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89183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795003.9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 义乌吉利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 , 极光湾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换档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通过利用目标档位确定换挡时待调整的目标换档阶段,在目标换档阶段检测到车辆的第一电机输出扭矩不满足输出条件时,利用车辆的需求扭矩信息和当前扭矩信息确定车辆中与第一电机并联的第二电机对应的辅助扭矩,根据车辆发动机输出扭矩、第一电机的输出扭矩和第二电机的辅助扭矩,控制车辆切换至目标档位。相较于传统的仅使用发动机和第一电机进行换档控制,本方案通过在并联工况且车辆加速时进行换挡的情况下,在第一电机发力不足时主动调用第二电机作为辅助出力,进而提高了混合动力的车辆换档时的平稳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19002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159684.X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义乌吉利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 , 宁波吉利罗佑发动机零部件有限公司 , 极光湾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驱动模式调整方法、装置及设备,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应用于混合动力车辆,所述混合动力车辆包括内燃机以及与所述内燃机驱动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车辆驱动模式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第一调整指令,将车辆的驱动模式调整为第一目标模式;根据所述第一调整指令确定第一电机的第一目标参数,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模式和所述第一目标参数调整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参数,其中,在根据所述第一目标模式和所述第一目标参数调整所述输出参数的过程中,若接收到第二调整指令,则根据所述第二调整指令和第二目标模式调整所述输出参数,所述输出参数包括输出转速和输出扭矩,使车辆可以平顺且快速地切换驱动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1787848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216498.9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IPC: H01M10/6556 , H01M10/6569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17 , H01M50/2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池包的直冷板及电池包,直冷板包括:直冷板本体,直冷板本体上形成有分别与进口连通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第一流路适于与电池进行换热;直冷板本体上还形成有与出口连通的第三流路,第三流路分别与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连通以适于将流经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的换热介质混合。根据本发明的直冷板对电池进行冷却或加热时,第一流路与电池进行换热后,第一流路中的换热介质和第二流路中的换热介质温差较大,又因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分别与第三流路连通,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中温差较大的换热介质在第三流路中混合,使得第三流路中换热介质温度较为均一,直冷板进出口处的温度较为均匀,从而保证了电池包内多个电池温度的一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63813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598804.2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尼龙‑聚苯醚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尼龙‑聚苯醚复合材料,由90‑99.9wt%的第一组分和0.1‑10wt%的第二组分混合后注塑得到,其中:第一组分由30‑80wt%的尼龙、20‑65wt%的聚苯醚、1‑10wt%的扩链剂以及0.05‑2wt%的抗氧剂混合后挤出得到;第二组分为中空微球发泡剂。本发明提供的尼龙/聚苯醚复合材料,使用中空微球发泡剂作为发泡剂,能够提高PA/PPO复合材料的表观质量,而扩链剂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相容性和熔体强度,有助于改善发泡剂的发泡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表观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191935B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410437953.4
申请日:2014-08-29
Applicant: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智能降温装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用风扇对汽车提前降温效果不佳的问题。本装置包括电机、与电机转轴端部连接的风扇和设置在风扇前端用于喷出雾状水滴的喷嘴,喷嘴通过节流阀连通有压力进水管,节流阀具有一个能够控制节流阀通断的阀杆,在电机转轴和阀杆之间设置有控制阀杆动作的传动机构,本装置还包括主控制器、无线接收器、设置在车钥匙内的无线发射器、微处理器和控制按钮,电机连接有电机控制电路,电机控制电路连接主控制器的输出端,无线接收器连接主控制器的输入端,无线发射器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出端,控制按钮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入端。本装置能够提前快速的使车厢内降温。
-
公开(公告)号:CN102476617B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110206034.2
申请日:2011-07-22
Applicant: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0R19/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保护装置。一种汽车前保险装置,包括机舱前部框架和前保险杠总成,还包括缓冲连接结构,所述缓冲连接结构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机舱前部框架的前侧上,所述前保险杠总成连接在所述缓冲连接结构的前侧上,所述缓冲连接结构包括网格状主体和设置在网格状主体下侧边上的与网格状主体为一体结构的沿汽车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加强保护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部件数量少、连接方便、抗碰撞能力强、轻量化程度高的汽车前保险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轿车前保险装置存在部件数量多、安装繁琐、轻量化程度欠佳、防碰撞能力弱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205785B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010289693.2
申请日:2010-09-25
Applicant: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0J7/0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折叠式天窗遮阳板,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强度高、操作便捷省力、使用寿命长,并提高乘驾舒适性的一种折叠式天窗遮阳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强度低、使用寿命短等的技术问题,它包括天窗框架及安装在天窗框架内的遮阳板,所述遮阳板包括前遮阳板和后遮阳板,所述前遮阳板嵌装在前滑架内,所述后遮阳板嵌装在后滑架内,所述前滑架通过导向件与后滑架滑动连接,在所述天窗框架的两侧平行设有双滑道滑轨,所述双滑道滑轨包括上滑道及平行设置在上滑道下侧的下滑道,所述前滑架和后滑架均滑动连接在下滑道内,且所述前滑架可通过导向块自下滑道进入上滑道并位于后滑架的上方。
-
公开(公告)号:CN102229326A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申请号:CN201110075082.2
申请日:2011-03-28
Applicant: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0R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杂物箱开启机构。该开启机构包括锁扣和置于杂物箱本体内的两个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对称设置于杂物箱本体的两端,锁扣位于两个锁紧机构中间且分别与两个锁紧机构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先解锁,后开启的过程,杂物箱的开启方向与锁扣的受力方向不同,解决了杂物箱开启过程中,锁舌倾斜造成的锁舌与仪表台严重磨损的问题;2、采用左右锁紧开关装置,在杂物箱的两端均设置了锁紧装置,解决了杂物箱闭合后,两端翘曲和间隙不均匀的问题;3、增加解锁杆,提高了杂物箱的安全性能,避免由于杂物箱随意开启而造成的贵重物品丢失,能够有效保护杂物箱内的物品。
-
公开(公告)号:CN101974998A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1010514502.8
申请日:2010-10-21
Applicant: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的行李舱锁,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电机和开启臂之间的传动机构比较复杂,结构不紧凑,占用了较大的空间等技术问题。本汽车的行李舱锁,包括一个壳体和一端穿设在壳体上的拉线,壳体上分别固设有电机和铰接有摆臂,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还铰接有锁舌,锁舌的一端且延伸至壳体的外部,该锁舌的另一端分别具有拨头一和拨头二,电机和拨头一之间设有当电机转动时能推动拨头一移动的传动机构,摆臂和拉线相连,通过拉线的拉动能使摆臂抵靠在拨头二上并推动拨头二移动。本装置力学传递良好,运行稳定;传动机构结构上更加简单和紧凑;将锁舌和拨头一、拨头二分别设计,提高锁舌的工艺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86850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665709.7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 ,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压互锁故障检测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基于启动信号唤醒整车控制器,通过整车控制器向电机控制器发送检测请求,基于检测请求,通过电机控制器生成检测信号并经高压线束传输至连接的高压模块,通过整车控制器与高压模块进行CAN通信,以获取高压模块的采样电压以及电压控制器的基准电压,基于采样电压和基准电压确定是否存在高压互锁故障,并在确定不存在高压互锁故障时启动高压上电流程。本申请在电动汽车未启动高压上电之前,实现了不依赖低压线束的高压互锁故障检测,提升故障检测的精准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增强电动汽车的高压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