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模具分型面研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25492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113257.1

    申请日:2017-0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7/22 B22C9/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铸模具分型面研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步骤:对压铸模具的成型衬模、滑块进行初步研配,在自然状态或较小合模力作用下要求接触面积超过分型面面积的70%;然后,将成型衬模、滑块装配至模框中,进行模具的整体精研配。在该方法适用于提高压铸模具分型面配合精度,提高研配效率。是模具研配过程中在分型面均匀分布同一尺寸规格的铜片,保证动定模分型面的平行度。最终,模具配合后接触面积达到分型面面积的95%以上,具有良好的研配效果。

    一种改进的低压铸造顶模

    公开(公告)号:CN106001506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535392.0

    申请日:2016-0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低压铸造模具,包括顶模(1)、边模(5)、环形凹槽(3)和冷却风管(2),在内轮缘外侧顶模(1)上设置环形凹槽(3),环形凹槽(3)宽度为20mm,环形凹槽(3)内壁距离顶杆和连接螺栓5mm,环形凹槽(3)外壁距离顶模、边模的配合面10mm,环形凹槽(3)深度距离内轮缘15mm,在顶模环形凹槽内放置冷却风管,采用双进风管,双进风入口在冷却风管上位置为0°与180°,也可以为90°与270°。冷却风管采用冷却风眼出风,在冷却风管上圆周均布40个半径为1.5mm的出风眼,环形凹槽(3)内侧R角为3mm,外侧R角为10mm。

    一种车轮毛坯去飞边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921934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83905.X

    申请日:2012-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轮毛坯去飞边装置,由机架、伺服电机、同步带、卡盘、砂轮、丝杠、导轨等组成,卡盘上方固定有夹具,下方通过轴和轴承座固定在机架上方,通过固定在机架左下方的电机和同步带实现转动;砂轮固定在升降支架的横板一端,通过固定在另一端的电机和下方的同步带实现转动;升降支架通过导轨与平移支架连接,通过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使得固定有丝杠螺母的升降支架实现上下运动;平移支架通过导轨固定在机架的上方,固定在机架右侧的伺服电动缸使得其水平移动;当两个光电开光中的任何一个检测到信号即有飞边的时候,卡盘停止转动,此时砂轮对飞边进行切削。

    基于SDAS分布的转向节疲劳耐久仿真分析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050220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0081080.7

    申请日:2023-02-07

    Abstract: 一种基于SDAS分布的转向节疲劳耐久仿真分析方法与装置,该方法包括不同SDAS水平机械性能测试,建立基于SDAS的转向节材料模型;建立工艺仿真网格模型,进行铸造过程工艺仿真分析,输出SDAS分布的工艺仿真结果并将其与生产样品试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标,根据对标结果优化工艺仿真参数;建立转向节结构仿真网格模型,将SDAS分布的工艺仿真结果映射到结构强度仿真模型,设置上述转向节材料模型及相关材料属性,设置结构仿真分析模型的载荷及边界条件,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将工艺仿真结果映射到结构疲劳分析模型,设置不同SDAS下的SN曲线,进行疲劳寿命分析。能实现基础材料性能与疲劳性能的连续分布,更准确地预测疲劳寿命。

    基于SDAS分布的转向节疲劳耐久仿真分析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050220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81080.7

    申请日:2023-02-07

    Abstract: 一种基于SDAS分布的转向节疲劳耐久仿真分析方法与装置,该方法包括不同SDAS水平机械性能测试,建立基于SDAS的转向节材料模型;建立工艺仿真网格模型,进行铸造过程工艺仿真分析,输出SDAS分布的工艺仿真结果并将其与生产样品试验测试结果进行对标,根据对标结果优化工艺仿真参数;建立转向节结构仿真网格模型,将SDAS分布的工艺仿真结果映射到结构强度仿真模型,设置上述转向节材料模型及相关材料属性,设置结构仿真分析模型的载荷及边界条件,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将工艺仿真结果映射到结构疲劳分析模型,设置不同SDAS下的SN曲线,进行疲劳寿命分析。能实现基础材料性能与疲劳性能的连续分布,更准确地预测疲劳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