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40348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73960.6
申请日:2020-01-22
Applicant: 西安爱生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马远超 , 翟雄辉 , 王磊 , 黄迟 , 李海飞 , 刘洋 , 臧欢 , 魏亚静 , 任宇 , 杨翠翠 , 李晨曦 , 杨健 , 高洋 , 李泽辰 , 宋宜凡 , 郭志永 , 兰小鹏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飞行器控制方法,一种基于运动基座的复合构型固定翼无人机降落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控制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复合构型固定翼无人机起降过程中依赖固定位置点,难以在一个运动的基座平台上进行降落的技术问题,将降落分为抵近、引导伴飞、降高和完成降落四个步骤,由旋翼控制无人机的下降以及姿态和航向,并同时控制无人机与运动基座的横向相对位置与速度,发动机控制无人机与运动基座沿纵向的相对位置与速度。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控制设备以相应硬件为载体,实现本发明的降落控制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240348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010073960.6
申请日:2020-01-22
Applicant: 西安爱生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马远超 , 翟雄辉 , 王磊 , 黄迟 , 李海飞 , 刘洋 , 臧欢 , 魏亚静 , 任宇 , 杨翠翠 , 李晨曦 , 杨健 , 高洋 , 李泽辰 , 宋宜凡 , 郭志永 , 兰小鹏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航空飞行器控制方法,一种基于运动基座的复合构型固定翼无人机降落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控制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复合构型固定翼无人机起降过程中依赖固定位置点,难以在一个运动的基座平台上进行降落的技术问题,将降落分为抵近、引导伴飞、降高和完成降落四个步骤,由旋翼控制无人机的下降以及姿态和航向,并同时控制无人机与运动基座的横向相对位置与速度,发动机控制无人机与运动基座沿纵向的相对位置与速度。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控制设备以相应硬件为载体,实现本发明的降落控制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0654039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1910779289.4
申请日:2019-08-22
Applicant: 西安爱生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为了有效解决现有无人机非等径封闭型方管状碳纤维梁的制造方法适用范围窄、脱模困难、气囊芯膜成品率低、寿命短、流程复杂、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无人机非等径封闭型方管状碳纤维梁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1)加工上阴模和下阴模;步骤2)使用所述上阴模加工上梁;步骤3)使用所述下阴模加工下梁;步骤4)利用胶结合拢工装胶结上梁和下梁;步骤5)拆除胶结合拢工装,得到所需非等径封闭型方管状碳纤维梁。本发明将整体构件分为两部分单独成型,相比整体成型,对成型工艺和成型工装的要求均较低,并且解决了非等径封闭型方管梁脱模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9382254U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821926143.5
申请日:2018-11-20
Applicant: 西安爱生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的机翼,包括一对直机翼(2)和一对旋翼臂(5),所述一对直机翼(2)与机身(1)轴线垂直,对称设置在所述机身(1)的左右两侧;所述一对旋翼臂(5)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一对直机翼(2)上,所述一对旋翼臂(5)分别位于机身(1)左右两侧且与机身(1)轴线平行;所述旋翼臂(5)包括旋翼电机(51)、旋翼桨(52)、电机电调和动力电池,所述旋翼桨(52)分别安装在旋翼臂(5)两端的旋翼电机(51)上,共4个旋翼桨。本实用新型优化了机翼结构,提高了无人机垂直起降抗风能力,使得机翼在工作过程中能保持足够的刚度;控制机翼重量,减少了装配工时,节约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09382250U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821913602.6
申请日:2018-11-20
Applicant: 西安爱生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的机身(1),包括机身蒙皮(11)、桁条(13)、层板框(14);所述机身(1)分别与一对直机翼(2)在翼根处左右两侧对接,所述层板框(14)设置在机身(1)与直机翼(2)的主梁(21)、后墙(22)的连接处;所述桁条(13)纵向设置在机身内部;直机翼(2)的后墙(22)与所述机身(1)连接的层板框(14)上还垂直连接有无人机的尾撑(3)。所述机身(1)与直机翼(2)的连接形式是采用两个水平抗剪螺栓(24)将每侧机翼(2)的主梁(21)固定在所述层板框(14)上;采用定位销(25)将所述直机翼(2)的后墙(22)与机身(1)对应位置处框接在层板框(14)上。
-
公开(公告)号:CN212921971U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21024494.4
