连通废气氧化区,海水电解装置的下端依次通过低压泵和高压泵连通废气喷淋区的喷淋装置,废气喷淋区分别连通冷却器和废液处理柜。本发明充分利用废气余热,一方面产生淡水,另一方面产生处理尾气的原材料,尾气经过滤、氧化、喷淋,能有效净化尾气,实现尾气达标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6939808A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710282313.4
申请日:2017-04-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低速柴油机的带液压旋阀器的排气阀装置,包括排气阀部分、排气阀控制部分;排气阀部分包括气缸盖体、阀座、排气阀阀盘、阀杆、旋阀器,排气阀控制部分包括泵体、开阀伺服油路、开阀回油油路、关阀伺服油路、关阀回油油路,通过旋转减少阀面与阀座上的积碳、使阀盘受热和散热更加均匀的应用于低速柴油机的液压排气阀装置。通过液压力实现气阀的开启与关闭,气阀开启时通过液压力驱动旋阀器内叶片实现气阀旋转,清除气阀阀面与阀座上的积碳;气阀关闭时,通过节流阀的节流作用实现排气阀柔性关闭,减少气阀撞击。
-
公开(公告)号:CN105947160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293266.9
申请日:2016-05-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叶根处应力并减小梢涡的螺旋桨,包括桨毂、桨叶、叶梢小叶,桨叶安装在桨毂上,叶梢小叶的端部上设置凹槽,桨叶的端部上设置与凹槽配合的凸起,叶梢小叶与桨叶通过凹槽以及凸起以镶嵌式的方式连接,并通过螺钉固定,叶梢小叶上设置横向止流板,所述横向止流板与叶梢小叶为一体式结构。本发明桨叶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会被抵消一部分,这样一来叶根厚度可以降低,叶根处产生的推力会更大,并且有助于减少空泡,优化性能;螺旋桨在旋转过程中叶面的液体不会流向叶背,减小梢涡,降低噪声,叶梢可以提供更大的推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422782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939038.X
申请日:2015-12-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涡轮叶片式液力偶合器,涡轮包括涡轮叶片调节机构、涡轮输出轴,涡轮叶片调节机构包括滑杆、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包括齿轮、齿条、可调倾角涡轮叶片,可调倾角涡轮叶片安装在齿轮上,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连接辐条,调节单元沿涡轮输出轴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滑杆与涡轮输出轴同轴并可沿其轴向移动,滑杆与各个调节单元的辐条相连。本发明能够满足不同工况扭矩传递的需要。与可调充油量式液力偶合器相比,本发明的可调涡轮叶片式液力偶合器的调节速度快,能够快速适应工况的变化,而且简化了工作液的充排油机构,对多工况的适应性较好,且当工况变化时能够进行快速的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911724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48567.0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3H21/20 , B63H21/21 , H01M8/0612 , H01M8/04701 , H01M8/04029 , F02M2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河船舶甲醇水解制氢甲醇发动机与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属于混合动力推进技术领域,解决了氢燃料及甲醇发动机在中大型船舶上应用困难问题。潜液泵安装在甲醇储罐中,负责将甲醇输送至蒸发器和甲醇发动机。蒸发器产生甲醇蒸汽供给反应器,同时水蒸气生成器提供水蒸气。反应器生成富氢合成蒸汽进入分离器,分离出水蒸气和富氢合成气。富氢合成气经过缓冲罐和净化器处理,分别输送至甲醇发动机和氢燃料电池。甲醇发动机和氢燃料电池产生废气排向大气,甲醇发动机通过传动轴驱动发电机,发电机和氢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经过AC/DC转换器后并入船舶电网。本发明实现了内河船舶动力系统的高效能源利用和高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52605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211170102.9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3H9/0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分层展开的风力助推转子,包括三层转筒的风力助推转子、风力助推转子旋转机构、转筒液压升降控制系统、转筒展开控制机构、转筒朝向调节机构。第一层转筒和第二层转筒可根据船舶航行时的风向进行展开和闭合操作,展开后的转筒可作为风帆使用,一方面能够为船舶提供附加推力,另一方面能够平衡风力助推转子所产生的偏航力;闭合时的转筒则作为风力助推转子使用。第三层转筒不进行展开,一直作为风力助推转子使用。由风力助推转子旋转机构来带动未展开的转筒进行旋转,利用马格努斯效应为船舶提供附加推力。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风力助推转子无法利用与船舶前进方向一致的风这一问题,提高了风力助推转子的风向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59525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211160242.8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装卸的永磁同步电动机液体散热器,包括永磁同步电动机、散热器,永磁同步电动机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散热器,永磁同步电动机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扭矩传感器,永磁同步电动机上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散热器包括散热器壳体、螺旋桨轴,散热器壳体里形成冷却液储存腔和冷却液加速腔,螺旋桨轴连接第一联轴器并伸入至散热器壳体里,螺旋桨轴安装散热风扇、定距螺旋桨、可调螺距螺旋桨。本发明能够解决电动机散热的问题,可以根据永磁同步电动机处于不同负荷下,改变冷却液的流速,使得冷却系统能够带走永磁同步电动机处于不同负荷所产生的热量,保证永磁同步电动机工作温度的稳定,避免出现永磁同步电动机温度过高的现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