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92518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832074.5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武汉)有限公司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IPC: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重型车动力总成试验平台,包括:一对用于抬起重型车前轮的前轮举升机构,其包括第一底板、用于托住所述前轮的前轮夹托组件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底板上用于驱动所述前轮夹托组件升降的举升组件;一对后桥支撑机构,位于重型车后桥下方,用于支撑所述后桥;一对前轮支撑托架,位于所述前轮夹托组件下方,用于支撑所述前轮夹托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前轮举升机构用于举升前轮,通过设置的后桥支撑机构用于支撑后桥,通过设置的前轮支撑托架用于支撑前轮,前轮举升机构、后桥支撑机构和前轮支撑托架之间无连接,分体式设置,便于携带,运输。
-
公开(公告)号:CN116809733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891874.X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滚边胎模切换机构,包括支撑单元和行走单元,行走单元包括行走架和行走轮;支撑单元包括底座、导轨模块、胎模支撑、举升模块、定位模块和升降模块,升降模块包括驱动机构和升降块,导轨模块具有移动至举升模块上的接车位、移动至定位模块上的工作位、移动至高于接车位的过渡位;胎模支撑布置在底座上,举升模块布置在底座上,定位模块布置在底座上以用于定位滚边胎模。利用行走单元实现滚边胎模的自动更换,提高了滚边胎模的切换效率,节约时间;利用举升模块支撑处于接车位的导轨模块,导轨模块不会发生偏斜或者上翘下降导致的不平齐情况,可以提高滚边胎模的定位精度,实现了滚边胎模的可靠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6150877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579734.0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nventor: 何水龙 , 李东海 , 石胜文 , 施佳能 , 申富强 , 宋英武 , 李霄 , 杨磊光 , 杨振波 , 高飞 , 李世强 , 陈善彪 , 王伟 , 盘佳狄 , 谭荣彬 , 余进 , 张释天 , 谢鹏鹏 , 廖有 , 陈天亮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驾驶室结构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根据待优化车辆的驾驶室部件信息构建驾驶室有限元模型,然后对驾驶室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验证,获得验证结果,在验证结果为验证通过时,根据驾驶室有限元模型对应的灵敏度分析结果和传递路径分析结果对待优化车辆的驾驶室结构进行优化。本发明通过对驾驶室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在验证结果为验证通过时,说明该驾驶室有限元模型符合新标准要求,再根据驾驶室有限元模型对应的灵敏度分析结果和传递路径分析结果对待优化车辆的驾驶室结构进行优化,能够有效地对驾驶室结构进行优化,以使待优化车辆的驾驶室结构满足新版汽车碰撞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15640713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210984955.X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
Inventor: 何水龙 , 李东海 , 吴星 , 邓益民 , 李贝 , 谭荣彬 , 陈善彪 , 施佳能 , 申富强 , 王伟 , 全勇 , 廖有 , 张释天 , 韦尚军 , 高飞 , 徐源俊 , 莫号一 , 石胜文 , 陈锦辉 , 何万嘉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N3/00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1/08 , G06F119/02 , G06F119/04 , G06F119/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疲劳耐久性的商用车驾驶室轻量化方法,主要由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模型的建立及验证、虚拟迭代、疲劳仿真分析、轻量化设计与验证组成。本发明综合了样车耐久性道路试验、有限元疲劳仿真和物理台架试验三种疲劳研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践,为今后汽车系统级耐久性和轻量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8833301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065560.5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IPC: B62D33/10 , B60R16/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驶室隔震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驶室隔震系统包括车架、多个主动隔震装置、姿态传感器和控制装置。多个主动隔震装置沿车架的周向间隔设置,主动隔震装置用于支撑驾驶室,主动隔震装置包括减震机构和电缸,电缸设置于车架上,减震机构设置于电缸上,电缸能够驱使减震机构升降。姿态传感器设置于驾驶室上,用于监测驾驶室的姿态信息。姿态传感器以及各个主动隔震装置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根据姿态信息控制电缸驱使减震机构升降。
-
