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6509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356551.2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IPC: H03M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立式Sigma‑delta电路,该电路包括FPGA芯片、高速开关、载波发生模块以及依次连接的电荷转移模块、前置放大电路、A/D转换单元和解调滤波单元,FPGA芯片分别与高速开关、A/D转换单元和解调滤波单元连接,高速开关分别与载波发生模块、前置放大电路和电荷转移模块连接,载波发生模块与MEMS加速度计的输入端连接,电荷转移模块与MEMS加速度计的输出端连接。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流片开发周期长、改造难度大并受模拟器件适配影响导致误差较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72851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423060.5
申请日:2022-11-14
Applicant: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IPC: G01P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速度计免标定非线性测量工装及装置。该测量工装包括:转接底座;平面轴向测试安装板和Z轴测试安装板,均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转接底座上并且不同时与转接底座连接,并且在需要进行平面轴向测试时,所述平面轴向测试安装板与转接底座连接;在需要进行Z轴测试时,所述Z轴测试安装板与转接底座连接;测试电路安装板;所述测试电路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所述转接底座上,所述测试电路安装板具有镂空通孔c,沿所述镂空通孔c周向具有多个测试电路板安装孔,测试电路板通过所述测试电路板安装孔固定在所述测试电路板上。该工装具有可替换性、免重复标定特性,使得测试流程得以简化,极大的提高了测试效率,且精度得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964690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010678964.7
申请日:2020-07-15
Applicant: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IPC: G01C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英音叉陀螺表头筛选测试装置,包括工装外壳结构(2)、表头安装支架(12)、测控电路(4)、减振组件、锁紧组件、圆孔插座、柔性金属带。石英音叉陀螺表头(1)通过锁紧组件安装在表头安装支架(12)上,所述表头安装支架(12)通过金属带(6)与测控电路(4)的电源地信号连接。所述表头安装支架(12)通过减振组件实现同工装外壳结构(2)的固连。在表头安装支架(12)对应表头对外引线位置处进行开孔,孔内布置圆孔插座,表头引线插入圆孔插座,圆孔插座引线端通过柔性金属带与测控电路(4)连接。本发明用于石英音叉陀螺表头筛选,有效抑制了测试的干扰误差,提高了测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427854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210019836.0
申请日:2022-01-10
Applicant: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机电陀螺正交耦合误差抑制电路,包括:C/V转换电路、放大电路、可调移相电路、相敏解调电路、控制器以及反馈加力电路;C/V转换电路根据检测电容阵列产生的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放大电路与C/V转换电路连接以放大电压信号;可调移相电路用于相位调整输出解调波;相敏解调电路分别与放大电路和可调移相电路连接以根据放大后的电压信号和解调波进行相敏解调;控制器与相敏解调电路连接以根据相敏解调后的电压信号输出控制信号;反馈加力电路与控制器连接以根据控制信号向微机电陀螺的检测电容阵列输出正交抑制电压。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微机电陀螺的正交耦合误差大导致微机电陀螺的综合性能降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322973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019844.5
申请日:2022-01-10
Applicant: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IPC: G01C19/5776 , G01C2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EMS哥氏力陀螺ASIC最优控制参数获取方法,包括:生成初始配置TXT文件;将初始配置TXT文件中的内容写入测试单片机初始化配置函数Cntrl_Ini中;根据初始化配置函数Cntrl_Ini或OTP内部ASIC控制参数进行控制参数的初始化;进行陀螺性能测试试验;判断当前ASIC控制参数是否是最优控制参数,若否,则调整ASIC控制参数重新生成初始配置TXT文件,返回执行将初始配置TXT文件中的内容写入测试单片机初始化配置函数Cntrl_Ini中,直至当前ASIC控制参数为最优控制参数;若是,则将当前ASIC控制参数写入ASIC的OTP中,完成MEMS哥氏力陀螺ASIC最优控制参数的获取。本发明能够在不烧写OTP的前提下,反复尝试不同的陀螺控制参数以获取最优控制参数,实现了ASIC控制参数的灵活、多次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98840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67175.8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EMS加速度计组合标定方法及标定装置,该方法包括:设置一可旋转安装板;调整安装板处于水平状态;以MEMS加速度计组合的每个外侧面依次作为安装面将MEMS加速度计组合固定于安装板上,在MEMS加速度计组合通过任意一个外侧面固定于安装板之后采集MEMS加速度计组合的输出;安装板绕水平对称轴依次旋转m个不同角度,在安装板旋转至任意一个角度时重复步骤三,共获得n组MEMS加速度计组合的输出;根据n组MEMS加速度计组合的输出计算MEMS加速度计组合的误差参数,并根据MEMS加速度计组合的误差参数修正MEMS加速度计组合的参数以完成MEMS加速度计组合标定。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在外场试验环节中进行MEMS加速度计组合标定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440798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638589.0
申请日:2019-07-16
Applicant: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精度集成化微惯性测量单元及惯性导航系统,该微惯性测量单元包括:电路模组、柔性部件和安装骨架,电路模组包括综合信息处理电路模块、陀螺电路模块单元和加速度计电路模块单元,柔性部件用于电连接电路模组中的任意两个电路模块以实现电路模组的一体化,电路模组中的七个电路模块一一对应设置在七个安装台面上。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陀螺和加速度计的台体构造和互连部件较为复杂所导致的在同等精度条件下微惯性测量单元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425250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646053.3
申请日:2019-07-17
Applicant: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MEMS惯性仪表系统的一体化减振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MEMS惯性仪表系统的减振结构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该MEMS惯性仪表系统包括MEMS惯性仪表和配套的印制电路板,MEMS惯性仪表设置在印制电路板上,该一体化减振结构包括:连接组件和一体化减振器,连接组件套设在MEMS惯性仪表的外侧,用于将一体化减振器与MEMS惯性仪表连接,连接组件沿着MEMS惯性仪表的周向具有环形空腔;一体化减振器用于MEMS惯性仪表系统的减振,其包括多个形状相同的减振元件,多个减振元件沿着环形空腔的周向间隔设置在空腔内,多个减振元件呈中心对称且采用相同弹性材料制成,其中,多个减振元件通过一体成型方式设置在空腔内。
-
公开(公告)号:CN119997382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939218.3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IPC: H05K3/22 , H05K5/06 , H05K5/02 , H05K7/14 , H05K5/03 , H05K1/18 , F16F15/08 , F16F15/02 , G01C2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微惯性单元的耐高温抗过载灌封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一、先用有机硅胶对电路组件中的陀螺芯片和加速度计芯片进行包裹涂覆;步骤二:将外壳固定在加热台上,再将环氧胶匀速注入外壳,核对灌封量和灌胶状态达到要求后,再将外壳从加热台上取下;步骤三:将外壳固定在振动仪上或者真空腔内,通过振动或者真空的形式对其进行脱泡处理;步骤四:将脱泡后的外壳放到高温固化箱中,待环氧胶完全凝固硬化后取出。本发明在保证精度不受损的前提下,提高了微惯性单元的抗过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865096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211356551.2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IPC: H03M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立式Sigma‑delta电路,该电路包括FPGA芯片、高速开关、载波发生模块以及依次连接的电荷转移模块、前置放大电路、A/D转换单元和解调滤波单元,FPGA芯片分别与高速开关、A/D转换单元和解调滤波单元连接,高速开关分别与载波发生模块、前置放大电路和电荷转移模块连接,载波发生模块与MEMS加速度计的输入端连接,电荷转移模块与MEMS加速度计的输出端连接。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流片开发周期长、改造难度大并受模拟器件适配影响导致误差较大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