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00220B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0710306889.6
申请日:2007-12-06
Applicant: 波音公司
Inventor: 斯坦利·F·伯奇 , 亚历山大·N·塞昆多夫 , 德米特里·A·莱比莫夫 , 康斯坦廷·M·克里托夫 , 弗拉迪米尔·P·马斯洛夫 , 阿莱克西·K·迈罗诺夫
IPC: B64D3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K1/34 , B64D29/02 , B64D33/04 , F02K1/30 , F02K1/386 , F05D2250/13 , F05D2270/173 , Y02T50/67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用于被动引导飞行器发动机喷嘴气流的系统和方法。一种系统包括可连接于飞行器涡轮风扇发动机的飞行器喷嘴,该喷嘴包括:界定第一流径的第一流径壁面且设置来接收发动机废气产物;和界定第二流径的第二流径壁面且设置来接收发动机旁路空气,所述第一流径壁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流径之间,所述第二流径壁面设置在所述第二流径和环境空气流径之间;多个流道,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流径壁面中至少一个上,所述流道设置来被动引导气体从所述流径壁面内相应的流径通过该流径壁面到达该流径壁面外部的相应的流径。相邻的流道具有沿周边延伸和沿周边间隔分开的出口,该出口设置在与所述流径壁面外部的相应的流径的分界面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629642A
公开(公告)日:2010-01-20
申请号:CN200910160405.0
申请日:2009-07-16
Applicant: 西门子公司
Inventor: P·西尼尔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19/02 , F01D17/105 , F02C6/08 , F05D2260/601 , F05D2270/173 , F23R3/14 , F23R3/26 , Y10T137/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流体控制阀的涡轮机和具有泄放孔的旋流器。流体控制阀(1)包括:主流通道(5),该主流通道有主流进口(7)、流出口(9)和处在该主流进口和流出口(9)之间的收缩通道部分(11);控制流通道(17),该控制流通道具有形成射流的控制进口、第一分支通道(23)、第二分支通道(25)、公共通道部分(21)和凸起通道壁(27),其中,公共通道部分(21)接着控制进口(19),第一分支通道从公共通道部分(21)引出并通向主流进口(7),第二分支通道(25)从公共通道部分(21)引出并通向收缩通道部分(11),凸起通道壁(27)从公共通道部分(21)延伸到第一分支通道(23)中。流体控制阀可以用在涡轮机或燃气轮机燃烧室的旋流器中的旁路中。
-
公开(公告)号:CN101573524A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780049030.X
申请日:2007-12-27
Applicant: 空中客车法国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C7/02 , F02K1/28 , F02K1/30 , F02K1/72 , F02K3/06 , F05D2260/60 , F05D2270/173 , F05D2270/18 , Y02T50/67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旁通比的航空器(10)的发动机的机舱,在所述机舱中安装有一具有纵向轴线(X)的发动机,所述机舱(12)包括一壁体(24),所述壁体(24)按至少部分地同中心的方式围绕着发动机,并且与所述发动机一起形成流体内部流动的环形导道(26),在所述机舱的壁体的所谓的下游端部处,所述环形导道(26)具有一流出通道截面,其特性在于,所述机舱包括移动部件(40),所述移动部件在操控下移动所述机舱壁体的一部分(24b),以便改变所述流出通道截面,该移动在所述机舱的壁体中产生具有纵向跨度的至少一个开口(28),所述机舱包括一形成流体屏障(f1)的装置(30),所述形成流体屏障的装置(30)沿着所述至少一个开口(28)的纵向跨度的至少一部分延伸,以便抵抗称作漏逸流动的一部分穿过所述至少一个的开口的自然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03781996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280036172.3
申请日:2012-07-20
Applicant: 小利兰·斯坦福大学董事会
IPC: F01D25/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25/30 , F05D2270/17 , F05D2270/173
Abstract: 一种使联合循环动力设备(34)的热回收蒸汽发生器(32)上游的气流(F)扩展的扩散器(30)。该扩散器的外壁(44)包括在有利于流动分离的条件下有效固定流动再循环气泡(56)的位置的平滑放样的面向后方的台阶(46)。该台阶具有绕台阶边缘(62)的周边变化的台阶高度(H峰、H谷)。变化的台阶高度将再循环气泡分段成小单元(66),所述小单元位于台阶高度的每个峰(58)的下游并减小气泡的再附着长度(L),从而有助于减小扩散器的总长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327844B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0810124879.5
申请日:2008-06-19
Applicant: 通用电气公司
IPC: B64D2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K7/08 , B64D27/02 , B64D27/16 , F02K7/12 , F05D2270/173 , Y02T50/67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推进系统的推力发生器,具体而言,提供了一种推力发生器(12)。该推力发生器(12)包括进气口(78)和集气室(72),其中进气口(78)构造成在推力发生器(12)内引入空气(80),而集气室(72)构造成从气体发生器(30)接收排气(64)并且在柯恩达轮廓(74)上提供排气(64),其中柯恩达轮廓(74)构造成便于排气(64)附着到轮廓(74)上以形成边界层(106)并夹带来自进气口(78)的进入空气(80)以产生推力。
