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97768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066842.0
申请日:2017-02-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T8/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T8/18 , B60L7/26 , B60T1/10 , B60T7/042 , B60T8/1812 , B60T8/267 , B60T8/442 , B60T8/4872 , B60T13/142 , B60T13/146 , B60T13/662 , B60T13/686 , B60T17/02 , B60T2220/04 , F16D61/00 , B60T8/268
Abstract: 提供电动汽车的制动装置,利用简单的结构对电动汽车的前轮和后轮分配适当的制动力。在利用搭载于车体后部的电动机(M)驱动后轮(Wd、Wb)进行行驶的电动汽车中,对后轮(Wd、Wb)分配的载荷比对前轮(Wa、Wc)分配的载荷大电动机(M)的重量的量,因此,优选使向后轮(Wd、Wb)分配的制动力的量大于向前轮(Wa、Wc)分配的制动力的量。不设置用于变更向前轮(Wa、Wc)和后轮(Wd、Wb)分配的制动力的量的比率的比例减压阀,而是利用主缸(Cm)对前轮制动钳(Ca、Cc)和后轮制动钳(Cd、Cb)供应相同的制动液压,对后轮(Wd、Wb)进行再生制动,由此能够使向后轮(Wd、Wb)分配的制动力的量大于向前轮(Wa、Wc)分配的制动力的量,能够利用结构的简单化来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2730149B
公开(公告)日:2015-03-18
申请号:CN201210051818.7
申请日:2012-03-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M6/65 , B62K2204/00 , B62M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能够容易地取得重量平衡,并且能够提高轮毂和电动机的安装、拆卸及更换的作业效率。在电动二轮车(10)中,双支承式摇臂(14)构成为,在轮毂(90)的一个侧面侧支承电动机(16),并且在轮毂(90)的另一个侧面侧支承减速机构(160),从而对电动机轴(16a)、车轴(52)及轮毂(90)进行支承。在该情况下,摇臂(14)中的处于轮毂(90)的一个侧面侧的部分由能够分割的多个臂部(42、44、44a、44b、92、94)构成,各臂部(42、44、44a、44b、92、94)的分割位置是至少包含轮毂(90)的后轮(WR)的外侧或外周。
-
公开(公告)号:CN102730149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051818.7
申请日:2012-03-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M6/65 , B62K2204/00 , B62M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能够容易地取得重量平衡,并且能够提高轮毂和电动机的安装、拆卸及更换的作业效率。在电动二轮车(10)中,双支承式摇臂(14)构成为,在轮毂(90)的一个侧面侧支承电动机(16),并且在轮毂(90)的另一个侧面侧支承减速机构(160),从而对电动机轴(16a)、车轴(52)及轮毂(90)进行支承。在该情况下,摇臂(14)中的处于轮毂(90)的一个侧面侧的部分由能够分割的多个臂部(42、44、44a、44b、92、94)构成,各臂部(42、44、44a、44b、92、94)的分割位置是至少包含轮毂(90)的后轮(WR)的外侧或外周。
-
公开(公告)号:CN102729812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051734.3
申请日:2012-03-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M7/12 , B60K7/0007 , B60Y2200/126 , B62K220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能够保护轮毂和车轴的结合部不受干扰。在电动二轮车(10)中,车轴(52)是以从轮毂(90)的两侧面伸出的方式大致同轴地贯穿该轮毂(90)的中空的筒状轴,电动机轴(16a)以从该车轴(52)的两端部伸出的方式与车轴(52)大致同轴地穿过该车轴(52)的中空部分。在该情况下,在从车轴(52)的一个端部伸出的电动机轴(16a)的基端部,连结有电动机(16),在轮毂(90)和电动机(16)之间设置有:将车轴(52)的一个端部侧和轮毂(90)结合的结合部(192)、以围绕结合部(192)的方式将轮毂(90)和电动机(16)之间密封的迷宫结构(190)。
-
公开(公告)号:CN103358847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310093606.X
申请日:2013-03-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G21/055 , B60G3/28 , B62D5/04 , B62D3/12
