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022286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420033.1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IPC: B60K1/02 , B62D5/04 , B60W30/10 , B60R16/023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全线控全向型车辆底盘系统,车辆设有四个独立驱动每个车轮转动的行走电机,以及独立驱动每个车轮转向的转向电机,系统设有控制器模块连接主控制器A和主控制器B,所述主控制器A连接驱动模块,并通过驱动模块向行走驱动器和转向驱动器发出驱动信号,所述行走驱动器连接行走电机,所述转向驱动器连接转向电机,所述主控制器智能控制单元并与智能控制单元通信。该系统可以解决当前无人智能车底盘无法适应复杂的工况以及全线控全向型智能车底盘控制不稳定的问题,使底盘的结构更加简单,提高控制效率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550116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522040.4
申请日:2020-12-21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状态调节无人车,包括底盘支架、电控组件和变形钢架组,变形钢架的底盘钢架的前后分别安装有铰接其上的L型支撑架和T型支撑架,第一水平杆的前端间通过第一连杆连接,第二水平杆的前端间通过第二连杆连接,第二连杆上铰接安装的第一驱动气缸的前端铰接安装在第一连杆上;第一竖直杆的顶之间安装有第三连杆,第二竖直杆的顶端间设有第四连杆,第二竖直杆的底端间安装有第五连杆,底盘钢架后端铰接的二驱动气缸的的前端铰接在第五连杆上,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之间安装有角度能向前倾斜的置物板组;电控组件包括安装在底盘支架上用于控制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气缸的整车控制器,本发明提高了无人车的适用性以及行驶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64469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639161.9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V10/80 , G06N3/08 , G06T7/73 , G06V1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目标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极坐标信息加权的多相机BEV感知方法,方法包括:利用位置与语义信息加权得到目标分类与边界框以取代传统的直接预测方法、通过在训练过程添加时间序列信息以取代传统的多帧采样方法,本发明能够在极坐标下准确识别目标的边界框,极大地降低了误检率,能够有效地解决远处小目标检测失真的问题,并且能够充分利用时间信息检测被遮挡物体,同时精准预测物体的速度与朝向,有效解决当前模型难以检测被截断处物体的痛点,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与较高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0631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21968.2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IPC: G06V20/58 , G06V10/62 , G06V10/76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V10/77 , G06V10/52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目标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时空特征融合的多相机BEV目标检测方法,方法包括:首先,采集车辆周边的多视图图像,采用图像编码器提取图像特征,将图像特征转换到相机坐标系,再转换到鸟瞰图以提取多视图BEV特征图;然后将特征图馈送到解码器中,利用时空注意力层增强时空特征的融合,使用BEV自注意力层促进特征交互,通过时空可变形聚合从历史帧和当前帧的多个特征图中进行特征采样和加权求和,实现跨多个尺度和视图的多帧特征融合;最后输出最合适的目标检测框和对应的目标类别。本发明可以准确识别遮挡目标和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效解决夜晚缺乏光照的复杂交通背景下的三维目标检测问题,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可扩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65891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394892.1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Inventor: 时培成 , 刘志强 , 梁涛年 , 蒋爱强 , 武新世 , 王文冲 , 张荣芸 , 戈润帅 , 王建平 , 潘道远 , 张秀琴 , 刘海月 , 王孟婷 , 董心龙 , 吴文超 , 周梦如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动驾驶环境感知中的3D目标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EV视角下多模态融合的3D目标检测方法及系统,利用相机和激光雷达获取的传感器数据进行有效的3D目标检测,对于交通环境场景中的目标,本发明在鸟瞰图视角下观察场景中的目标,可以解决交通场景中存在的遮挡和侧向来车问题,进而保障驾驶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发明利用不同传感器之间的互补性,将缺乏深度信息图像和点云不具有颜色和纹理信息的缺点,在BEV视角下进行多模态融合,避免单一传感器进行3D目标检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22286B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110420033.1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IPC: B60K1/02 , B62D5/04 , B60W30/10 , B60R16/023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全线控全向型车辆底盘系统,车辆设有四个独立驱动每个车轮转动的行走电机,以及独立驱动每个车轮转向的转向电机,系统设有控制器模块连接主控制器A和主控制器B,所述主控制器A连接驱动模块,并通过驱动模块向行走驱动器和转向驱动器发出驱动信号,所述行走驱动器连接行走电机,所述转向驱动器连接转向电机,所述主控制器智能控制单元并与智能控制单元通信。