公开(公告)号:CN11862425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699597.7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双后桥悬架偏频测试装置,包括第一测试组件和第二测试组件,第一测试组件和第二测试组件均包括楔块、第一凸台组件、过渡板组件、第二凸台组件和气缸,楔块、第一凸台组件、楔块、第一凸台组件和第二凸台组件的上端面均为倾斜面,楔块、第一凸台组件和第二凸台组件的倾斜面均沿车辆的前进方向逐渐降低,楔块的倾斜面最高处与第一凸台组件的倾斜面最低处高度一致,过渡块的高度与第二凸台组件的倾斜面最低处高度一致,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凸台组件连接且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凸台组件脱离车辆的前进路径;采用本发明的一种车辆双后桥悬架偏频测试方法,能够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保证试验的顺利进行,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687305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990761.5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IPC: B62D3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驾驶室悬置系统及商用车,该驾驶室悬置系统包括驾驶室、前悬置支撑机构以及后悬置支撑机构;前悬置支撑机构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前悬置支撑组件,前悬置支撑组件与驾驶室的前侧连接并形成第一连接位置、与驾驶室的底部连接形成第二连接位置,第一连接位置靠近驾驶室的质心点所在的水平面;后悬置支撑机构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后悬置支撑组件,后悬置支撑组件与驾驶室的后侧连接并形成第三连接位置、与驾驶室的底部连接并形成第四连接位置,第三连接位置靠近驾驶室的质心点所在的水平面。本发明可有效降低车辆转弯、变道及超车等非直线行驶时驾驶室总成的侧倾,提高驾乘人员安全感,降低车辆侧翻、侧滑等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6465653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449009.X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测试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减振系统的固有频率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包括底座、举升组件、控制器以及用于承载整个车辆的试验台,试验台位于底座的上方,底座朝向试验台的一面设置有承载面,底座设有开口朝向试验台并用于容纳举升装置的放置腔;举升组件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举升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举升组件的上端凸出于承载面,举升组件将试验台顶起,试验台与承载面之间具有跌落间距;举升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举升组件的上端低于或与承载面齐平,试验台与承载面接触,底座支撑试验台;举升组件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的减振系统的固有频率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提升测试结果准确性,进行多车轮同时落下的固有频率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542052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0974044.9
申请日:2022-08-15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驾驶室悬置刚度检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待检测的驾驶室悬置的结构特点制定激励方案,根据所述激励方案选择检测所述待检测驾驶室悬置的刚度检测装置的数量与连接点,然后控制所述驾驶室悬置进行多次下移,并采集所述驾驶室悬置每一次下移时的数据,根据分段位移法或总位移法处理所述数据获得所述驾驶室悬置的刚度检测结果,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954228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31887.1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nventor: 李霄 , 杨磊光 , 石胜文 , 王佳明 , 施佳能 , 何水龙 , 李林 , 李东海 , 申富强 , 王伟 , 徐富水 , 陈善彪 , 王瑞阳 , 谭荣彬 , 张喜媚 , 梁鸿儒 , 姜育开 , 杨科 , 叶东享
IPC: B60Q7/00 , B60R16/023 , G08B25/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网联技术的车辆应急警示控制方法及装置,当车辆事故发生时,通过接收用户操作或目标车辆自动生成的启动信号,从而获取目标车辆附近的环境数据,按照预设的三角警示牌放置原则,计算获得不同的环境所对应的不同的移动距离,并将获得的移动距离生成控制信息,发送给随车式应急警示移动端,从而使得随车式应急警示移动端进行移动。本发明通过对移动距离的计算,能够很好的应对不同的环境,生成对应的警示距离,从而避免由于人工放置应急警示牌所产生的误差,同时避免人工放置应急警示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了车辆应急警示的精确度。本发明能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智能性,有利于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
-
-
-
-
-
-
-
-
-