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8468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66079.7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传龙 , 董恩源 , 王国华 , 刘佳龙 , 姜国勇 , 尹传仁 , 滕洋 , 王忠泽 , 王永兴 , 孟群轩 , 代文文 , 邹琳 , 高守寰 , 王子槊 , 史伟 , 高航 , 潘超 , 孙萱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梯运维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梯驱动主机多种异常状态检测方法,获取多种型号电梯驱动主机运行数据,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在多种型号电梯驱动主机运行数据预处理数据中提取电梯驱动主机特征数据,训练初始状态下的故障识别算法初始模型,接收实时采集的多种型号电梯驱动主机运行数据进行故障识别算法初始模型的迁移学习,通过梯度下降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后的故障识别算法模型,将电梯驱动主机多种异常状态检测结果代入至预设的结果展示系统中实时显示。解决了一套设备通常只能适用于一种型号的电梯,检测时间长,无法满足快速、准确检测的需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8467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66017.6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大连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传龙 , 董恩源 , 王国华 , 刘佳龙 , 姜国勇 , 尹传仁 , 滕洋 , 王忠泽 , 王永兴 , 孟群轩 , 代文文 , 邹琳 , 高守寰 , 王子槊 , 史伟 , 高航 , 潘超 , 孙萱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梯运维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梯曳引系统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整合了数据采集、存储、预处理、模型训练验证和结果比对等环节。首先,全面收集电梯运行数据并建立数据存储机制,为数据分析和模型训练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数据预处理和集划分确保模型训练的准确性与泛化能力。引入电梯编号与数据匹配机制,实现数据精细化管理。通过比对第一和第二预测结果验证模型准确性,提高了预测可靠性,并为模型优化提供依据。最后,将第三预测结果的数据特征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进一步确保预测准确性。此方法及系统为电梯安全运维和预防性维护提供了有力支持,实现了电梯曳引系统剩余寿命的精准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219301970U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20128095.X
申请日:2023-02-06
Applicant: 大连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传龙 , 王国华 , 郭传江 , 董华军 , 王永兴 , 代文文 , 孟群轩 , 高守寰 , 史伟 , 尹传仁 , 刘磊 , 高航 , 潘超 , 赵善强 , 嵇守航 , 王学宇 , 邹琳 , 白冰冰 , 邹雨桐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梯制动能力检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测量轮,所述壳体的上端另一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扭力扳手,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挤压轮,所述测量轮和挤压轮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块,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钢索放在测量轮的外表面然后,拧动扭力扳手通过螺纹杆带动挤压轮移动,在挤压轮和测量轮的配合下就可以将钢索夹持住,就可以实现测量轮与钢丝绳之间的摩擦力相同,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70372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003747.0
申请日:2025-01-02
Applicant: 盛科精工(沈阳)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内腔组件的自动化螺接与翻铆紧固方法,涉及零件自动装配技术领域,包括运动平台、夹具、铆钉导向机构、推钉机构、送钉机构、螺母上料机构、铆钉推杆、翻铆冲头以及电动起子。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针对内腔组件的自动化螺接与翻铆紧固方法,通过将内腔组件的自动化螺接与装配后半空心外螺纹铆钉翻铆紧固组合起来,实现内腔组件的自动化螺接与翻铆紧固,并且可自动实现多个工件侧孔的自动化装配,极大提升了装配精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993808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210441889.1
申请日:2022-04-2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包络角的纤维束张力与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机架模块、牵引系统、水平运动系统和测试单元。本发明以分析纤维预制体自动化编织制备工艺中纤维束与导向辊之间的包络角为切入点,可以多方位地对制备工艺过程中纤维束摩擦系数的变化进行模型化分析。本发明通过公式计算准确改变牵引作用点P、导向辊Ⅰ中心点A、导向辊Ⅱ中心点B之间的空间位置,实现不同的包络角组合,使得操作更加简易化。本发明的第一安装板上的每组相邻安装孔的孔间距的等差变化,可以实现快速调节不同的包络角组合,在安排不同的包络角组合试验时尽可能地减少导向辊Ⅰ和导向辊Ⅱ的空间位置的计算量。本发明可实现纤维束在导向辊Ⅰ上的多种运动形式。
-
公开(公告)号:CN116690307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0373345.0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全闭环五轴数控机床的在机实时测量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位移测量组件、信号分路器、多功能信号控制盒、光栅尺、同步通讯模块和上位机。位移测量组件中的高精度同轴夹具用于将该组件与机床主轴连接;多功能信号控制盒实时读取机床各轴光栅尺信号,同步触发位移传感器采集被测工件表面信息;同步通讯模块将各轴光栅尺信号和传感器测量信号并行缓存至上位机FIFO旋转缓冲模块,以减轻高速传输负担;上位机对FIFO模块中的各轴光栅尺信息和测量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及坐标变换,最终获得被测工件表面的三维几何信息。本发明解决了全闭环数控机床各轴光栅尺与外部传感器难以实时同步采集的难题,满足了大型复杂曲面结构件在机精密测量的需求。(56)对比文件陈威.基于快刀伺服的辊筒模具微结构加工技术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I辑.2023,(第第01期期),第17页.
