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振子式减振装置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813063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380060921.0

    申请日:2013-1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145 F16F15/31

    Abstract: 离心振子式减振装置具有:支撑体(14),其固定于旋转轴(12)上并具有成对的第1曲线轨道(22A、22B);惯性质量体(16),其支撑于支撑体(14)的外周部上并具有成对的第2曲线轨道(23A、23B);以及销(24),其以滚动自如的方式嵌合于第1曲线轨道(22A、22B)和第2曲线轨道(23A、23B)的交叉部上。使成对的第1曲线轨道(22A、22B)的形状彼此不同,并且使成对的第2曲线轨道(23A、23B)的形状彼此不同,因此惯性质量体(16)不仅在支撑体(14)的周向上进行平移运动还进行自转运动,从而使得对于低频振动的减振性能提升。另外,自转运动使得惯性质量体(16)不易从支撑体(14)的区域(S)中鼓出,能够相应地使惯性质量体(16)大型化而进一步提升减振性能。

    定子的制造方法及定子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3237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073804.8

    申请日:2024-0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子的制造方法及定子。定子的制造方法是定子(1)的制造方法,定子(1)具备:定子铁心,其具有多个齿(5)及多个插槽(7);多个线圈(3),其具有以沿轴向延伸的方式形成而在插槽(7)中穿过的分段导体(12);以及发泡剂(9),其设置在齿(5)与线圈(3)之间,在定子(1)的制造方法中,包括:以横跨于隔着一个齿(5)而位于周向的两侧的两个插槽(7)的方式,将发泡剂(9)从定子铁心(2)中的轴向的一方穿过的发泡剂插通工序;以及在发泡剂插通工序之后,通过对发泡剂进行加热而使其膨胀,由此将线圈(3)相对于定子铁心(2)固定的线圈固定工序。

    电动车辆及电动车辆用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182063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1910129181.0

    申请日:2019-02-21

    Inventor: 西井文哉

    Abstract: 提供电动车辆及电动车辆用控制装置。在电动车辆中,能够感受到与传统动力设备类似的重力加速度的变化。在电动车辆(1)中设置:变速器(18),其根据所供给的变速挡指令值N*设定变速挡N,以与变速挡N对应的齿轮比对马达(16)的旋转速度进行减速,驱动车轮(20)旋转;用户操作部(21、22),其基于用户的操作输出变速挡指令值N*和速度操作量Pd;以及控制部(30),其将直流电压指令值vdc*或交流电压指令值vac*设定为与变速挡N及速度操作量Pd对应的操作对应值,并且当用户操作部(21、22)的操作中规定的条件成立时,将直流电压指令值vdc*或交流电压指令值vac*设定为比操作对应值高的值而使加速度产生变化。

    旋转电机的定子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266159B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1910139825.4

    申请日:2019-0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其能够使通过激光焊接来接合的导体的端部彼此可靠地对接,并且能够防止在焊接中使用的激光所引起的构件的损伤。在旋转电机的定子(10)中,凸侧对接部(100)及凹侧对接部(200)分别具有接合面(101、201)及卡合面(102、202),且在相互对接的状态下通过激光焊接来接合。在轴向上,凸侧对接部中的从绝缘覆膜(48)到接合面(101)的高度(Hp)比凹侧对接部中的从绝缘覆膜到接合面(201)的高度(Hd)高。另外,在径向上,凸侧对接部中的从绝缘覆膜到接合面的突出距离(Lp)比凹侧对接部中的从绝缘覆膜到接合面的引入距离(Ld)长。

    旋转电机的定子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266159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139825.4

