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39931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02915.6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用车自动驻车功能异响的评价、测试分析方法,涉及车辆驻车控制领域,其包括:乘用车样车与控制软件状态检查、乘用车样车试验测试设备安装、调试、自动驻车功能、制动踏板抬起时异响评价测试、自动驻车功能、轻踩加速踏板时异响评价测试、噪声数据处理分析等步骤,针对自动驻车功能开发和验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异响失效模式进行快速的特定工况的评价识别,解决如何快速识别自动驻车功能的潜在异响,用于制动助力系统的NVH开发,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解决了液压控制单元制动管路内压力瞬时较大的波动、容易产生噪声和抖动影响乘坐体验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6463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520733.1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G06F119/10 , G06F119/14 , G06F111/0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复模态贡献量结果匹配吸振器的消除制动尖叫方法,涉及制动系统的制动尖叫噪声优化领域,依靠正向研究的方式解决制动尖叫,直接面向问题,选定吸振器安装方案,通过计算机识别筛选吸振器的布点位置,吸振器安装于制动系统轮边部分零部件外表面,通过安装吸振器的方式解决制动尖叫问题,吸振器耐久性好,适用于各种工况,吸振器优先安装于制动钳、制动钳支架、转向节或悬架中的某个零部件上,修改方案时对制动性能影响小,且验证难度小,成本低,生效的成功率高、匹配速度快,作用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687939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755187.5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环境下汽车制动消音片阻尼特性测试方法,涉及材料阻尼特性测量领域,将消音片与钢板组成测试样件,将消音片置于环境仓内进行低温冷冻,并于环境仓内进行悬挂测试,使其满足自由悬挂法阻尼测试要求,采用力锤激励,传声器采集声信号,能够高效的完成低温环境消音片阻尼特性参数测试,有助于更加准确的评估低温状态下制动消音片的阻尼水平,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处理,进而可以准确的测出消音片的阻尼特性,基于半功率带宽法得出对应钢板弯曲与扭转模态下的消音片阻尼损耗因子及阻尼比,填补了现有技术缺少低温环境汽车制动消音片阻尼特性测试方法的空缺。
-
公开(公告)号:CN11655880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88638.0
申请日:2023-05-2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3/00 , G01N19/02 ,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制动摩擦片阻尼系数测量方法,属于摩擦片测试技术领域,能够准确获取制动摩擦片阻尼系数,增加对零部件的了解;有助于完善零部件开发要求,在时间维度上前移对制动NVH问题的掌控;提高制动系统NVH问题分析的准确性,有限元计算中输入测试得到的准确的阻尼系数可以提高仿真精度;有助于积累摩擦片阻尼系数数据库,为后续开发过程中摩擦片材料选型提供数据支撑,也为消音片匹配提供数据支持。依靠本专利可以实现准确的测量不同温度下制动摩擦片的阻尼系数,为制动摩擦片、制动系统的阻尼分析及测试提供方法支撑,为仿真分析的参数准确化提供助力,为汽车制动系统NVH开发控制提供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633748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113927.5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机械液压转向系统噪声的测试与数据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在被测车辆驾驶员内外耳处布置传声器,同时读取发动机转速,测量之后典型工况下车内噪声水平和对应发动机转速;S2、被测车辆热机;S3、测量怠速工况典型噪声;S4、测量行驶工况典型噪声;S5、依据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对测得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噪声问题。本发明针对机械液压转向系统在整车状态下可能存在的典型NVH问题的测试和数据分析方法进行阐述,提出一种机械液压转向系统噪声的测试与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商用车精品化开发在该领域内的试验方法不足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71801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024503.3
申请日:2022-08-25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制动系统用蠕动噪声分析方法、测试方法及装置。所述车辆制动系统用蠕动噪声分析方法包括:获取安装在车辆上的待测试制动系统在各个制动器状态下的蠕动噪声测试数据,所述制动器状态包括常温制动器状态、洒水制动器状态以及洒水隔夜制动器状态;获取各个制动器状态的权重系数;根据各个制动器状态下的蠕动噪声测试数据以及权重系数,获取待测试制动系统的蠕动噪声水平。本申请的车辆制动系统用蠕动噪声分析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制动工况、环境湿度、制动系统摩擦副状态对制动蠕动噪声的影响,从而综合分析制动系统的整体蠕动噪声水平,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测试更为全面,且分析制动系统的整体蠕动噪声水平更为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29681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355433.2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B60T17/00 , G01M17/007 , G06F30/15 , G06F1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动噪声抑制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属于制动系统领域,包括:当接收到制动噪声抑制请求数据时,获取所述制动噪声抑制请求数据中的制动噪声出现的工况以及制动系统可用的布点位置;根据所述制动噪声出现的工况以及制动系统可用的布点位置分别得到ODS测试和整车噪声测试的相应布点位置并获取相应测试结果;建立制动系统的ODS测试振型动画,并根据所述相应测试结果匹配相应吸振器;分别获取所述相应吸振器制动噪声抑制评价结果并判断是否有效,若是,则使用相应位置和/或质量的吸振器。本发明通过安装吸振器的方式解决制动尖叫问题,吸振器耐久性好,适用于各种工况,更改设计方案后其他零部件性能验证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7010238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826956.6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10 , G06F119/14 , G06F111/0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负阻尼系数与频率的制动尖叫噪声仿真分析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制动系统零部件的几何模型,并对其划分网格建立有限元模型;对系统各零部件的材料参数进行定义,并计算各零部件的实模态;基于各零部件的模态试验测试结果与模态计算结果对有限元模型的材料参数进行修正;进行边界条件、计算工况设置;制动系统复模态求解,输出复特征值并计算复阻尼系数;根据计算得到的负阻尼系数值与对应的频率绘制负阻尼系数与频率关系图,对低频与高频范围分别制订评价指标。本发明提升了对制动尖叫噪声仿真计算结果判断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50014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36794.6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汽车制动消音片结构及阻尼特性的模拟分析方法及系统,属于汽车制动噪声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分析与制定消音片结构方案,确定消音片多层结构几何形状;测试消音片各层材料阻尼特性建模数据;建立制动消音片有限元模型及各层阻尼材料模型;建立制动系统结构件的有限元模型;建立制动系统各处接触处的摩擦模型;建立制动系统模型的组装及边界和载荷条件;求解制动系统稳定性计算分析的模态特性;根据模态计算结果分析制动系统模态的稳定性,以调整制动消音片结构及阻尼特性,输出制动消音片结构和阻尼特性。该方法能够对各种多层结构消音片细节结构进行模拟优化,为分析与优化消音片阻尼特性提供关键技术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692454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310767.9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T17/20 , G06F11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制动尖叫的汽车制动盘模态模拟分析方法,属于汽车制动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制动系统制动盘模态相关制动尖叫问题进行分析,对制动盘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制动盘进行实模态提取,通过对制动盘的实模态特性进行分析与优化,从而在制动盘开发前期合理地设计制动盘的结构,规避制动尖叫的发生。本发明无需建立摩擦片、制动卡钳、制动支架、转向节及其接触摩擦部位的复杂模型,无需进行系统不稳定模态分析,只通过制动盘模态特性进行建模与分析,即可评估制动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并能对制动盘结构进行优化控制,在制动盘设计早期规避制动尖叫的发生,可以很好地提升汽车底盘性能和产品竞争力,加快汽车产品的科技进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