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两轮车的行李架安装构造

    公开(公告)号:CN1651301A

    公开(公告)日:2005-08-10

    申请号:CN200510007324.9

    申请日:2005-0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两轮车的行李架安装构造,其不缩短车座寿命,并使车身后部具有良好外观性。把腿部件(63L)、(63R)安装在扶手杆(50)上,通过设定腿部件的长度,使得行李放置部(61)的下表面与后部乘员用车座(26)之间确保有间隙d。由于在行李放置部(61)的下表面与后部乘员用车座(26)之间可确保有间隙(d),所以,行李架(60)不与后部乘员用车座(26)接触,从而可延长后部乘员用车座(26)的寿命。行李架(60)可自由装卸地卡合在扶手杆(60)上。在后部乘员用车座(26)上乘坐人时,将行李架(60)卸下。这样做的结果是,由于只剩下了扶手杆(50),所以可保持机动两轮车的良好外观。

    摩托车排气系统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314390B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0810098709.4

    申请日:2008-05-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摩托车排气系统。排气管连接到发动机的排气口。废气催化器纵向方向大致沿着摩托车的车辆方向。消音器纵向方向大致沿着摩托车的向前和向后方向。消音器的前部延伸到摩托车的前侧且侧视时与废气催化器重叠,因此废气催化器被消音器遮盖。摩托车车身框架结构,包括:头管;横截面大致方形并从头管向下延伸至后部的主框架;接合到主框架的后侧并向上延伸到后部的右上侧和左上侧后框架;和布置在上侧后框架的下侧并向上延伸至下侧的右下侧和左下侧后框架,横截面大致为U形的板构件的开口侧接合到主框架的后端部分的两侧表面且板构件的封闭端侧的两侧表面接合到下侧后框架。

    自动两轮车
    1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08319B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0910007517.2

    申请日:2009-02-11

    Abstract: 提供一种自动两轮车,能够一边充分确保燃料罐的容量一边提高自动两轮车的设计自由度,且能够提高自动两轮车的维修保养性,把蓄电池壳体简单化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自动两轮车(10)具备:从头管(12)向后下方延伸的主车架(13)、前端部与主车架(13)连接并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下管(15)和左右一对后上管(16)、贮存向发动机(E)供给的燃料的燃料罐(60),其中,燃料罐(60)配置在后上管(16)的上方且利用从燃料罐(60)垂下形成的左右一对罐撑件(61)而被后上管(16)支承,蓄电池(80)其长边沿主车架(13)地被配置在燃料罐(60)与主车架(13)之间。

    机动二轮车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72503A

    公开(公告)日:2008-05-07

    申请号:CN200710168015.9

    申请日:2007-10-3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配置,其既可缩短燃料配管,又可确保乘员上下车时跨越的便利性。在单梁式车架(12)的前部紧接头管(11)之后安装燃料箱(26),在燃料箱(26)的下方且在发动机(31)的前上方配置空气滤清器(27),吸气系统(28)(在图3中,由连接管(28a)、节气门本体(28b)、进气歧管(28c)构成)从该空气滤清器(27)向后下方延伸。单梁式车架(12)的下方悬挂气缸(29)大致水平地向前延伸的发动机,吸气系统(28)与气缸(29)连结。将燃料箱配置于水平气缸附近的单梁式车架上。即,可将燃料箱配置于气缸的上方,从而缩短燃料配管。

    机动二轮车用空气滤清器
    2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48880C

    公开(公告)日:2006-04-05

    申请号:CN02103220.3

    申请日:2002-01-29

    Inventor: 井之川浩志

    Abstract: 一种机动二轮车用空气滤清器,使空气滤清器(13)凸出到覆盖车架(11)的侧部车罩(27)的前方,当从侧面观看车身时,可确认空气滤清器(13)的一部分。这样,可减小车罩内的空气滤清器占有的空间,可使车罩小型化,并没有必要使车罩局部地凸出,可形成平滑形状的外观。因此,可提高车体罩的外观性。而且可减小车罩后部的宽度,并且,可提高车身的细长感,降低高度,提高驾驶者的乘降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