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53606A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510621049.3
申请日:2015-09-25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21/01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01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面碰撞安全保护系统及其方法、汽车安全保护系统,涉及汽车安全领域,以解决汽车侧面碰撞保护系统对乘客肩部保护较差的问题。该侧面碰撞安全保护系统包括雷达传感器、预保护气囊系统和电子控制单元;雷达传感器采集碰撞前车门和车外侧面障碍物的相对加速度α和相对距离L,电子控制单元根据相对加速度α和相对距离L判断汽车碰撞可能性,并通过条件限定使预保护气囊系统在碰撞还未发生时,根据电子控制单元发出的预保护点爆指令启动,使弹出的推动气囊推动乘客向远离所述车门的一侧移动,增大车门与乘客的距离,避免侧面碰撞发生时,乘客肩部受伤的问题。本发明侧面碰撞安全保护系统用于汽车安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75317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040142.0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7/04 , B60R13/02 , B60R21/02 , B60R21/013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物结构及其控制方法、车门内饰板和车辆,储物结构包括:滑槽;套筒组件,包括内套筒和套设于所述内套筒外壁的外套筒,所述内套筒能相对所述外套筒移动;储物盒,与所述滑槽和所述内套筒均连接,所述储物盒能在所述内套筒的带动下沿着所述滑槽滑动直至与所述滑槽分离,如此,具体实施时,将储物结构安装在车门的车门护板和车门内饰板之间,当发生碰撞时,可以控制内套筒相对外套筒移动,进而使得内套筒带动储物盒沿着滑槽滑动直至与滑槽分离,如此储物盒的掉落可以释放车门内侧的吸能空间,提升车内乘员的安全性,避免车内乘员因吸能空间不足导致受伤加重。
-
公开(公告)号:CN11814844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78887.1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门组件以及车辆,车门组件包括:车门内板、车门外板和车门锁机构,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沿第一方向排布且连接,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设置有玻璃升降器和车门内板加强板,车门锁机构包括车门锁主体、断开结构和第一推动结构,沿第一方向车门锁主体与玻璃升降器相对设置,断开结构适于断开车门锁主体和车门内板加强板的连接,第一推动结构适于推动车门锁主体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车门锁主体和玻璃升降器沿第一方向错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车门组件,在车门受到撞击时,能够增大车门的吸能空间,降低车门侵入量,降低对乘客造成的伤害,同时在不改变传统车辆布置的同时,提高车门组件的便利性和功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442676B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410596587.7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21/205 , B60R21/23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仪表板组件,包括:仪表板;副驾驶顶部气囊,副驾驶顶部气囊设置在仪表板内,副驾驶顶部气囊包括:第一气囊袋和第一气体发生器;副驾驶中部气囊,副驾驶中部气囊设置在仪表板内且位于副驾驶顶部气囊的下面,副驾驶中部气囊包括:第二气囊袋和与第二气体发生器,第二气体发生器包括一级气体发生器和二级气体发生器;约束结构,约束结构设置成在一级气体发生器点火起爆后约束第二气囊袋朝向副驾驶弹出的最大距离、且在二级气体发生器点火起爆后解除对第二气囊袋的约束。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仪表板组件,具有改进的气囊弹出方式,可以有效对副驾驶进行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892828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193527.0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21/01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保障乘员安全的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保障乘员安全的方法包括: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获取位于座椅上的乘员的生理信息,所述生理信息至少包括体重和/或年龄;基于所述生理信息,确定所述座椅对应的安全气囊的引爆动作和所述座椅对应的安全带的收紧动作之间的目标顺序;响应于所述车辆发生碰撞,按所述目标顺序执行所述引爆动作与所述收紧动作。本申请通过乘员的生理信息,对引爆动作与收紧动作的执行顺序进行控制,从而使安全带与安全气囊的最佳动作时间,与乘员身体前倾的速度相适应,发挥出安全带与安全气囊的最佳保护效果,实现对乘员安全的充分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04442676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596587.7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R21/205 , B60R21/23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05 , B60R21/23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仪表板组件,包括:仪表板;副驾驶顶部气囊,副驾驶顶部气囊设置在仪表板内,副驾驶顶部气囊包括:第一气囊袋和第一气体发生器;副驾驶中部气囊,副驾驶中部气囊设置在仪表板内且位于副驾驶顶部气囊的下面,副驾驶中部气囊包括:第二气囊袋和与第二气体发生器,第二气体发生器包括一级气体发生器和二级气体发生器;约束结构,约束结构设置成在一级气体发生器点火起爆后约束第二气囊袋朝向副驾驶弹出的最大距离、且在二级气体发生器点火起爆后解除对第二气囊袋的约束。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仪表板组件,具有改进的气囊弹出方式,可以有效对副驾驶进行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907849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374229.1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K26/02 , B60R16/02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油门踏板防误踩设备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其中,该控制方法包括:获取驾驶状态信息;根据驾驶状态信息,判断是否启动或关闭油门踏板防误踩设备;在确定启动油门踏板防误踩设备时,向油门踏板防误踩设备中的传动结构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以使传动结构根据第一控制指令带动限位板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在确定关闭油门踏板防误踩设备时,向传动结构发送第二控制指令,以使传动结构根据第二控制指令带动限位板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本申请可以在车辆发生紧急情况需要刹车减速时,打开该油门踏板防误踩设备,增加油门踏板被踩踏的阻力,避免出现由于驾驶员误踩油门踏板造成车辆突然加速的情况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845749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11613.2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员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乘员保护系统和车辆,所述乘员保护系统包括七点式安全带,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检测车辆的运行状态;在判定所述运行状态为行驶状态时,检测乘员的身体姿态并判断所述身体姿态的类型;在判定所述乘员的身体姿态为躺姿时,控制所述七点式安全带自动弹出且发送提醒所述乘员系好安全带的提醒信号。本发明的乘员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在碰撞发生前对乘员进行提醒,针对躺姿进行识别,并启动七点式安全带自动弹出的保护系统,在碰撞过程中通过七点式安全带对乘员身体进行多处约束,可以更好地实现乘员保护,可降低碰撞时的乘员伤害,更全面提升整车使用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284513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610192589.9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1/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手柄,用于承接外力以实现转向管柱的锁止或解锁,所述转向管柱调节手柄包括手柄本体,在所述手柄本体的一端设有手柄连接部,所述手柄本体包括形成有所述手柄连接部的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一板体相连的呈“V”形弯曲的第二板体,以及相对于第一板体连接于第二板体另一端的第三板体。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装设有该转向管柱调节手柄的汽车。本发明所述的转向管柱调节手柄,经由设置呈弯曲状的第二板体,降低了手柄本体汽车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强度,在汽车发生碰撞而导致驾驶者膝部撞击转向管柱手柄时,手柄本体会发生弯折溃缩,从而可降低对驾驶者膝部的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222542231U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21302826.9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门锁的解锁装置及车辆,解锁装置包括弹性件、拨杆、惯性件、限位件,拨杆转动安装于车辆上,限位件固定安装于车辆上;弹性件驱动拨杆压接惯性件,限位件与惯性件限位连接,以使拨杆处于非解锁状态;惯性件移动脱离限位件后,弹性件驱动拨杆转动至解锁状态,以解锁车辆门锁。本实用新型中的解锁装置,相比于传统技术中采用传感器检测碰撞的方案,提高了对于不同位置碰撞检测的精确性;本实用新型的解锁装置整体采用机械结构的设计方案,不依赖于电信号,在车辆发生较为严重的碰撞后仍可以实现车辆门锁的解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相比于电子锁具有更低的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