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供油系统
    4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90064B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0810087588.3

    申请日:2008-04-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4

    Abstract: 形成连通通道(90),润滑/冷却油通道(86)中的油通过该连通通道(90)导至到机械油泵(54)的入口端口侧。因此,油因为电动油泵(58)的操作而通过连通通道(90)从润滑/冷却油通道(86)供应到机械油泵(54),且机械油泵(54)内的空气被移除。因此,能够防止电动油泵(58)例如在马达动力巡航模式中引起吸气噪音,并且能够提高在发动机(52)起动期间由机械油泵(54)产生的液压的上升特性。

    混合动力车辆驱动装置
    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87062A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210251316.9

    申请日:2012-07-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37/0826 B60K6/40 B60K6/405 B60K6/445 Y02T10/623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驱动装置(10),包括:第一电动机(MG1)的配置在第一轴线(C1)上的第一转子轴(16);包括行星齿轮装置并配置在第一轴线上的动力分配机构(28);用作动力分配机构的输出部件并配置在第一轴线上的输出齿轮轴(40);配置在第二轴线(C2)上的中间轴(18);第二电动机(MG2)的配置在第三轴线(C3)上的第二转子轴(22);配置在第三轴线上的动力传递轴(20);配置在第四轴线(C4)上的差速器齿轮(24);和包括多个壳部件(12a,12b,12c,162,164,166)的外壳(12,152)。输出齿轮轴、动力传递轴、中间轴、差速器齿轮、第一转子轴和第二转子轴可旋转地由作为所述多个壳部件之一的共同的壳部件(12b,164)支承。

    车辆用驱动装置
    4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44969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180016838.4

    申请日:2011-04-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K6/405 B60K2001/003 H02K7/006 H02K9/19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实现能够抑制外壳大型化和制造成本增大,并且对转子支承轴承和旋转电机适当地供给润滑冷却液。旋转电机重复壁部(71)具备供给流路(52),该供给流路(52)供润滑冷却液流通,并且形成有向支承旋转电机(11)的转子(11a)的转子支承轴承(9)供给润滑冷却液的供给部亦即第一供给部(31),第一供给部(31)具备节流部,该节流部具有比润滑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上游侧的流路截面积小的流路截面积,供给流路(52)在比第一供给部(31)更靠上方的位置具备向旋转电机(11)供给润滑冷却液的供给部亦即第二供给部(32)。

    半导体模块
    4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197475A

    公开(公告)日:2011-09-21

    申请号:CN201080003048.8

    申请日:2010-0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473 H01L2924/0002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避免现有技术下半导体模块大型化的技术,同时确保底板与壳体部件的连结强度。半导体模块(1)具备:底板(2),其一个面形成有散热片区域,所述散热片区域设置有散热片;基板(3),其装载于底板的另一个面;壳体部件(4),其具备内部空间(40),并且其一个壁(42)设置有开口(43),所述开口(43)比底板的一个面小但比散热片区域大。底板通过壳体部件的开口使散热片从内部空间侧向外部突出,并且底板被与壳体部件的内部空间侧的面密封粘结,并通过向内部空间填充树脂,从而将壳体部件、基板和底板固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