Abstract: 本发明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小型车辆的车辆前部结构。撑杆式悬架(53L)配置在比前轮(12L)的旋转中心(94)靠车辆前方的位置。在比撑杆式悬架(53L)靠车辆前方的位置配置有齿条齿轮机构(55)。由于在比前轮(12L)的旋转中心(94)靠车辆前方的位置配置撑杆式悬架(53L)、齿条齿轮机构(55),因此能够使脚部空间(93)向前方移动到与前轮(12L)重叠的位置。其结果是,能够扩大车辆容纳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496918A
公开(公告)日:2004-05-19
申请号:CN03139299.7
申请日:2003-09-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川口敦司
IPC: B62K2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轮摩托车的后叉结构。在将连接后缓冲单元下端部的下部连接部成一体地设置在后叉的车轴支撑构件上的结构中,尽量使车轴支撑构件小型化,同时可以牢固地将后叉和车轴支撑构件结合在一起。两轮摩托车(10)的后叉(34),在前后延伸的左右臂(81)、(81)的后端分别配有车轴支撑构件(84)、(84)。车轴支撑构件配有支撑后轮用车轴(121)的支撑孔(85),同时,连接后缓冲单元(36)的下端部(102)的下部连接部(86)从支撑孔的前上部向上方延伸,在下部连接部附近且位于前方的位置上设置车轴支撑构件的前端部分(87),在该前端部分上设置向后下方倾斜的接合面(89)。在左右臂的后端部分上也设置向后下方倾斜的接合面(97)。通过将接合面彼此重合地接合在一起,可以成一体地构成左右臂和左右车轴支撑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2729812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210051734.3
申请日:2012-03-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K1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M7/12 , B60K7/0007 , B60Y2200/126 , B62K220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能够保护轮毂和车轴的结合部不受干扰。在电动二轮车(10)中,车轴(52)是以从轮毂(90)的两侧面伸出的方式大致同轴地贯穿该轮毂(90)的中空的筒状轴,电动机轴(16a)以从该车轴(52)的两端部伸出的方式与车轴(52)大致同轴地穿过该车轴(52)的中空部分。在该情况下,在从车轴(52)的一个端部伸出的电动机轴(16a)的基端部,连结有电动机(16),在轮毂(90)和电动机(16)之间设置有:将车轴(52)的一个端部侧和轮毂(90)结合的结合部(192)、以围绕结合部(192)的方式将轮毂(90)和电动机(16)之间密封的迷宫结构(190)。
-
公开(公告)号:CN103358847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310093606.X
申请日:2013-03-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G21/055 , B60G3/28 , B62D5/04 , B62D3/12
Abstract: 本发明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小型车辆的车辆前部结构。撑杆式悬架(53L)配置在比前轮(12L)的旋转中心(94)靠车辆前方的位置。在比撑杆式悬架(53L)靠车辆前方的位置配置有齿条齿轮机构(55)。由于在比前轮(12L)的旋转中心(94)靠车辆前方的位置配置撑杆式悬架(53L)、齿条齿轮机构(55),因此能够使脚部空间(93)向前方移动到与前轮(12L)重叠的位置。其结果是,能够扩大车辆容纳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0352726C
公开(公告)日:2007-12-05
申请号:CN03139299.7
申请日:2003-09-3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川口敦司
IPC: B62K2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轮摩托车的后叉结构。在将连接后缓冲单元下端部的下部连接部成一体地设置在后叉的车轴支撑构件上的结构中,尽量使车轴支撑构件小型化,同时可以牢固地将后叉和车轴支撑构件结合在一起。两轮摩托车(10)的后叉(34),在前后延伸的左右臂(81)、(81)的后端分别配有车轴支撑构件(84)、(84)。车轴支撑构件配有支撑后轮用车轴(121)的支撑孔(85),同时,连接后缓冲单元(36)的下端部(102)的下部连接部(86)从支撑孔的前上部向上方延伸,在下部连接部附近且位于前方的位置上设置车轴支撑构件的前端部分(87),在该前端部分上设置向后下方倾斜的接合面(89)。在左右臂的后端部分上也设置向后下方倾斜的接合面(97)。通过将接合面彼此重合地接合在一起,可以成一体地构成左右臂和左右车轴支撑构件。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