    申请日:2019-0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其能够使通过激光焊接来接合的导体的端部彼此可靠地对接,并且能够防止在焊接中使用的激光所引起的构件的损伤。在旋转电机的定子(10)中,凸侧对接部(100)及凹侧对接部(200)分别具有接合面(101、201)及卡合面(102、202),且在相互对接的状态下通过激光焊接来接合。在轴向上,凸侧对接部中的从绝缘覆膜(48)到接合面(101)的高度(Hp)比凹侧对接部中的从绝缘覆膜到接合面(201)的高度(Hd)高。另外,在径向上,凸侧对接部中的从绝缘覆膜到接合面的突出距离(Lp)比凹侧对接部中的从绝缘覆膜到接合面的引入距离(Ld)长。

    旋转电机的定子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90693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125628.7

    申请日:2019-0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涡流损耗的分段导体型旋转电机的定子。旋转电机的定子(10)具有(11)和线圈(15),该线圈(15)包括多个线圈段,该多个线圈段分别插入到在该定子铁芯(11)上形成的多个插槽(12)中。在插入到各插槽(12)中的多个线圈段中,位于内径侧的线圈段为绞合线(50)、其他线圈段为单线(40)。

    扭矩传递装置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143635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085919.9

    申请日:2017-02-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扭矩传递装置(100),其将来自以轴线(CL0)为中心旋转的第1旋转体(1)的扭矩传递至第2旋转体(2),扭矩传递装置具备:中间部件(3),其配设于第1旋转体(1)与第2旋转体(2)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PA)上;第1弹性体(4)和第2弹性体(5),它们分别安插在第1旋转体(1)与中间部件(3)之间以及中间部件(3)与第2旋转体(2)之间;惯性体(6),其经由第3弹性体(7)与中间部件(3)连接;以及弹性体支承部(8),其将第3弹性体(7)支承成能够伸缩,弹性体支承部(8)在第1旋转体(1)和第2旋转体(2)停止了旋转的初始状态下,以对第3弹性体(7)施加有初始载荷的状态支承第3弹性体(7)。

    扭矩传递装置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143634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085712.1

    申请日:2017-02-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扭矩传递装置(100),其将来自以轴线为中心旋转的第1旋转体(1)的扭矩传递至第2旋转体(2),扭矩传递装置具备:中间部件(3),其配设于第1旋转体(1)与第2旋转体(2)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PA)上;第1弹性体(4)和第2弹性体(5),它们分别安插在第1旋转体(1)与中间部件(3)之间以及中间部件(3)与第2旋转体(2)之间;以及惯性体(6),其经由第3弹性体(7)与中间部件(3)连接,第3弹性体(7)在轴向上配置于第1弹性体(4)与第2弹性体(5)之间,并且在径向上配置于第1弹性体(4)与第2弹性体(5)之间。

    车辆驱动装置
    1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416204U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20914587.5

    申请日:2019-06-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驱动装置,可实现车辆驱动装置的轴向的小型化。车辆驱动装置构成为:在将彼此可一体旋转地连接的第一环齿轮、第二太阳齿轮设为第一旋转元件,将第一齿轮架设为第二旋转元件,将彼此可一体旋转地连接的第一太阳齿轮、第二齿轮架设为第三旋转元件,将第二环齿轮设为第四旋转元件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旋转元件满足各自的转速在共线图中依次排列的共线关系,第一旋转元件连接于第一电机,第二旋转元件连接于向驱动轮传递动力的输出构件,第三旋转元件连接于内燃机,第四旋转元件连接于第二电机,第一行星齿轮机构配置于第一电机的转子的内侧,第二行星齿轮机构配置于第二电机的转子的内侧。

    旋转电机的定子结构以及具备此定子结构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0898671U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921072268.0

    申请日:2019-07-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将定子内部的热有效地放出至外部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结构以及具备此定子结构的车辆。旋转电机的定子结构包括:定子铁芯(34),具有包含开口槽的槽(42);定子线圈(36),被插入至槽(42);散热部(30),配置在定子铁芯(34)的一侧面侧;以及一个以上的热管部(46),连结于散热部(30),且热管部(46)在内部具有工作液体,热管部(46)从散热部(30)朝定子铁芯(34)的另一侧面的方向延伸且配置在槽(42)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