-
公开(公告)号:CN113060254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110227467.X
申请日:2021-03-01
Applicant: 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 启东中远海运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广东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 广东工业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水动力定位原油输送船的可伸缩推进装置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安装前准备工作;步骤2、利用吊机吊入推进器;步骤3、推进器安装平台的定位与焊接;步骤4、安装下导杆组件;步骤5、安装上导杆组件;步骤6、安装液压单元;步骤7、伸缩测试;步骤8、安装主电机;步骤9、临时将底板附到导流罩的筋板上;步骤10、安装上导板座的铰制螺栓;步骤11、安装锁止装置;步骤12、安装锁紧装置的空气面板;步骤13、底板安装;步骤14、报验并连接剩下的油管,注油,并连接电缆,完成可伸缩推进装置的安装。由于采用本发明的安装方法,大大提高了安装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安装的出错率和损毁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69080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499486.7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陶瓷基复合材料加工技术领域,提出一种细长薄壁陶瓷基复合材料管材内孔加工装置,该加工装置包括特殊柔性刀具、夹紧执行系统、通料模块、进给运动系统,特殊柔性刀具由开有多个小孔的软管构成,通料模块包括磨料泵、通料细管、双向接头、磨料箱,进给系统包括电机和收放管机。磨料泵入至均匀流出后,启动机床至稳定转速,转动收放管机将特殊柔性刀具反复进行收放拉动,完成对薄壁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内孔磨削。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加工方式加工细长薄壁陶瓷基复合材料零件内孔过程产生变形和切削颤振以及冷却润滑、排屑断屑困难,刀具磨损剧烈且管材定位夹紧变形的问题,适用于薄壁陶瓷基复合材料内孔加工高温导致零件发生热胀变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460988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498521.3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陶瓷基复合材料加工领域,提出一种细长薄壁陶瓷管低频振动辅助加工方法。本发明将细长薄壁陶瓷管工件与细长薄壁陶瓷管低频振动辅助装置固定,电机带动输入系统,使得振动圆盘在支撑板凸起上滑动,产生低频振动,通过夹持装置将振动施加在细长薄壁陶瓷管工件上。在细长薄壁陶瓷管加工过程中施加低频径向振动,使得加工方式从单一的转动转变为转动和振动相结合的复合运动,改善了加工效率低、排屑困难等问题。本发明方法简单方便,易于实施,可以实现细长薄壁陶瓷管低频振动加工,使细长薄壁陶瓷管加工精度提高,切削热更易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15709573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430763.0
申请日:2022-11-1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柔性自动化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载有材料的模具置于隔膜装置中;S2、利用热风对隔膜装置中的隔膜、模具和材料加热;S3、通过激光测距仪计算模具凹腔形状,并随之调整模具对应的隔膜面积;S4、将模具与隔膜框固定;S5、根据模具的形状对隔膜下面的空间进行分块抽气;S6、在隔膜上方对隔膜施加正压力;S7、保持压力3min;S8、对隔膜成型后的材料进行检测,若材料不符合标准则对材料重新进行隔膜成型,直至其复合标准。本发明采用激光测距仪计算模具形状,并根据形状调整隔膜,同时采用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对成品进行检测,使产品质量更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