-
公开(公告)号:CN101327844A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200810124879.5
申请日:2008-06-19
Applicant: 通用电气公司
IPC: B64D27/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K7/08 , B64D27/02 , B64D27/16 , F02K7/12 , F05D2270/173 , Y02T50/67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推进系统的推力发生器,具体而言,提供了一种推力发生器(12)。该推力发生器(12)包括进气口(78)和集气室(72),其中进气口(78)构造成在推力发生器(12)内引入空气(80),而集气室(72)构造成从气体发生器(30)接收排气(64)并且在柯恩达轮廓(74)上提供排气(64),其中柯恩达轮廓(74)构造成便于排气(64)附着到轮廓(74)上以形成边界层(106)并夹带来自进气口(78)的进入空气(80)以产生推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715927A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780051135.2
申请日:2017-08-24
Applicant: 杰托普特拉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安德烈·埃武雷特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5D1/08 , B60F5/02 , B64C15/14 , B64C29/04 , F02C6/08 , F02K1/28 , F02K1/386 , F02K3/04 , F05D2220/323 , F05D2240/10 , F05D2260/606 , F05D2270/173 , F15D1/007 , F15D1/008
Abstract: 一种耦接到运载工具的推进系统。该系统包括扩散结构和管道部分,该管道部分构造成通过通道将由运载工具产生的初级流体引入至扩散结构。通道由壁限定,并且扩散结构包括末端,该末端被构造成提供从系统用于引入的初级流体的出口。收缩件设置在壁附近。致动设备耦接到收缩件并且构造成将收缩件推向壁,从而减小通道的截面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05683504B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480059167.3
申请日:2014-10-09
Applicant: 西门子股份公司
Inventor: P·马特伊斯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542 , F01D5/146 , F01D25/305 , F05D2270/173
Abstract: 排气扩散器(40)包括形成环形气体路径(50)的内边界(46)和外边界(48),以及在气体路径内沿径向延伸的多个支柱结构(64)。每个支柱结构包括压力侧壁和吸入侧壁,并且多个径向间隔开的流注射器(80a‑c)形成在压力侧壁和吸入侧壁中的至少一个内,用于将流体流注射到毗邻支柱结构的气体路径内。至少两个流体供给导管(84a‑c)提供流体流到相应的径向间隔开的流注射器,并且流量控制装置(86a‑c)与各导管相关联,以独立地控制从流体源至每个径向间隔开流注射器的流体流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121821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295362.7
申请日:2016-05-06
Applicant: 通用电气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25/305 , F01D11/24 , F01D25/08 , F01D25/12 , F01D25/14 , F01D25/30 , F02C6/18 , F02C7/12 , F02C7/125 , F02C9/18 , F05D2260/2322 , F05D2270/17 , F05D2270/173 , Y02T50/671 , Y02T50/676 , F02C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改善排气能量回收的系统及方法。具体而言,一种系统包括带有膨胀区段的涡轮,膨胀区段构造成使排气流沿下游方向膨胀,使得膨胀区段包括多个级,以及在膨胀区段下游联接的扩散器区段。扩散器区段沿排气通路接收排气流,且沿壁接收激励流,且扩散器区段包括壁,壁包括内表面,如此壁围绕排气通路设置,以及在膨胀区段的该多个级的末级处或下游设置在壁中的激励端口。激励端口构造成沿壁的内表面引导激励流以沿壁激励边界层,且激励流的第一压力高于激励端口处的排气流的第二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998725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280062309.2
申请日:2012-12-07
Applicant: 西门子能源有限公司
IPC: F01D25/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25/305 , F02K1/38 , F02K1/386 , F05D2240/122 , F05D2270/173
Abstract: 一种限定在内边界与外边界之间的用于沿轴向方向引导流体流的流动通路。流动控制叶片支撑在内边界与外边界之间的径向位置。流体排出开口设置用于将压缩流体流从叶片的后缘排出,流体控制表面设置为与流体排出开口相邻并且在叶片的后缘沿轴向方向延伸。流体控制表面具有形成康达表面的弯曲的后缘。流体排出开口被选择性地提供有压缩流体用以沿着控制表面产生康达效应。康达效应具有径向方向上的分量,其作用为使流动路径中的流体流朝向内边界和外边界中的一者径向向内或者径向向外地转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