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58927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467383.3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水下航行体栅格翼同步展开执行机构。本发明涉及栅格翼同步展开控制技术领域,针对存在结构复杂、响应速度慢、可靠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高精度、高可靠性的试验要求。本发明通过防水电机滑块推杆、轨道圆盘、固定及锁定机构等构件,可以同时实现四个栅格翼的初始固定、同步快速展开及展开后的稳定锁定功能。防水电机的选用与精密的密封设计确保了机构的防水性能,满足了航行体试验的高标准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48974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1839529.8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16F15/023 , G01M10/00 , F16F15/06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减压入水缩比实验中回收托架的缓冲装置及其缓冲方法,属于入水试验技术领域。解决了减压入水缩比试验时,托架破碎件对试验造成干扰、采用不同托架调速成本高、发射成本高以及实际发射时高速气流对试验造成影响、避免用电磁弹射减压环境(为了满足缩比试验的空泡数)、高潮湿环境,电容、高压电路等工况时危险系数高的问题。本发明具体为一种能在减压入水缩比试验时,无损回收航行体托架及捕获器、能封隔在减压入水缩比试验时推动航行体出筒的尾气以及能利用低压推动航行体产生较高的速度,并可以精准调控的缓冲装置。本发明的整个装置与发射筒高度贴合,缓冲装置内径满足航行体发射需求,缓冲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46984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485729.2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模拟船体横纵摇且可变气室容积的水下齐射发射装置及方法,属于水下弹射实验领域。本发明装置包括包括水箱、水平运动机构、发射机构、发射筒间距调节机构;水箱外两侧设有同步带举升机构,水箱与同步带举升机构之间设有支撑架,支撑架顶端安装有定滑轮;水平运动机构安装在水箱底部的轨道支架上,轨道支架通过牵引绳绕过定滑轮与同步带举升系统连接;安装有发射机构的发射筒间距调节机构布置在水平运动机构上;发射机构包括发射筒装置,发射筒装置内设有气室调节装置,发射筒装置底部安装有发射筒横纵摇模拟底座。本装置能够用调控发射筒内部容积,改变发射速度;同时可以模拟水下发射的真实环境,探究船体横纵摇对于发射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42462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27607.9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7/08
Abstract: 冲击载荷加载增强装置和方法,涉及冲击载荷加载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冲击载荷加载技术中,能量利用率较低,并且利用压力罐储存的高压气体进行加载时,难以对大幅值冲击载荷进行模拟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冲击载荷加载增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椭球腔体,和加载腔体;所述椭球腔体为外壁带有平面的中空椭球型,所述平面穿过所述椭球型所在的椭球体的其中一个焦点;所述平面中间有通孔,所述平面用于连接加载腔体;所述加载腔体远离所述平面的一端开口;所述椭球腔体上还设有泄爆孔。可以应用于结构的冲击试验中,用于研究结构在冲击载荷下的动响应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7387902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321106.7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nventor: 孙龙泉 , 姚熊亮 , 马贵辉 , 杨志勋 , 付志强 , 王华琳 , 陆俣丞 , 陈莹玉 , 方明 , 邓沐聪 , 姚譞 , 张淼 , 尹强 , 卢佳兴 , 刘梅 , 周强 , 蒋智超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极地环境下航行体出水的综合实验水箱系统,包括水池主体、造消波系统、制冷减压系统、发射系统、运动模拟系统、阻拦系统、固冰系统、抬升系统、辅助机械系统和楼梯系统,造消波系统安装在水池主体池壁左侧,制冷减压系统安装在水池主体上方壁面上,发射系统安装在运动模拟系统上,运动模拟系统连接在水池主体底部底板上,阻拦系统安装在水池主体上,固冰系统安装在水池主体池壁两侧,抬升系统安装在水池主体上,发射系统运动到右端后与抬升系统形成固定,辅助机械系统安装在水池主体内部左侧,楼梯系统安装在水池主体外部右侧。