申请日:2020-06-05
Applicant: 西安爱生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行器,包括可折叠旋翼装置,所述可折叠旋翼装置包括:第一旋翼臂、第二旋翼臂、固定底盘、第一转轴、舵机、第一连杆组和第二连杆组;所述第一旋翼臂和第二旋翼臂分别与所述固定底盘滑动连接;第一转轴设于所述固定底盘上;舵机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连杆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翼臂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组包括多个活动关节,所述第一连杆组能够在第一转轴的带动下进行往复摆动;第二连杆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旋翼臂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组包括多个活动关节,所述第一连杆组能够在第一转轴的带动下进行往复摆动。
-
公开(公告)号:CN212921944U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21028024.5
申请日:2020-06-05
Applicant: 西安爱生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飞行器的可折叠旋翼装置,包括第一旋翼臂、第二旋翼臂、固定底盘、第一转轴、舵机、第一连杆组与第二连杆组,所述第一旋翼臂和第二旋翼臂分别与所述固定底盘滑动连接;第一转轴设于所述固定底盘上;舵机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连杆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旋翼臂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组包括多个活动关节,所述第一连杆组能够在第一转轴的带动下进行往复摆动;第二连杆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旋翼臂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组包括多个活动关节,所述第一连杆组能够在第一转轴的带动下进行往复摆动。
-
公开(公告)号:CN211663478U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1922167061.8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西安爱生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德庚 , 马远超 , 汪强 , 周明 , 王国飞 , 冯阳建 , 黄迟 , 李泽辰 , 兰小鹏 , 郭志永 , 宋宜凡 , 张鑫 , 王实恩 , 苏建民 , 陈建龙 , 李海飞 , 魏雅静 , 任宇 , 臧欢 , 张恬
IPC: B64F1/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发射装置,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气液压混合动力弹射和气压弹射中的弹射系统重量大、运输不便,造成时间和人力成本极大浪费,而现有无人机弹射器的弹射架即使能够折叠也无法彻底实现便携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无人机弹射装置,包括支架和固定于支架上的导轨,导轨由多段导轨体通过锁止机构同轴连接;导轨上安装有滑车,滑车与导轨滑动配合;导轨的前部设有缓冲件;位于导轨最前端的导轨体内部设有气缸,气缸内设有活塞,气缸的前端开设有通孔;气缸位于活塞的前侧连通有储气瓶,储气瓶连接有空压机;导轨的前端设有滑轮,滑轮上套设有牵引绳索,牵引绳索一端连接于滑车上,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活塞相连。
-
公开(公告)号:CN214249053U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022767470.4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西安爱生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机机载光电吊舱升降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无人机机载光电平台减振升降装置依靠带传动进行工作,可能出现皮带打滑的现象,导致工作性能不稳定,且无法保证吊舱在升降过程中的可靠性问题。该升降系统包括支撑架、两个丝杠、两个光轴、四个从动链轮、主动链轮、电机、上限位开关、下限位开关、控制单元以及光电吊舱安装板。光电吊舱安装板上设置有两个螺母和两个导向圈,两个丝杠分别穿过两个螺母,两个光轴分别穿过两个导向圈,两个丝杠和两个光轴上端分别穿过上支撑板,且端部均套装有从动链轮,其下端与下支撑板可旋转连接。电机驱动主动链轮带动四个从动链轮转动,上下限位开关用于对光电吊舱安装板的上下极限位置进行限定。
-
公开(公告)号:CN212172558U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20439398.X
申请日:2020-03-31
Applicant: 西安爱生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
IPC: B64D4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安装结构,为解决现有无人机设备执行任务单一以及经济性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无人机任务设备安装结构,包括设备转接架和防护盖;所述设备转接架安装于任务设备的顶部,设备转接架上安装有配重块和设备安装架;所述无人机本体的下方安装有机身安装座;当任务设备安装于无人机本体上时,所述设备安装架与机身安装座可拆卸连接;所述防护盖套设于任务设备外部,防护盖可拆卸连接于无人机本体上。通过为任务设备和无人机本体设计统一的连接结构接口,解决了多种不同任务设备安装过程中安装结构和重心配平的一致性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