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6088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467611.0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nventor: 刘海峰 , 乔海波 , 刘恢 , 柴立元 , 邱正 , 刘书基 , 王巍 , 徐佐 , 韦春营 , 王立生 , 李永飞 , 贺延明 , 贾建磊 , 马超 , 杨立国 , 张振栋 , 孔德才 , 徐嘉泽 , 宋蕾 , 武国春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铸造再生铝合金用细化变质剂,其特征在于,以质量分数计,其化学组成包括:Ti 2.5%‑6.5%,B 0.15‑1.0%,C 0.15‑0.8%,V 0.1‑0.45%,Y 0.1‑0.55%,余量为Al和其它杂质元素;其中,所述其它杂质元素总量≤0.15%,所述其它杂质元素中,单种杂质元素含量≤0.05%。本发明提供的细化变质剂具备稳定高效的细化效果、硅变质效果以及β‑铁变质效果,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953453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510109148.7
申请日:2025-01-23
Applicant: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IPC: G01N25/00 , G01N25/04 , G06F18/243 , G06F18/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熔体质量快速检测方法,包括:S1.采集铝合金熔体样品并获取冷却曲线;S2.定义冷却曲线特征值;S3.数据处理及特征值提取;S4.建立熔体质量多元判据;本发明实现了对铝合金熔体质量的量化评估,提高了熔体质量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减少了环境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通过建立多元判据提升了分析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并通过建立数据驱动的质量评估体系,为铝合金熔体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49137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410002204.2
申请日:2024-01-02
Applicant: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铸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合金铸件氧化膜缺陷的定量表征及评价方法。包括:随机选取铝合金铸件进行本体取样,获得多个断口;在超景深数码显微镜下依次观察试样断口,表征每个断面上氧化膜的数量、长度、面积及相对应断面面积;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获得铝合金铸件氧化膜缺陷的缺陷率、最大长度、平均缺陷面积占比;分别计算得到第一分值Q1、第二分值Q2、第三分值Q3,获得综合判据总分值Q来判断铝合金铸件氧化膜缺陷的严重程度,评价铸件质量优劣。解决了铝合金铸件氧化膜缺陷无法检测的问题,完善了铝合金铸件质量检测,避免了铸件批次不合格,有利于减少试验资源浪费、推进工艺优化、减少开发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200632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0234625.3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中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韧压铸铝合金、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合金包括:7.0~9.5%的Si、0.4~0.9%的Mn、0.15 0.35%的Mg、0.1 0.4%的Nb、0.1~ ~ ~0.4%的V、0.10~0.25%的Ti、0.03~0.05%的Sr、不大于0.30%的Fe、不大于0.05%的不可避免杂质元素以及余量的Al。该合金表现出较高的流动性、优异的抗热裂和抗粘模能力,铸态下即具备高的强度和延伸率,经过热处理后具备更高的力学性能和不低于10%的延伸率,满足汽车用压铸结构件的性能要求,可在现有压铸产线上进行合金的快速切换,无需对现有熔炼和压铸设备进行改造与升级,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20063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234625.3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中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韧压铸铝合金、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合金包括:7.0~9.5%的Si、0.4~0.9%的Mn、0.15~0.35%的Mg、0.1~0.4%的Nb、0.1~0.4%的V、0.10~0.25%的Ti、0.03~0.05%的Sr、不大于0.30%的Fe、不大于0.05%的不可避免杂质元素以及余量的Al。该合金表现出较高的流动性、优异的抗热裂和抗粘模能力,铸态下即具备高的强度和延伸率,经过热处理后具备更高的力学性能和不低于10%的延伸率,满足汽车用压铸结构件的性能要求,可在现有压铸产线上进行合金的快速切换,无需对现有熔炼和压铸设备进行改造与升级,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979441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766992.4
申请日:2020-08-03
