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05709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600875.0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激光剪切散斑热加载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结构件的特点和典型损伤特征,建立结构件和损伤的有限元模型;依据热加载装置的加载功率对有限元模型施加热载荷;基于热载荷的施加结果,形成典型损伤处和温度控制点处的温度与应变值之间的关系;根据关系确定温度控制值;基于控制温度值控制热加载,获得目标剪切散斑图像。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依据热加载装置的加载功率对有限元模型施加热载荷,并基于热载荷的施加结果形成典型损伤处和温度控制点处的温度与应变值之间的关系,根据关系热加载的温度值,获得目标剪切散斑图像,实现了定量的施加热载荷,使结构件产生所需要的形变,获得满意的剪切散斑图像并得到损伤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353179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862774.4
申请日:2016-09-28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2 , G01M7/00 , G01N3/32 , G01N2203/0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谐振式三点弯高温疲劳试验机,下夹具、主动杆、动力传感器、静力传感器、激振杆、激振器相互连接构成动力加载运动组件,为保持动力加载运动组件轴向单自由度运动,利用下运动定位簧片、上运动定位簧片将动力加载运动组件横向约束于主机架上,只容许其上下运动。在动力加载运动组件与主机架之间加装可调刚度弹簧,以便实现较高的谐振频率。上夹具固定在静载调节装置上,加热炉位于加热炉支架上。主机架固定在底座上,加热炉支架和底座放置在地面上。本发明通过疲劳试验机与高温夹具的一体化设计,得到能够满足高温环境的谐振式疲劳试验装置,既满足高温环境又满足高效率实验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973516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510920734.6
申请日:2015-12-11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L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L5/00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识别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脉动推力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固体火箭发动机在预设时间段内的加速度,加速度为时间域t的加速度;将时间域t的加速度变换为时间域τ的加速度,得到对应时间域τ的加速度,固体火箭发动机在时间域τ具有时不变特性;在预设时间段内用数字方法生成随机函数;将所述随机函数变换为时间域τ的随机函数;将所述时间域τ的加速度和所述时间域τ的随机函数分别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时间域τ的加速度和所述时间域τ的随机函数的傅里叶变换;根据所述时间域τ的加速度和所述时间域τ的随机函数的傅里叶变换识别得到所述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脉动推力的功率谱密度;以及根据功率谱密度计算得到所述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脉动推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520032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111037125.8
申请日:2021-09-06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IPC: G16C6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热老化材料低周疲劳寿命的预测方法,包括:S1确定材料在未老化的疲劳强度系数σ'f、疲劳强度指数b、循环强度系数K和循环应变硬化指数n,确定材料在不同老化时间下的疲劳强度系数σ'f、疲劳强度指数b、循环强度系数K和循环应变硬化指数n,并建立与老化时间的函数关系;S2根据K、n、σ'f、b确定疲劳延性系数ε'f和疲劳延性指数c与老化时间的关系;S3将σ'f、b、ε'f、c代入Basquin‑Manson‑Coffin方程中,得到适用于不同老化时间的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方程。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材料在热老化的低周疲劳寿命不能准确预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19831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47716.1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薄膜材料的新型原位双轴蠕变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架主体、滑轮组、夹具组、十字形双轴试样、导轨、砝码。机架主体由底座、机架圆柱及机架平台构成,在机架平台上设置四组对称分布的导轨、夹具组及滑轮组。本发明提出的原位双轴蠕变试验装置由对应于四组滑轮组的砝码来为十字形双轴试样施加恒定的蠕变作用力,砝码的重力通过尼龙线和滑轮组的支撑作用施加到夹具组,夹具组通过导轨平台的滑动作用进而将砝码的重力传递给试样,使试样受到与砝码重力相同的恒定蠕变作用力。本装置结构简单、体积较小、造价低,便于多个装置进行多组蠕变试验同时进行,且可搭配不同环境箱以实现不同环境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787156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24397.1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飞行器结构的重复使用性能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涉及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包括:通过选取飞行器的多个相同的待检测结构样本;基于中子成像技术确定待检测结构样本的损伤极限值,以及根据中子散射技术对确定待检测结构样本的内应力极限值;根据中子成像技术对已重复使用的目标检测结构进行损伤成像确定目标检测结构的当前损伤参数,以及根据中子散射技术对目标检测结构进行内应力检测,得到目标检测结构的当前残余应力参数;基于损伤极限值、内应力极限值以及目标检测结构的当前损伤参数和当前残余应力参数,对目标检测结构实现重复使用性能检测。本公开可以提高对飞行器结构的重复使用性能检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89659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110381800.2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适用于微重力落塔试验的高微重力水平测量方法,属于极端环境测试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确定测量单元几何尺度及测试用工质种类;第二步、对测量单元内部进行洁净化处理;第三步、测量单元内部的测试用工质进行封装;第四步、微重力水平校准;至此,完成高微重力水平的有效测量。本发明可显著降低微重力水平测量的响应时间,且能够满足10‑6g级别高微重力水平的测量,解决了现有机械式微重力测量无法实现10‑6g级别微重力水平的测量,测量响应时间无法满足微重力落塔微重力水平测量的问题,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
公开(公告)号:CN115755638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153878.X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IPC: G05B17/02
Abstract: 考虑舵轴间隙的典型舵面地面颤振虚拟试验建模方法。本申请涉及动力学与控制研究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地面颤振虚拟试验建模方法,建模方法用于建立具有激振器、舵面、舵轴的模型,建模方法包括:构建降阶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降阶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包含边界点自耦合、边界点与内部点耦合、内部点与边界点耦合和内部点自耦合相对应的降阶质量和降阶刚度;根据降阶模态自由度位移、降阶模态自由度速度、激振器的作用力和舵轴受力,求解降阶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得到激振台面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其中舵轴受力根据舵轴位移和舵轴间隙确定。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克服了传统方法难以考虑舵轴间隙影响的问题,使舵面模拟结果更加准确、贴近实际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5688301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160079.5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动力学及控制研究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非线性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多体伸缩套筒的降阶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降阶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包含边界点自耦合、边界点与内部点耦合、内部点与边界点耦合和内部点自耦合相对应的降阶质量和降阶刚度;根据降阶模态自由度位移、降阶模态自由度速度、边界节点加速度、边界节点速度、边界节点位移,以及第一子结构与第二子结构连接节点的位移和载荷非线性映射关系,求解降阶结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得到边界节点载荷,多体伸缩套筒的非线性动力学时域振动信号。本申请的方案克服了传统方法无法考虑弹性变形与非线性大范围运动相互耦合影响的问题,模拟结果更加精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4216568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0993746.7
申请日:2021-08-27
Applicant: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
IPC: G01J5/06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强辐射环境下的点温仪测试抗干扰装置,属于测量测试技术领域,包括抗干扰装置主体和液冷循环系统,抗干扰装置主体采用不透光材料制成,抗干扰装置主体为空心柱状,包括抗干扰测量光路和换热通道,抗干扰测量光路为贯穿抗干扰装置主体的通孔,换热通道沿抗干扰测量光路轴向设置,液冷循环系统采用比热容大的液态冷却介质,连接换热通道并形成循环回路。本发明可以从物理上隔绝高温辐射加热所带来的强辐射环境对红外点温仪测温精度的影响,并减弱防隔热设备在高温下产生的烟尘阻挡,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