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96918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432231.0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V10/44 , G06V10/764 , G06V10/80 , G06N2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高速公路路况异常检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为:获取高速公路路面的灰度图像并进行尺度变换得到多张变换图像,将每张变换图像划分为多个子区域,根据每个子区域对应的海森矩阵得到疑似裂纹像素点,进而得到疑似裂纹区域;构建窗口在疑似裂纹区域中滑动,基于每个窗口内的疑似裂纹像素点的位置、窗口内疑似裂纹像素点与窗口中心点的欧式距离、窗口内疑似裂纹像素点的数量分别得到裂纹特征角度、裂纹间距指数以及裂纹数量指数,进而构建窗口对应的滤波器对相对于的窗口滤波,以得到裂纹特征图像;利用裂纹特征图像得到高速公路路面的裂纹异常区域,提高了裂纹异常区域检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31472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628958.6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高速公路行人闯入智能检测方法,包括:获取高速公路实时图像及作为训练数据集的历史高速公路视频数据;对训练数据集中的每张初始图像进行多次下采样,并对初始图像及采样后的图像进行关键点检测;根据下采样过程对应关系关键点的极值性表现及变化,获取每张初始图像中每个起始关键点的参考性;根据起始关键点的位置关系及参考性,获取起始关键点所述目标的标准差参数;根据训练数据集和标准差参数对目标检测网络进行训练,将实时图像输入到目标检测网络获取图像中的目标框,完成对行人闯入的检测。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的目标检测网络对不同远近距离的目标采用相同标准差进行检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496918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32231.0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V10/44 , G06V10/764 , G06V10/80 , G06N2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高速公路路况异常检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为:获取高速公路路面的灰度图像并进行尺度变换得到多张变换图像,将每张变换图像划分为多个子区域,根据每个子区域对应的海森矩阵得到疑似裂纹像素点,进而得到疑似裂纹区域;构建窗口在疑似裂纹区域中滑动,基于每个窗口内的疑似裂纹像素点的位置、窗口内疑似裂纹像素点与窗口中心点的欧式距离、窗口内疑似裂纹像素点的数量分别得到裂纹特征角度、裂纹间距指数以及裂纹数量指数,进而构建窗口对应的滤波器对相对于的窗口滤波,以得到裂纹特征图像;利用裂纹特征图像得到高速公路路面的裂纹异常区域,提高了裂纹异常区域检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631472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628958.6
申请日:2022-12-19
Applicant: 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高速公路行人闯入智能检测方法,包括:获取高速公路实时图像及作为训练数据集的历史高速公路视频数据;对训练数据集中的每张初始图像进行多次下采样,并对初始图像及采样后的图像进行关键点检测;根据下采样过程对应关系关键点的极值性表现及变化,获取每张初始图像中每个起始关键点的参考性;根据起始关键点的位置关系及参考性,获取起始关键点所述目标的标准差参数;根据训练数据集和标准差参数对目标检测网络进行训练,将实时图像输入到目标检测网络获取图像中的目标框,完成对行人闯入的检测。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的目标检测网络对不同远近距离的目标采用相同标准差进行检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0249585U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21549688.X
申请日:2023-06-17
Applicant: 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设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护型摄像头,包括支架、衔接架和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衔接架与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衔接架的上表面栓接有监控探头,约束装置设置在支架的上表面,约束装置包括T形架,T形架与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T形架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架,连接架的表面开设有转孔,连接架位于转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衔接扣块,监控探头的下表面栓接有束缚导轨,连接架的侧表面开设有螺纹槽。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约束装置,增加了摄像头的稳定性,继而减少了摄像头被非工作人员调节的问题,提高了摄像头对其自身的防护性,提高了摄像头在工作状态下的监控效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