Applicant: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原位反应混合盐的制备、TiB2增强6061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复合材料熔体的超声处理,得到增强颗粒TiB2细小、分布均匀,可显著提高基体合金的力学性能指标的复合材料。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易操作,由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TiB2/6061铝基复合材料中,TiB2颗粒大小为200-500 nm,颗粒在基体中分布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18910444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269069.4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 中信戴卡宁波轮毂制造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书基 , 李永飞 , 乔海波 , 邱正 , 樊攀 , 贾超航 , 李玉东 , 孙永泽 , 周宏波 , 李蒙 , 王立生 , 张振栋 , 王巍 , 杨立国 , 贾建磊 , 郑军 , 赵光睿 , 王涛 , 孙震 , 王阳 , 刘伟忠 , 徐文峰 , 王贺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改进的铝硅合金铸件的熔炼与制备方法。涉及铝硅合金铸件生产技术领域,该方法以近/过共晶铝硅合金Al‑xSi(10≤x≤22)铸锭作为铝硅中间合金,在铸件加工厂与纯铝锭按一定比例(1:a)投放并加热熔化,再加入纯镁、Al‑Ti‑B、Al‑Sr等进行铝液成分调整与熔体改造,得到所需要的铝硅合金Al‑ySi(4≤y≤10)熔融铝液,铝液成分合格后经静置、精炼、除气等工艺后直接进行铸件成型等后续加工,由此,本方法通过减少铸件生产过程中铝基体的重复熔化,精进了生产流程、节省了能源消耗、减少了碳排放,且此方法可直接应用于目前各生产线的设备条件、适用范围广,尤其适合再生高硅铝合金的发展应用,无需额外投资,利于行业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8237572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84059.0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2D41/12 , B22D41/015 , B22D4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流程防烧损的铝液转运装置及铝液转运方法,属于金属铸造技术领域,装置包括:真空泵、密封盖、虹吸管、坩埚、电热丝,PLC控制器和液位检测器;密封盖密封安装在坩埚顶部,真空泵、虹吸管和液位检测器均安装在密封盖上,虹吸管延伸至坩埚的底部;出液管一端通过转接头与虹吸管连通,另一端与熔炼炉连通,电热丝缠绕在出液管上,出液管上还设置有出气孔;PLC控制器与真空泵、电热丝、液位检测器和出气孔控制连接。本申请装置转运铝液时,铝液通过虹吸效应转运到坩埚中,然后通过压力作用转运到压铸机中,过程中减少与氧气的接触,减少铝液的烧损。
-
公开(公告)号:CN11754204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410016268.8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适创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V20/69 , G06V10/42 , G06V10/44 , G06V10/80 , G06V10/52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55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亚共晶铝硅合金显微组织特征、缺陷特征的自动识别方法,包括:深度学习训练数据的收集和预处理;深度学习模型建立;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将亚共晶铝硅合金显微组织的图像输入至完成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中,并对深度学习模型分割出的识别目标进行数字化表征与统计;根据识别目标的形状因子与预设形状因子的差值的绝对值对完成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是否符合预设标准进行判定;确定针对完成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不符合预设标准的处理方式;判定完成针对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或,使用调节后的训练参数重新对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有效提高了对亚共晶铝硅合金显微组织的目标的识别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145055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070633.9
申请日:2023-01-30
Applicant: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铝合金车轮的铸造及热处理一体化制造方法,包括:将690~710℃铝合金液利用压缩空气压入铝合金车轮模具型腔,成形并冷却至100~300℃后打开模具取出铝合金车轮铸件;(2)将100~300℃的铸件直接进入热处理炉内加热到540~550℃;(3)将铸件在540~550℃的温度下保持不少于240分钟;(4)将铸件出炉在30s内放在70~90℃的水中淬火180秒;(5)将淬火完毕的铸件在室温下放置24~48小时;(6)将铸件再进入热处理炉内加热到150~160℃;(7)将铸件在150~160℃下保温不少于180分钟;以及(8)将铸件在空气中冷却到室温。还相应提供一种生产流水线设备,由此所铸造的铸件在经热处理后可得到良好的力学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