本发明可以实现模拟极地的冰层覆盖、海浪、低温等环境,基于环境模拟开展极地水下发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910426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423854.0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nventor: 孙龙泉 , 马贵辉 , 姚熊亮 , 杨志勋 , 付志强 , 王华琳 , 陆俣丞 , 陈莹玉 , 方明 , 邓沐聪 , 姚譞 , 张淼 , 尹强 , 卢佳兴 , 刘梅 , 周强 , 蒋智超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弹射系统的水平运动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支撑结构和动力系统,支撑结构固定在水箱上,动力系统包括安装在支撑结构上的主动力机构、从动机构和滑动机构,主动力机构与从动机构通过连接机构进行传动连接,滑动机构位于主动力机构和从动机构之间,弹射系统连接在连接机构上,且与滑动机构滑动连接,通过主动力机构驱动弹射系统沿滑动机构进行水平方向的双向移动;滑动机构上设有多个行程开关,行程开关与弹射系统连接。本发明具有双向运动能力,因可以为发射平台提供两个方向的速度;通过行程开关可使弹射系统运动到指定位置后触发弹射开关,发射弹体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8518320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23852.X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出水航行体缩比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行体筒内燃气推动加速的压缩气体动力模拟装置、工作方法;该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和高压储气罐、气压计、加热丝、通气机、气囊箱、发射筒、低压气室、航行体、以及控制柜;高压储气罐与空气压缩机连接,高压储气罐上设有气压计,加热丝设于高压储气罐的内壁上,气囊箱设于高压储气罐内,气囊箱内设有气囊,通气机与气囊箱连接,高压储气罐与发射筒连接,低压气室和航行体设于发射筒内,控制柜与空气压缩机和气压计、加热丝、以及通气机连接。在需要实验时,将高压储气罐内的高温高压气体输送至发射筒内,较为真实的模拟航行体加速出筒的过程,使得航行体获得持续的推动力,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8974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839529.8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16F15/023 , G01M10/00 , F16F15/06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减压入水缩比实验中回收托架的缓冲装置及其缓冲方法,属于入水试验技术领域。解决了减压入水缩比试验时,托架破碎件对试验造成干扰、采用不同托架调速成本高、发射成本高以及实际发射时高速气流对试验造成影响、避免用电磁弹射减压环境(为了满足缩比试验的空泡数)、高潮湿环境,电容、高压电路等工况时危险系数高的问题。本发明具体为一种能在减压入水缩比试验时,无损回收航行体托架及捕获器、能封隔在减压入水缩比试验时推动航行体出筒的尾气以及能利用低压推动航行体产生较高的速度,并可以精准调控的缓冲装置。本发明的整个装置与发射筒高度贴合,缓冲装置内径满足航行体发射需求,缓冲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48550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849410.9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一种惯组位置及舵角可调的入水模型,属于入水试验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航行体入水模型中惯组的安装位置及舵角调节不便的问题。包括外壳组件及设置在外壳组件内的调节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沿轴向依次连接的航行体头部、头部连接件、航行体舱段及航行体尾部,航行体头部与头部连接件固接,且压力传感器固装在航行体头部与头部连接件之间,通过更换具有不同倾斜角度非圆形孔的舵角调节板,来实现舵角的调节,进而可以测量多种条件下的入水实验数据。通过螺纹杆实现头部连接件、航行体舱段及航行体尾部之间的连接,通过锁紧螺母将整个航行体轴向拉紧。
-
公开(公告)号:CN118518320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0623852.X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出水航行体缩比模型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行体筒内燃气推动加速的压缩气体动力模拟装置、工作方法;该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和高压储气罐、气压计、加热丝、通气机、气囊箱、发射筒、低压气室、航行体、以及控制柜;高压储气罐与空气压缩机连接,高压储气罐上设有气压计,加热丝设于高压储气罐的内壁上,气囊箱设于高压储气罐内,气囊箱内设有气囊,通气机与气囊箱连接,高压储气罐与发射筒连接,低压气室和航行体设于发射筒内,控制柜与空气压缩机和气压计、加热丝、以及通气机连接。在需要实验时,将高压储气罐内的高温高压气体输送至发射筒内,较为真实的模拟航行体加速出筒的过程,使得航行体获得持续的推动力,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