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18047A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0980156596.1
申请日:2009-12-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L21/337 , H01L21/338 , H01L29/778 , H01L29/808 , H01L29/8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66462 , H01L29/1066 , H01L29/2003 , H01L29/77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在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在基板(101)上依次外延生长第1氮化物半导体层(103)、第2氮化物半导体层(104)和p型第3半导体层(105)。然后,选择性地除去第3半导体层(105)。接着,在第2氮化物半导体层(104)上外延生长第4氮化物半导体层(106)。然后,在第3半导体层(105)上形成栅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00502176C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03147458.6
申请日:2003-07-11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4/95 , H01L25/0753 , H01L2224/95085 , H01L2224/95146 , H01L2924/01004 , H01L2924/01005 , H01L2924/01006 , H01L2924/01013 , H01L2924/01015 , H01L2924/01016 , H01L2924/01033 , H01L2924/01049 , H01L2924/10329 , H01L2924/10349 , H01L2924/12041 , H01L2924/12042 , H01L2924/15165 , H01S5/02252 , H01S5/4031 , H01L2924/15153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优点是在将多个半导体元件混合集成化而形成的半导体装置中,制造时既采用FSA工艺,又可以容易并且确实地安装各半导体元件。该制造方法的特征是:半导体激光装置(100)具备:具有邻接主面形成的第一凹部(10a)以及第二凹部(10b)的基板(10);分别嵌入一部分到各凹部(10a、10b)中的第一半导体激光元件11以及第二半导体激光元件(12)。各凹部(10a、10b)的深度都要比嵌入凹部(10a、10b)的第一以及第二半导体激光元件(11、12)的高度要小。
-
公开(公告)号:CN100431179C
公开(公告)日:2008-11-05
申请号:CN03148730.0
申请日:2003-06-2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0079 , H01L33/145 , H01L33/387 , H01L33/405 , H01L33/641 , H01L33/647 , H01L2224/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发光元件、其制造方法及安装方法,目的在于:使由化合物半导体特别是GaN系半导体制成的半导体发光元件的散热性良好,增大它的静电耐压,提高它的发光效率,减少它的串联电阻。发光二极管元件(10)中有包含导电型各不相同的至少两层半导体层的元件构成体(11),在该元件构成体(11)上形成有由ITO制成的透光性p侧电极(15),在该p侧电极(15)上的一部分区域形成有焊接垫(16)。在元件构成体(11)的与p侧电极15相反一侧的那个面上形成有由Ti/Au制成的n侧电极(17),还形成有以n侧电极(17)的Au层为底层、厚度约50μm、利用镀金法制成的金属膜(18)。
-
公开(公告)号:CN1581526A
公开(公告)日:2005-02-16
申请号:CN200410056355.9
申请日:2004-08-0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08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装置,具有形成在蓝宝石基板(101)上的由第1半导体层构成的有源层(活性层)(105),在有源层(活性层)(105)上,形成由氧化层构成的第1氧化区域。根据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可以提高半导体装置的元件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098189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80043623.1
申请日:2011-04-1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L21/338 , H01L21/28 , H01L29/41 , H01L29/47 , H01L29/778 , H01L29/812 , H01L29/87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78 , H01L29/2003 , H01L29/41725 , H01L29/41766 , H01L29/452 , H01L29/475 , H01L29/66212 , H01L29/66462 , H01L29/7786 , H01L29/872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装置,具有:在第一氮化物半导体层(13)上形成、且带隙比第一氮化物半导体层(13)大的第二氮化物半导体层(14);贯穿第二氮化物半导体层(14)且将第一氮化物半导体层(13)的一部分除去的凹部;以及埋入凹部的电极(17)。在第一氮化物半导体层(13)的与第二氮化物半导体层(14)的界面的正下方具有二维电子气体层(13a)。电极(17)和第二氮化物半导体层(14)在第一接触面(16a)相接。电极(17)和二维电子气体层(13a)的部分在连接于第一接触面(16a)之下的第二接触面(16b)相接。第一接触面(16a)是凹部的宽度从下到上变宽的形状。在连接处,第二接触面(16b)相对于第一氮化物半导体层(13)的上表面的倾斜比第一接触面(16a)更陡峭。
-
