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35495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30272.0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急救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二次事故的隧道应急救援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包括分析隧道二次事故发生特性,建立二次事故发生的概率模型;确定隧道应急救援资源配置模型目标函数;根据隧道应急救援资源配置模型目标函数,确定隧道应急救援资源配置约束条件;根据二次事故发生的概率模型,确定救援资源模型参数;根据救援资源模型参数和隧道应急救援资源配置约束条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通过二次事故发生的概率模型和采用遗传优化算法求解模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救援资源的配置方案,以应对不同程度的突发事故,提高应急救援资源配置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853950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33954.3
申请日:2022-05-17
Applicant: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F251/00 , C08F283/06 , C08F220/06 , C04B24/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蒸养预制混凝土构件用早强型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早强型外加剂为一种壳聚糖类聚合物,由羧甲基壳聚糖单体、不饱和羧酸单体、不饱和聚氧化烯基醚单体、引发剂和链转移剂发生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得,该壳聚糖聚合物重均分子量为100~150kDa,PDI为2~3。该壳聚糖类聚合物以羧甲基壳聚糖为主链,侧链接枝不饱和羧酸和不饱和聚氧化烯基醚,主链及侧链上分布的羧基基团形成双重吸附位点,充分发挥其减水作用。羧甲基壳聚糖所形成的网络结构效应及其功能性官能团,诱导水化产物,构筑局部塑化区,显著提升加快水化进程。通过减水和早强双重功能的发挥,最终实现加速预制混凝土构件早期强度的增长,达到缩短工期和免蒸养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55956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508715.8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东南大学
IPC: G06V20/52 , G06V10/25 , G06V10/774 , G06V10/20 , G06V10/82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目标检测的隧道火灾烟雾识别方法,具体为:步骤一:采集隧道图像,对数据集中的图像进行筛选,将图像中的火种区域及烟雾区域进行检测框标注,构建深度学习数据集;步骤二:对数据集中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在对预处理后的数据集中具有火灾区域或烟雾区域的图像进行图像增广;步骤三:构建火种烟雾识别模型,并采用步骤二中增广后的数据集对火种烟雾识别模型进行训练;步骤四:实时采集隧道内的场景图像,并对该图像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图像传送至训练好的火种烟雾识别模型中,判断图像中是否存在火种区域和烟雾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80789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127565.X
申请日:2024-01-29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IPC: G06F30/27 , G06Q10/0637 , G06N2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速公路水下隧道运营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隧道行车环境协同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分析交通运行环境、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与温度环境的独立关键控制指标,确定独立关键控制指标评价值,建立综合评价指标函数;B.划分隧道行车环境工况,根据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设置对应管控策略;C.建立目标函数,确定质量启动边界,得到管控工况分类,根据管控工况设定相应管控策略;D.建立控制函数,研究分析控制方案。在本发明中,通过研究关键控制指标,二次分析关键因素,分析隧道行车环境工况,针对管控工况,确定控制函数,保障安全舒适条件下,确定最优控制方案,方案适应不同场合下更复杂的隧道行车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902677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13686.5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东南大学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7 , G08G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事故场景特征的长大过江隧道救援路径生成方法和判断方法,针对超长水下盾构隧道特征,对隧道内的事故场景进行分类和救援设计。本发明参照已有的过江通道影响救援路径的因素,按照事故发生车道、事故发生点是否发生火灾和事故发生点是否发生拥堵三个因素对隧道内事故进行分类。基于救援人员安全和救援时间最短的原则,设置不同隧道段的事故场类,并针对分类结果设计救援路径方案。本发明通过针对不同事故场景生成隧道救援路径,有助于实现对隧道事故的快速救援,降低交通伤亡与财产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731803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50913.4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2J3/00 , H02J3/28 , H02J3/32 , H02J15/00 , G06Q50/06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F17/10 , G06N3/092 , G06N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DPG的电‑氢耦合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和系统,包括在考虑电网运行特点、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电氢多时间尺度耦合的基础上,以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综合考虑电储能、氢储能运行成本、电网运行成本等指标,提出电氢耦合系统优化调度模型;并基于DDPG算法,求解无模型的自适应优化问题,从而得到系统优化调度方案。在电网、氢网、储能、新能源、负荷之间实现能量的有机协调流动,为提高电氢耦合系统运行效益、解决风光等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推动电氢综合能源耦合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754223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256937.6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考虑大埋深、高水压的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试验装置及方法,所述考虑大埋深、高水压的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试验装置包括试验筒、储水组件、浆液筒、压力施加装置以及检测组件。本发明中,该装置能够准确模拟出大埋深、高水压环境下的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过程,并测定出注浆过程中浆液时变性、流变性和渗透范围的变化对土体渗透系数、强度和弹模等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通过该装置可以解决不同土层应力状态下的浆液固结以及渗透扩散问题,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试验装置无法模拟处于大埋深、高水压环境下的盾构隧道壁后注浆过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165889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1555345.X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隧道的分散式自清洁空气净化设备及自清洁方法,包括底座框架、高压放电机构、集尘机构、自清洁机构、搬运机构、电源、电路机构以及配套传感器等。底座框架与隧道顶部连接,其余装置安装于底座上,沿隧道方向从前往后依次为高压放电机构、集尘机构和搬运机构,电路机构位于高压放电机构及集尘机构上方,电源、自清洁机构位于底座框架左右两端。本发明适用于隧道空气净化,可有效去除隧道内空气中颗粒物,并通过使用可移动式集尘机构与自清洁装置,保持净化设备的长期有效运行,同时降低了运维的频率要求以及运维期间的交通组织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165889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555345.X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隧道的分散式自清洁空气净化设备及自清洁方法,包括底座框架、高压放电机构、集尘机构、自清洁机构、搬运机构、电源、电路机构以及配套传感器等。底座框架与隧道顶部连接,其余装置安装于底座上,沿隧道方向从前往后依次为高压放电机构、集尘机构和搬运机构,电路机构位于高压放电机构及集尘机构上方,电源、自清洁机构位于底座框架左右两端。本发明适用于隧道空气净化,可有效去除隧道内空气中颗粒物,并通过使用可移动式集尘机构与自清洁装置,保持净化设备的长期有效运行,同时降低了运维的频率要求以及运维期间的交通组织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64078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908214.9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上海开本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Inventor: 李永波 , 钱浩 , 方若全 , 崔志强 , 曲洪强 , 赵小鹏 , 李兴旺 , 左世荣 , 张文超 , 汪运鹏 , 石国庆 , 李若晨 , 陈淮志 , 万子龙 , 李铎泽 , 赵再祥 , 陈瑞林
IPC: E02D5/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超高压大流量旋喷桩施工方法,该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施工准备;S2、引孔;S3、喷浆。本发明一方面通过多线相交确定桩位并在边钻孔边逐段检测垂直度以精准形成符合技术要求的引孔,并在超高压水和超高压泥浆的结合下实现大直径和大深度成型桩体,成桩质量好,隔渗止水效果优秀,十分适合富水砂层条件下施工;另一方面引孔和成桩速度快,有效缩短施工期限,节约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