该系统可以解决当前无人智能车底盘无法适应复杂的工况以及全线控全向型智能车底盘控制不稳定的问题,使底盘的结构更加简单,提高控制效率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720615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110805077.6
申请日:2021-07-16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Inventor: 时培成 , 张程辉 , 杨剑锋 , 王远志 , 杨爱喜 , 李新桥 , 王建平 , 谷晓泉 , 张荣芸 , 胡贤普 , 潘之杰 , 梁涛年 , 王金桥 , 陈现敏 , 杨胜兵 , 马永富 , 尹哲 , 马康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评估无人驾驶车辆横向稳定性的实验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竖直板,两个所述竖直板的中部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上安装有数据采集组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机架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安装有两个第一驱动缸,所述竖直板上安装有调整组件,所述机架的两侧还均安装有用于支撑所述支撑板的端部的支撑组件,所述机架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过渡组件,其中,所述支撑板发生倾斜时,所述过渡组件在所述机架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形成便于车辆通过的过渡段,本发明通过在两侧设置的调整组件与支撑组件能够使支撑板进行两个方向的倾斜,进而便于对无人车辆进行较全面的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3724517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873148.6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Inventor: 时培成 , 刘糠继 , 万鹏 , 杨爱喜 , 王建平 , 李新桥 , 王远志 , 谷晓泉 , 肖平 , 胡贤普 , 张荣芸 , 潘之杰 , 梁涛年 , 王金桥 , 陈现敏 , 杨胜兵 , 马永富 , 尹哲 , 马康
IPC: G08G1/0967 , H04W4/44 , G01G19/00 , G01H11/00 , G01P3/00
Abstract: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驾驶检测装置,包括:云端模块与多个汽车模块,其中:多个所述汽车模块,用于控制汽车行驶,并将行驶参数以及经过坑洼区域情况发生至云端模块;云端模块,用于处理多个汽车模块发送的行驶参数与坑洼区域情况,绘制坑洼区域分布图,并将坑洼区域分布图发送至汽车模块。能够将多个汽车模块与云端相连,通过多个汽车模块上传的数据,绘制坑洼区域分布图,并将坑洼区域分布图发送至汽车模块,方便汽车模块进行提前反应,进行及时减速或者避让,提升驾驶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635893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805082.7
申请日:2021-07-16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Inventor: 时培成 , 李龙 , 万鹏 , 杨爱喜 , 王远志 , 谷晓泉 , 王建平 , 肖平 , 潘之杰 , 张荣芸 , 胡贤普 , 梁涛年 , 王金桥 , 杨胜兵 , 马永富 , 尹哲 , 马康
IPC: B60W30/09 , B60W30/095 , B60W50/00 , B60W6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城市智慧交通的无人驾驶车辆转向的控制方法,所述城市智慧交通包括数据控制台、红绿灯控制模块、摄像头与通讯模块,包括如下步骤:根据预设的目的地选择最佳行驶路线,并提取出最佳行驶路线的转向数据;对所述转向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得到避免碰撞的最小安全距离,根据所述最小安全距离得出无人车的角速度和行驶速度;根据无人车的角速度和行驶速度,构建无人车动力学模型,生成无人车的转向避障路径,本发明无人车设定目的地,将目的地信息发送至数据控制台,数据控制台根据实时路况以及红绿灯情况选择最佳行驶路线,并发送给无人车,无人车获取最佳行驶路线,无人车采集的实时数据与最佳行驶路线结合,得到其中的转向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2344943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307835.3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安徽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人工势场算法的智能车路径规划方法,包括采集起点、目标点、障碍物的位置参数,构造引力势场函数和斥力势场函数,根据引力势场函数和斥力势场函数计算得到智能车在当前位置点所受的合力,根据合力牵引智能车向目标点前进生成相应路径;逃离局部极小值点的步骤,通过以当前点或所得运动点为圆心、半径为步长的圆上取一随机点,利用构造的概率函数判断是否设为下一运动点,根据势场大小判断是否逃离局部极小值点,最后通过势能阈值限制迭代次数即步数,最后选取有限步数内平滑度最好的逃离轨迹,实现自动根据局部极小值点影响区域大小调整移出影响区域的步长和轨迹,轨迹平滑度与移动步数、计算量之间难以平衡,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