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人流导向装置
    3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107384U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921731036.1

    申请日:2019-10-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站安全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地铁站人流导向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屏蔽门的中心线两侧的升降隔断;两升降隔断之间形成下车通道,另外两侧形成上车通道;所述升降隔断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带动其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柱以及与支撑柱套接并沿其升降的升降箱,所述升降箱还连接升降隔断。借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称设置在屏蔽门的中心线两侧的升降隔断;两升降隔断之间形成下车通道,另外两侧形成上车通道;升降隔断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带动其升降的升降机构。在客流高峰时间段,很好的分流了上、下车的客流,避免二者出现拥挤,提高了上下车的效率,也降低了因拥挤造成踩踏事故的发生机率。

    地铁站机房用多类型通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9541104U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20024466.3

    申请日:2019-01-08

    Inventor: 陈晖 赵英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站通风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地铁站机房用多类型通风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进风井、进风管、U型管、进风风机、杀菌机构、出风风机、出风主管及出风支管;所述进风井内设有井内风机;所述进风管上设有一级滤网;所述U型管的底部设有除尘滤网;所述杀菌机构包括杀菌管,所述杀菌管的内壁上均匀环设置若干杀菌器;所述杀菌器的数量至少为3个;所述杀菌管的管径为杀菌管接口的管径的3~5倍。借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依次连接的进风井、进风管、U型管、进风风机、杀菌机构、出风风机、出风主管及出风支管;空气经过除尘、杀菌最终分配到机房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效果显著。

    用于地铁的防洪桥结构
    3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681602U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323267863.9

    申请日:2023-1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地铁的防洪桥结构,包括:桥墩,其一端可旋转地设置于地铁车站地面上,桥墩在平行于地铁车站地面与垂直于地铁车站地面的两个方向上切换,桥墩呈矩形;桥面,其可移动地设置于地铁车站的天花板上,其中,桥面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垂直向下的柱体,桥墩上对应设置有凹槽,当桥墩垂直于地铁车站地面设置时,柱体插入到凹槽中;多个收纳的救生软梯,多个救生软梯均间隔设置在桥面的下端面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不额外占用空间,可根据地铁车站实际地形进行灵活建造和扩展,在有洪水冲入地铁时,应急启动,防止洪水对地铁系统的侵袭,同时保证乘客的安全。

    轨道交通车站整体装配式轨顶风道

    公开(公告)号:CN217705792U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21245019.9

    申请日:2022-05-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轨道交通车站整体装配式轨顶风道,包括多个标准风道节段和多个非标风道节段,任一标准风道节段和任一非标风道节段均包括顶板、底板、内侧板和外侧板,所述顶板、底板、内侧板和外侧板组合形成一体预制成型的箱体结构;其中,所述顶板包括沿轨道纵向首尾连接的水平部和倾斜部,所述倾斜部靠近所述内侧板设置,且所述倾斜部的与所述内侧板相邻的一侧朝下并与所述内侧板的顶部一体预制成型;所述顶板、内侧板和外侧板内预埋有多个连接钢筋。本实用新型具有省去了风道后期施工支模,解决了狭小空间施工作业难题等优点。

    一种矿山法隧道初支结构拱架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6342210U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21922840.5

    申请日:2021-08-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矿山法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矿山法隧道初支结构拱架连接装置,包括用于连接两个钢筋格栅拱架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底板,第一底板顶部固接两个第一侧板,第一底板两端均设有向下弯折的弯折部,弯折部与第一底板底面形成容纳槽;第二连接件包括与容纳槽配合的第二底板,第二底板底部固接两个第二侧板,两个第二侧板外侧面上均固接限制板,限制板与第二底板之间形成与弯折部配合的限制槽。借此,本实用新型能提供一种连接处强度不低于拱架自身强度且拼装简单快捷的初支结构拱架连接装置。

    有轨电车用电源承载装置
    3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2323150U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20883122.0