公开(公告)号:CN103053015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80038572.3
申请日:2011-06-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L21/338 , H01L21/28 , H01L29/778 , H01L29/8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 , H01L29/2003 , H01L29/4175 , H01L29/66431 , H01L29/7787 , H01L29/8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半导体装置具备:被设于基板(101)上且由III-V族氮化物半导体构成的缓冲层(102);被设于缓冲层(102)上且由III-V族氮化物半导体构成的第1半导体层(103);被设于第1半导体层(103)上且由III-V族氮化物半导体构成的第2半导体层(104);被设于基板(101)的背面上且与接地连接的背面电极(111);在第2半导体层104上被设置成相互分离开的源电极(132)及漏电极(134);被设于第2半导体层(104)上的栅电极(136);以及贯通第2半导体层(104)、第1半导体层(103)、及缓冲层(102)并至少抵达基板(101)且使源电极(132)与背面电极(111)电连接的插塞(109)。
-
公开(公告)号:CN101926013B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0980103286.3
申请日:2009-02-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L33/00 , H01L21/205 , H01S5/3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02433 , B82Y20/00 , H01L21/02381 , H01L21/02458 , H01L21/0254 , H01L21/02639 , H01L21/02647 , H01L33/007 , H01L33/08 , H01L33/20 , H01L33/24 , H01L2933/0016 , H01S5/343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氮化物半导体发光装置,其具有:含有硅的基板(101);形成在基板(101)的主面上且具有至少一个开口部(102a)的含有氧化硅的掩膜(102);在基板(101)的开口部(102a)上选择性形成的含有GaN的种层(104);形成在种层(104)的侧面的LEG层(105);形成在LEG层(105)上且包含活性层(107)的n型GaN层(106)及p型GaN层(108)。这里,LEG层(105)通过使用了有机氮原料作为氮源的结晶生长而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2326238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0980156954.9
申请日:2009-10-1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L21/338 , H01L23/58 , H01L29/778 , H01L29/8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787 , H01L23/142 , H01L23/562 , H01L29/2003 ,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晶体管具备晶体管主体(100)、和对晶体管主体施加应力的应力施加部(200)。晶体管主体(100)具有形成基板(101)、在形成基板(101)之上依次层叠的第一半导体层(105)以及与第一半导体层(105)相比带隙大的第二半导体层(107)。应力施加部(200)按照施加于第二半导体层(107)的拉伸应力随温度的上升而变大的方式对晶体管主体(100)施加应力。
-
公开(公告)号:CN100490191C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510076124.9
申请日:2005-06-0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3043 , B82Y20/00 , H01L21/78 , H01L33/0095 , H01S5/0201 , H01S5/0213 , H01S5/34333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衬底的分割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在不会产生芯片缺陷的情况下,进行衬底分割,使芯片形状再现性良好且接近四边形,并且可以再现性良好地形成平坦的解理面,在衬底表面(2)上,照射使衬底的内部产生错位的强度的电子束(1),产生以错位为起点的裂缝,从而形成解理面(5),来分割衬底。
-
公开(公告)号:CN100341212C
公开(公告)日:2007-10-03
申请号:CN03152677.2
申请日:2003-08-0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S5/02252 , G11B7/1275 , G11B7/22 , G11B2007/0006 , H01L24/95 , H01L2224/95085 , H01L2924/01004 , H01L2924/01005 , H01L2924/01006 , H01L2924/01013 , H01L2924/01015 , H01L2924/01033 , H01L2924/01049 , H01L2924/10329 , H01L2924/10349 , H01L2924/12042 , H01L2924/14 , H01S5/02236 , H01S5/4031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着眼于FSA法,是以在混合集成半导体激光元件阵列中,可通过自我调整来控制各半导体激光晶片的发光点间隔为目的的。半导体激光装置(100),包括具有如由硅形成的,在其主面上相互保持一定间隔形成了第1凹槽部分(10a)及第2凹槽部分(10b)的衬底(10)。第1凹槽部分(10a)上,嵌入发射红外光的功能部件化了的第1半导体激光元件(11),第2凹槽部分(10b)上,嵌入发射红色光的功能部件化了的第2半导体激光元件(12)。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