    申请日:2020-05-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承载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有轨电车用电源承载装置,包括承载盒、位于承载盒内部的限位装置和连接限位装置的固定件,承载盒上设有容纳限位装置移动的滑槽,且滑槽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限位装置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侧面的限位块,底板包括横板和与之垂直设置的纵板,限位块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且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分别固定连接横板和纵板,第一限位块活动与第一滑槽内,第二限位块活动于第二滑槽内;第一滑槽为T型槽,第二滑槽为导向槽,第一限位块为T型块。借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实现对电源位置的有效承载及拿取,提高更换维修效率。

    一种地铁隧道排水装置
    3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406378U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721239429.1

    申请日:2017-09-26

    Inventor: 张格妍 赵英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建造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地铁隧道排水装置,包括地铁道轨、隧道和沉淀池,隧道一侧的墙壁上设置有电气箱,进水管的另一端部连接有沉淀池,沉淀池的内部顶侧安装有堰前挡板,沉淀池的内部底侧安装有挡水堰,挡水堰的另一侧设置有去泥装置,堰前挡板一侧底部安装有下水位感应探头,沉淀池内正对堰前挡板的另一侧上部安装有上水位感应探头,上水位感应探头的下部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与沉淀池连接部设置有过滤网,排水管的另一端部连接有水泵,水泵连接有出水管。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堰前挡板的设计,可将浮在水面的漂浮污染物阻挡在沉淀池外;采用所述挡水堰的设计,可减缓进水对沉淀池底部沉淀物的冲击力,使水平稳,无污染。

    一种地铁杂散电流采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248975U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721240043.2

    申请日:2017-09-26

    Inventor: 张格妍 毕全尧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建造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地铁杂散电流采集装置,包括电流采集头部、蓄电装置以及套接设置于蓄电装置外部的漏电防护罩,电流采集头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出线孔,出线孔上装有密封圈,密封圈外装有爪状夹紧圈,爪状夹紧圈外套接有挤压爪状夹紧圈以及锁紧密封圈的锁紧环扣,壳体上设有防止误拧的锁紧环扣的防护罩,漏电防护罩的另一端部的侧面设置有卡孔,漏电防护罩的另一端部安装有可拆卸密封盖板,可拆卸密封盖板上设置有与卡孔位置相对应的卡扣。本实用新型锁紧环扣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密封圈套接于出线孔的外部,采用爪状夹紧圈与锁紧环扣配合锁紧密封圈,结构简单,防护性能好,延长使用寿命。

    螺杆冷水机组
    3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301634U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23254223.4

    申请日:2023-1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螺杆冷水机组,包括:蒸发器,其内部具有第一介质流道和第一水流道;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内部具有第二介质流道和第二水流道,所述第二冷凝器内部具有第三介质流道和第三水流道,所述第一介质流道、螺杆式压缩机、所述第二介质流道、所述第三介质流道串联组成回路;换热器,其内部具有第四水流道和第五水流道,所述第一水流道通过第一支管与所述第四水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水流道和所述第三水流道分别通过第二支管和第三支管与所述第五水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第三支管上分别设置有阀门。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冷水机组频繁启动。

    一种轨道交通安全装置
    4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262824U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20598280.9

    申请日:2019-04-28

    Inventor: 赵英 刘玉峰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站安全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安全装置,包括设置在站台上且对称分布在屏蔽门的中心线两侧的两组伸缩桩;所述伸缩桩包括第二套筒以及活动套接在第二套筒中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内设有第一升降缸,所述第一升降缸的伸缩部连接第一套筒;所述站台设有容纳坑,所述容纳坑的底部设有第二升降缸的伸缩部连接第二套筒。借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称设置在屏蔽门的中心线两侧的两组伸缩桩;两组伸缩桩之间形成下车通道,两组伸缩桩的外侧形成上车通道。在客流高峰时间段,很好的分流了上、下车的客流,避免二者出现拥挤,提高了上下车的效率,也降低了因拥挤造成的踩踏事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